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儿科护理管理新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袁涛

几种儿科护理管理新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袁涛

山西省同煤集团总医院儿科 037003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护理管理方法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儿科病房高峰期采用多种管理方法协调管理医护人员及患儿,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果 采取上述管理方法后,病房病人满意率提高,医疗护理纠纷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管理儿科病房,可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

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在迅速发展,现代医疗护理也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我们在医院的诊疗工作中,必需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减少院内感染,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保护医护人员。

1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陷于日常繁忙的工作,不重视总结经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护士缺编严重,护士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床周转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数,使护士在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增加,护理任务日趋繁重。

1.2 病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管理欠缺: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是许多疾病的传播方式。控制传播途径是预防减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我科呼吸道疾病占住院患儿的绝大多数。病房拥挤,在疾病高发季节病床应用率高,无法完成定期紫外线消毒,寒冷季节家长不愿开窗通气。空气消毒机的普及及应用率不高。

1.3医务人员对患儿间的交叉感染认识不足[1]:儿科危重病人多,病种复杂,加上小儿自身免疫力低,极易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引起院内感染。病区内无完善的消毒隔离设备,重病室缺少空气净化及流动水洗手设施,消毒隔离制度不到位,不能保证每床间距不少于1m,做不到每天开窗通风等,都会致使空气中细菌数超标,增加了感染的机率。

1.4宣教工作不到位:日常宣教工作少,医护人员与病人不能保持有效的沟通,且患儿家属文化背景的差异,治疗程序的复杂性,医护人员沟通技巧欠缺,对病情和诊治风险解释不足而导致沟通问题。

2新方法应用

2.1增加护理人员及保洁人员,扩大病区建设。新开设新生儿病房。

2.2病房要安装循环消毒机(尤其是新生儿病房),普通病房增设流动式循环消毒机,全病房使用酸化水消毒尿布,固定人员按照时间段收取、清洗,免费分发给患儿使用。以降低空气污染。

2.3做好医务人员培训,参加省级和上级部门感染组织和科组织培训。增设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设备。增加洗手设备及快速手消液。

2.4入院当日做好宣教(当班护士做)。根据患儿家属的特殊性有针对的做好宣教;了解病区各项管理制度,缩短医患之间的差距,每月召开小儿及家长联欢会,征求对本科建设和意见。

2.5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即谁接待谁负责,使病人满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6更新服务理念,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评价标准 我院医改办每月不定时对在院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出院患者家属不定时的回访;院医疗纠纷办对科室患者投诉情况及处理报告结果,反馈回科室。

3.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13.0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分析。

时间 病人满意度 病房管理 消毒隔离 护理质量

实施前 82.0±4.0 77.8±4.9 83.3±5.7 91.3±3.5

实施后 99.3±1.2 94.5±5.5 92.0±4.9 97±1.0

P<0.05 P<0.05 P<0.05 P<0.05

4 结果

4.1 作为医护人员,要做好的不仅是日常的技术工作,更要花时间、动脑筋总结工作成果,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形之于书面,建立理论体系、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方案。近一年来我科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包括:院内感染报告登记制度监测及管理流程、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责任护理制度、病房护理质量考核制度及标准。尤其建立了新生儿病房的多项管理制度,使新生儿病房建设成为我科在三甲检查中的亮点。

4.2高峰期预警制度[2],在高峰期到来之前,提前预测,医务人员分批建立梯队,将患者及时分病种、分时、分地疏散。由平时每位护士管理大约5个患儿,提高到10个左右。避免了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患者拥挤,交叉感染,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或不得不转诊。

4.3按入院时间分批管理患者,相似疾病,相似病原体住同一病房,减少交叉感染。建立管理制度减少陪护人员,每位患者至多两名陪护人员,其他家属不得进入病区,每间病房配备手消剂,大力宣传洗手及手消剂知识,指导陪护人员做好手卫生,以减少外来感染源,保护患者安全。

4.4预防医院感染[3]: 我院近1年开展了空气消毒机和酸化水消毒。空气消毒,病室内重点区域定期空气监测,消毒后空气细菌总数≤157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酸化水擦拭物体表面消毒后细菌总数0-4cfu/m3,未检出致病菌,较原来15cfu/m3明显减少。流动酸化水手消毒后细菌总数0-3cfu/m3,较原来10cfu/m3明显减少,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病室做到陈设规范化,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护士为病人做临床护理.治疗操作前用手消毒液。病房每日用循环风空气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换住新病人前病房通风半小时,紫外线消毒,物品.床柜酸化水擦拭消毒。同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建立通风消毒制度,除常规消毒外,每日晨起全部病房开窗通风换气。对免疫力低下短时间内反复感染的患儿应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提高免疫力,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物理治疗,以缩短抗生素疗程,减少药物对患儿的损害,降低抗生素在临床的滥用。经常培训医护人员,增强和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主动配合,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0%。

4.5 基础护理:为了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根据国家卫生部在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我院今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儿科作为第2批试点,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作为我们的护理目标,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一种护理模式。[4]强化了基础护理.改善了护理服务。把以往缺失的基础护理,如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内容逐渐充实到护理工作中。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护理工作中,病房病人家属满意度提高,无护理投诉。

5 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其护理工作的量大.繁琐.技术难度大.家长要求高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等原因加大了护士心里压力。有效地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以及新方法的应用,提升护士对护理专业认识,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实现护理双赢,使医院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扩展。[5]

参考文献:

[1]刘萍,周泉,李辉.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89-90

[2]李铮,林艳.预测管理方法在儿科病房高峰期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8,10(7):36-37

[3]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其效果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7-28

[4] 张秀芬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12.35期:270-271

[5]陈辛华.开展感动服务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6(23:):67-69

作者简介:袁涛,女,山西大同人,儿科护士,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工作单位,山西同煤集团总医院儿科。037003。

论文作者:袁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几种儿科护理管理新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袁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