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人家的孩子听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听话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置换一下角色,变换一下位置,像对待别人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试试?
不少为人父母的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跟自己的孩子,很难谈得拢,任你是至理真言,苦口婆心,孩子就是听不进,就是不买你的帐;而当你同别的孩子打交道时,往往却能一拍即合,对你的侃侃而谈,孩子是静心聆听,低首心折。你的意见、观点或建议常能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有的还能立见其效。对比之下,你总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懂事、听话。
同时,我们又经常听到孩子们对自己父母的抱怨与不满。特别是当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别的家长,并为其通情达理的言谈打动时,他们又是那样羡慕别的孩子。
一方面,家长们羡慕别人有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们又羡慕别人有通达开明的好家长。同一家长,自家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评价完全不同;同一孩子,自己的父母与别的家长看法截然相反。这便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遇到的颇令人不解的奇特现象。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这里,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同一家长的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爱听而别的孩子却能接受的原因,也许能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所启发。
在你与别人的孩子开始交谈之前,你们的相互关系在你的意识中是明确的:他(或她)不是你的孩子,你们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他(或她)可以听你的,也可以不听你的。正是这一点提醒你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你的谈话对象,促使你从一开始就注意审慎地选择你的说话方式和措辞,考虑怎样谈才能让孩子爱听,才易于为孩子接受,而不至于把你晾在那里。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你那惯常的家长式的说话方式,变耳提面命、灌输训斥为推心置腹、平心静气的商谈讨论。你会注意让谈话变得更委婉、含蓄。你会小心谨慎,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怎能不乐意与你倾心交谈并接受你的教诲?此其一。
第二,为了使你的谈话富有成效,凭着你对别人孩子的了解,你总会先充分肯定他身上的优长,指出他的希望所在。这就会大大缩短谈话双方的心理距离,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因此大增。如果气氛和谐,你的诱导得法,孩子还会主动向你道出平时对父母不愿谈及的内心的困惑、苦恼、忧虑。这时,你所做的不会如你惯常对自己孩子那样,只是训斥、嘲笑,而是给以谅解、理解,给以对症下药的指点与劝导。因为这种指点是有的放矢,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孩子又怎能不对你的话言听计从呢?
第三,由于你与别人的孩子之间只是一种暂时的、松散的、平等的关系,孩子没有必须服从的心理压力,你也自觉没有随便训人的权利。如果你的意见、指点、对问题的看法孩子不赞同、不理解,他就会大胆地或小心地提出反驳,你也会耐心地(不耐心不行)让他充分阐述自己的看法。你不会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为他坚持己见辩解而勃然变色,不耐烦地大加训斥,甚至凭借家长威势强权,强迫孩子接受你的一套,而容不得孩子有自己的看法,你会耐下性子,想方设法地说服他。即使一时说服不了,你也不便发作,你绝不会做出强人所难的傻事。这样,孩子即使不能全盘接受你的看法,也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不管你的意见正确与否而与你对着干。你们仍有沟通的可能与机会。
第四,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独到的生活见解,都有他知识方面的某一优势,那么,你的谈话内容与方式肯定有别于孩子已经听腻了的自己家长的那一套老生常谈。你会使出你的浑身解数,尽量拿出你的真知,灼见,孩子就会感到新鲜、新奇、有趣、有益,觉得能从中得到莫大的教益与启迪。建立在孩子对你崇拜与欣赏基础上的这种谈话又怎能不富有成效呢?
总之,以平等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以耐心的商讨去引导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孩子,以新鲜的识见去吸引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