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现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党中央的新的历史任务的新议程,而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也就是因为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在常规的村庄规划中的一些常见影响因素,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村庄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问题;方法对策
1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目标
1.1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需保护生态环境
一个国家要持续向前发展,最不可缺少的是生态资源,它包括绿色的资源、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水源资源等。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要做村镇的规划,就要珍惜这些生态资源,使生态资源能够被持续利用。
1.2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需尊重居民生活
在生态文明的时代,村镇规划的工作人员需意识到村镇的居民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方式不一样,如果不尊重村镇生活居民的方式,强行让他们接受城镇的生活方式,会让村镇的居民不适合新的生活,未来国家将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村镇规划的工作人员要意识到村镇居民具有的独特生活方式,然后帮助他们优化生活。比如部分村镇居民喜欢旧有的乡镇式的生活、喜欢住古旧的乡镇式住宅,相关的工作人员可引导乡镇居民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农家乐”活动,使乡镇居民既能维持现有的生活,又能让他们与城市居民结轨。
1.3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需加强基础建设
乡镇和城市最大的区别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已经完善,城市居民可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而乡镇的基础建设仍在进行中,乡镇要做好规划工作,就要继续完善乡镇基础设施,使乡镇居民能享受现代化的生活。
2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2.1村镇规划缺乏技术标准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工作的开展较为单一,其标准也并不完善,相对的很多村镇规划相关标准都较为单一,都是以国家既定的统一标准为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村镇规划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依靠这项标准来展开工作,就会使得村镇规划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这样的村镇规划既无法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也无法有效的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单纯的采用同一标准开展村镇规划工作,会使得村镇规划技术无法有效的实现村镇的合理规划,从而导致村镇布局较为混乱,进而会阻碍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2村镇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在对新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所沿用的大多为传统的理论概念,所采用的形式也只是演进形式,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农村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而农村发展的理论却还是沿用陈旧的理论概念,这样就使得理论与发展无法保持一致,加之我国目前村镇规划的理论体系建设并不完善,这就是使得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在目前的村镇规划中,要想使得该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理论指导,但是我国目前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在我国村镇规划的实际建设中,村镇规划不能够严格的依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理论指导不能够符合实际需求,这样就使得村镇规划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村镇规模较小,管理力度不够
很多的农村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在农村中也没有较大的产业,农村的经济发展较慢,这样就使得产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并不完善,布局划分也较为分散,这样有碍于村镇规划工作的开展另外,农村的主要产业就是农业,因此,农业人口占了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比重,由于产业发展的缓慢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迟缓,使得农村的城市化气息并不强烈,农村经济积蓄的功能也较低,环境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
3新形式下如何做好村庄规划
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
3.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点规划要解决哪些村庄要保留,哪些要优先发展。对于过度分散、自然灾害多、不适宜人长期生活居住的村庄,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渐消失。从规划上改变农民一生要建几次房的状况,真正使农民做到长居乐业。村庄布点的思路要本着“改造城中村、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的要求,坚持农民脱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城郊村建设与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环境整治与新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梯段、分层次、分类型做好村庄布点规划。同时村庄布点规划要做好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市域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通过规划,逐步调减零散过小的自然村,加快发展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风情浓郁的新型农村社区。由于村庄布局的相对随意性和较大变动性,村庄布点规划的难点在于规划确定村庄的数量、位置。村庄的数量、位置的确定,首先要注意区域所处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特征,要分析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后的乡村人口数量,分析工业化发展后农业规模经营与村庄规模的关系。其次,要注意经济、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承载的协调,村庄规模要适应社会管理需求和可能。第三,要注意政府预期与市场导向、农民意愿的相结合,注重规划弹性。既要避免过于分散、导致配套难、资源浪费等现象,也要避免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性村庄撤并,强调政府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约束性。
3.2实事求是做好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做好村庄建设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使村庄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村庄建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旧村改扩建,主要通过实施村庄整治,进一步完善设施,优化村庄布局,逐步拆除危房、破旧房,优化村庄环境。对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在规划中切实加以保护。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强化生态功能。二是新村建设,主要是结合国家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在规划上对镇、村要进行分类指导,根据村庄性质,按照商贸型、乡镇经济主导型、交通热线型、农副产品加工型、旅游型、工矿型、城郊卫星型、生态型、社区功能型等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必须按照村镇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新退旧”政策,加大“空心村”整理力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确定的布局要求和用地标准,审批农村居民建房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鼓励和支持农村兴建公寓式、联体式住宅,设计推广一批节能、节材、美观、舒适的新型农村住宅。
4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对农村新建建筑原有建筑改造的合理规划。做到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建筑布置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合理控制和利用风、日照、天然光,创造良好的小气候,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邻里交往场所。住宅建筑既要考虑内部空间的功能,又要考虑形体环境。采取有效的统一规范的节能措施,满足夏季防热的要求,使农村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得到提高,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王静岩.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北方经贸,2013.09.:66-68.
[2]曹春华,贾少朋.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法治思考.经济法论坛,2014,13.02219-233.
[3]秦海斌,姜松廷,肖高明,任玲玲.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防震减灾规划问题的处理对策研究与讨论.商,2015.23.:82
论文作者:阿尔孜古丽•吾买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村镇论文; 村庄论文; 新农村论文; 乡镇论文; 农村论文; 建设中论文; 布局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