浅谈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策略论文_孙晓倩

浅谈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策略论文_孙晓倩

伊宁市城乡规划局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在网络时代的推动之下,让城市的智能传感器可以有效使用,让城市数字空间与网络连接,从而高效的对城市进行管理,实现网上城市数字空间的虚拟管控。从而让城市管理走向正规而便捷的道路之上。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在思想上,规划条件上,规划核心要素上,技术及工具上等各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一些整理与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

1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以数字城市为基础,用物联网传送信息,用云计算处理信息,以智慧应用发挥智慧城市功能。通俗的讲,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遥感、高端测绘仪器感知地理信息,并由物联网通过网络互联互通,用云计算处理,使城市规划及建设、管理达到精准和动态、科学、合理,经济,各部门形成共享协同、智能决策。智慧城市目的就是让城市更睿智,让居住在城市的人民可以更灵活。

2 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

2.1 规划理念

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规划的可持续性一定把握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城市规划逐步走向以服务民众为主的多功能型的方向发展,公共设施齐全,绿化建设完善,与之相关的其它服务配套也十分周到。这让民众觉得非常便捷。而这些都有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采集以及数据的分析政府规划决策得来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便利生活的需求,医疗、学校、交通、公园等等每一个事业都需要建立健全,这样才能达到智慧型城市建设的需求。

IBM首创“智慧城市的系统动力学”交互模型是为便捷规划人员进行系统的了解以及管理。可以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快速的管理以及问题的解决。仿真因果关系可以让规划人员直接在模型之中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快速的查出问题所在,最终快速解决问题。

2.2 规划条件

针对智慧城市的号召,国家及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拥有一套规范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监督,可有效的指导智慧城市的规划发展,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关的设计规划,从而确保规划的准确性。2012年2月,我国154个城市将要进行国家标准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十分大,城市规划将在面临巨大的改革,为了更好的引导城市正确健康的走向智慧城市发展,国家一定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做好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规划难点

智慧型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做为目标,并且要制定针对性的指标体系,要把空间布局形式规划好,多元化目标要相互融合,每一步都要做好基础工作,从城市系统、城市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活环境五个方面进行整合规划。

(1)城市系统规划。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水、能源、生态环境等各个要素,这些要素都需要进行综合评估,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通过模型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生态平衡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问题,达到科学规划城市社区。

(2)智慧的城市布局。对城市地理情况、自然条件,水资源问题进行生态平衡,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水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自然问题,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为更好的促进生态平衡。土地使用情况等等都需要了解清楚,土地使用特点是否适合建筑,功能区域是否选地科学,是否可以达到多功能性的区域。

(3)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交通便利生活才能便利,交通要基础设施布局达到科学统一,道路网络要与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良好的布局,交通是城市枢纽的根本,智慧城市规划要与交通进行纵横交错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如何规划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便捷高效,从而达到交通与生活空间都能智慧建设。

(4)智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一定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不会过度浪费,也不会过度分散。

2.4 规划方式

城乡规划要走集成开发路线。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空间布局完善统一的结果,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模型的模拟,以及信息数据演算得出,从而分析空间布局的格局,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是智慧城市规划的必要做的事情。城市规划定量分析、空间布局的模拟体制,工程设计的研究推敲、技术的集成等都是智慧城市规划的总要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为此在选拔规划编制队伍的时候,一定要综合性的进行考察。

2.5 编制队伍

城市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新型专业人才的选拔十分重要,要改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人才单一的现象,建筑地类人才很多,但是信息以及智能基础设施的人才较少,特别是专业的ICT技术工程师数量不大。这对于智慧城市的规划十分不利,这些人才都是需要大量的招收,全能型人才的引进与专业人才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城市的发展需要大批量的人才进行建设。

2.6 规划反馈与评价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公共权力的透明公开化有很大的作用,让信息可以达到共享,公众对于智慧城市的监督起到作用,从而减少政府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放开城市规划的固定模式,让民众参与监督,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模式。公众不仅可以收集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政府可以减少信息方面的支出,就可以通过民众的信息进行城市的修整,这对公众的参与性是一种提高,对于政府的管理是一种监督,这对于城市进一步的智慧城市的规划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治理需要这样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3 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道路上不断迈进,社会主义城镇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加速器,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满足更多群众的实际应用需求。智慧城市是目前我国新型城市发展的形态,这种形态将会在全国全面推行,智慧城市规划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也在逐步建设当中。城市建设需要走向绿色生态环境当中,减少污染,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城市建设的首要前提,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与社会进行不断的努力,才能让全中国走向智慧城市的轨道之中。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3(5):45-46.

[2]罗俊.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介绍[J].电信网技术,2014(7):41-42.

论文作者:孙晓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浅谈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策略论文_孙晓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