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障碍学前儿童安置和教育方案设想——以一名5岁视觉障碍儿童为例论文_郭璇

视觉障碍学前儿童安置和教育方案设想——以一名5岁视觉障碍儿童为例论文_郭璇

(华东师范大学,山东 青岛)

摘要:人在社会生活及劳动中,主要依靠视觉来认识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视觉信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整体性强等特点,还有检验其他感觉所获得信息的功能。对于学龄前儿童,视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缩小了感知范围,使儿童不能利用眼睛辨别物体的某些特征,不能利用眼睛定向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碍。以一名5岁视力残疾三级的后天性视觉障碍儿童为例,对视觉障碍的学前儿童的安置和教育,从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三方面进行方案设计。

关键词:视觉障碍;学前儿童;安置;教育

视觉是人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如果视觉出现问题,人的认知、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将受到影响。本文将以幼儿园大班一名视觉障碍儿童为例,从症状的诊断与鉴定、早期干预和教育教养等方面对视觉障碍学前儿童的安置和教育方案进行初步设想。

一、情况详述

该特殊儿童今年5岁,在幼儿园读大班。其在与家人外出期间患重感冒并引起肺炎等多种并发症,身体恢复后归园。在此次意外发生之前,该名幼儿无异常表现。但是,幼儿归园后老师发现,龙龙经常揉眼睛,摇晃身体,摔跤,同时社会性行为退化,变得孤立、暴躁等。

二、鉴定与筛查

(一)访谈法

遗传: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老师,都属于轻微近视,视力正常。

问题原因:在一次外出期间,不慎着凉,没有及时诊治,重感冒演化成肺炎并伴随多种并发症,孩子康复后出现上述问题。

异常表现:经常揉眼睛、流眼泪,跟家长诉说眼睛不舒服。以前活泼好动、对物品观察仔细,现在无法准确描述物体形状、大小;之前爱在家里跑动,现在经常摔跤,变得安静;辨别不出准确的方位,经常不能直视你的眼睛和面部,无法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变得暴躁、易怒。

(二)观察法

在视觉上,他无法准确辨别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及物品所处的空间状态(如:方向、距离、位置)等,需要凑近看;动作发展上,经常摇摆身体、晃手,跟不上老师和小朋友的节奏,做操的时候方向动作错误,即使多次纠正也无法跟上整体动作;经常摔跤,和教室内设施、小朋友发生碰撞;语言表达上,无法准确描述物体,语句经常无法连贯,出现措辞不当等现象,在交流分享时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知上,对大幅的图片感兴趣,对于记忆较小的文字和细节的东西有困难,可以记住老师前一天展示的图画,但是对故事和图画相结合的绘本讲读注意力较差,无法复述老师讲的故事,在概念形成发面有一定困难;社会性变差,个别化游戏时经常由于看不清内容,无法完成游戏而被小朋友排挤,于是和同伴大声争吵或者干脆单独行动,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情绪情感与个性上,情绪波动起伏较大,经常无缘无故吵闹大哭,对老师依赖性增强,自理能力下降,脾气暴躁、易冲动。

(三)量表工具

SF_Z JD0103004—2016 视觉障碍鉴定规范

(四)诊断结果

该幼儿视觉系统机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眼视力0.05~0.1之间,属于视力残疾三级,产生原因是之前的重感冒引起并发症导致视力受损,主要伤害部位为大脑皮层,因此属于大脑皮质性视觉障碍。由于没有得到医生及家人的重视,视觉障碍已经影响到了该幼儿的语言表达、认知、情绪个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他的智力是正常的,有能力参与集体教学,故适合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教养,具有巨大发展潜能。另外,生病前他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正常,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完整全面的教养方案,该幼儿很可能今后发展落后于其他正常儿童,并且在情绪情感、个性气质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出现不可逆的问题。

三、方案设想

对于上述案例中的视觉障碍儿童,笔者认为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健康快乐成长。所以下文将从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三个方面展开详述,为视觉障碍学前儿童的安置和教育提供方案设计参考。

1、幼儿园

首先,幼儿园老师发现幼儿异常情况及时做出分析判断是挽救儿童的第一步。所以,幼儿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名幼儿的表现,有异常及时向家人反映并与家人商量对策,如有需要,应建议家人带孩子及时就医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定。

其次,对于已经鉴定出视觉障碍的儿童,幼儿园应与家长交流了解医院诊断情况以及医生建议,判断幼儿是否适合继续留在幼儿园普通班级随班就读,或者需要在随班就读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康复治疗,或者停止治疗进行转介,在特殊教育机构进行全日制治疗与康复。龙龙患大脑皮层性视觉障碍,但是由于他之前认知、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发育正常,所以医生建议其在原先的幼儿园随班就读,但是仍需要在康复机构进行额外的不间断的语言理解和言语表达训练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此种情况,幼儿园如果有能力应该为该幼儿配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每天陪护并进行个别化指导教育,如果没有能力的话,主班老师应该专门针对这名幼儿设计一套教学保育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包括:固定一些每日活动内容,让龙龙对活动有所预期,增加安全感,在事情转换时给与一些协助,比如放一段音乐等;集体活动时将该幼儿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背对着窗户保护眼睛,并且更多地面对他讲话、重复,详细描述在展示板上的内容,以便他能够听清老师的指示与要求;个别化活动时,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大号字体的材料;更加重视该幼儿的情绪变化,专门设置一节集体课为小朋友们介绍视觉障碍和盲文,可以采用绘本或者动画片的方式,以此缓解该幼儿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解除他的排斥心理,消除他对于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担忧,同时也解答了其他小朋友的疑问,削弱大家的好奇感;潜移默化中对其他小朋友进行平等观教育,告诉其他小朋友不应该嘲笑这名幼儿,反而应该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助他,在他看不清的时候有耐心地告诉他这个是什么样子的;在个别化游戏中对这名幼儿给予更多关注和照顾,增加与其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及时了解幼儿心理情绪状态。另外,教师还应准备一份记录表,记录该名幼儿每天的语言、认知、社会性等的发展变化,及时跟进,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护理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不需要对幼儿进行特殊教育服务,比如感官训练、定向行走等,这些训练应该是儿童在康复机构进行的额外训练。幼儿园老师主要负责为儿童提供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和集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像给予其他正常孩子的教养一样,对于这名特殊儿童,幼儿园的课程涉及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认识、社会性等正常发展领域即可。

2、家庭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Brofenbrenner)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家庭儿童所处时间最久也是最亲近的场所,处于第一层的微系统中,而家长是孩子情感的依靠,也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所以家庭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其进行适当的早期干预。有研究表明,视觉障碍儿童的气质特点也会影响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儿童的活动性、专注性等气质特点会对父母教养的民主性、不一致性等产生影响。因此,在亲子互动上,家长应该尽量避免由于孩子情绪情感变化而产生的抵触、烦躁等情绪,而是应该耐心向孩子解释他的病症以及陪伴他玩耍。在日常生活上,家长应该尽量做到与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在吃饭、喝水、穿衣、整理物品等日常活动中充分给予孩子自主空间,锻炼其自理能力,也培养其自强精神,使儿童的自理能力能够在普通幼儿园的班级中与其他小朋友平齐,这样反过来会使孩子产生自信的情感,回到家中会主动要求独立做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家长要配合医生和康复机构的要求,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和康复训练。康复机构或者盲人学校通常会有家长培训,因为视障儿童的康复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那么家长就需要认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比如:定期陪龙龙参加康复训练,视觉、口语训练在家中不放弃对孩子的训练。对于康复机构组织的亲子互动课堂等活动,家长要积极配合,及时矫正家中训练的问题并且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训练。

最后,家长应该消除负疚心理,坚定自己的信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视力上的缺陷。面对孩子的暴躁、冲动等情绪变化,应当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解释和教育,鼓励他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幼儿园的活动。

3、康复机构

康复机构作为专业干预机构,对于视力障碍儿童在视觉刺激、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等较普通儿童弱的方面的训练起着直接相关的作用。对于案例中的视障儿童龙龙,需要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评估。康复机构应对该龙龙进行个别化康复计划制定,如感官训练、定向行走、盲文训练等,帮助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发展智力、培养言语技能;另外,国内外研究表明,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而案例中儿童属于后天视觉障碍,所以其语言基础应该是较好的。康复机构应针对于案例中儿童的年龄情况给予其幼儿园课程以外的、带有视觉康复内容的更有难度的语言和肢体协调性训练,其中包括语法、抽象词汇等内容,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儿童在幼儿园中遇到的学习困难。

由于龙龙为视力残疾三级视觉障碍,能看清一部分内容,而盲文对发展期抽象思维显然效果甚微,所以,不提倡康复机构对其进行盲文教学。另外,康复机构中会有像案例中龙龙一样有视觉障碍的儿童,因此,机构可以组织这些有共同障碍的孩子进行集体性活动。根据儿童在周围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的环境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抵触情绪自然就会降低,就会主动参加陌生的训练,主动尝试与其他儿童交流。学龄前儿童视觉障碍产生原因有很多种,先天性视障儿童从出生就开始接受自己视觉上的异常,但是后天性视觉障碍儿童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像案例中龙龙这样的后天性视觉障碍儿童,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一线幼儿园教师针对于这一类儿童所设计的安置和教育方案中应着重涉及幼儿情感的安抚和调整,以及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及早发现情况并给予干预,尽最大可能减少意外对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儿童的其他方面能力的补偿性发展。当然,康复机构的专业干预在视觉障碍儿童的教养方案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联合相应的儿童医院的专业医生,开展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将你所中不同类型的资源中心,为不同需要的特殊儿童提供早期医疗、早期养育和教育服务。

对于像龙龙这样的特殊视障儿童,教师和幼儿园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必要条件;无障碍环境创设是基本要求;康复机构是必要手段。我坚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视觉障碍儿童会在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下超越自身限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透视小学生课堂行为 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指南 第9版 》 - (美)埃弗森,(美)埃默著 2016,283.

[2]《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 - 朱楠主编;蔡迎旗主编 2016 324-327.

[3]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3.

[4]何丽平.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4:1.

[5]华国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用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97.

论文作者:郭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视觉障碍学前儿童安置和教育方案设想——以一名5岁视觉障碍儿童为例论文_郭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