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完全小学 265415
德育,乃五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的保障。我校是位于招远南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在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农村小学校内外实践活动蕴含的德育功能,以十三五课题研究为引领,把“乡村小学创造性实施多彩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立志打造“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德育管理实施体系
为使德育工作落实到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德育管理网络,构建了四级德育管理实施体系:
二、着力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德育向纵深发展
2016年3月我校立足校情,集思广益,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申报了《乡村小学创造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并着力开始研究。2016年7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立项为烟台市重点课题,2017年5月本课题正式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学校结合课题内容,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回归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无形中将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提升了德育品质。
三、借力综合实践,实现学生德育工作常态化
众所周知,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德育又似乎一直是个难题,德育内容难以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行。反思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意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道德体验。为此,我校不求花枝招展,但求脚踏实地,立足校情,创新方法,探索出以活动为载体的“乡村小学创造性实施多彩实践活动”的德育课程体系,弥补了德育现状的弊端。
一花一木总关情,处处留心皆德育。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是我校拓展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形式、强化德育实践、增强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活动中,我们基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努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具体活动情况如下:
1.校内绿色活动基地,让德育活起来。由于我校地处偏僻农村,利用地域特点,我们在校园划分了五块绿色德育基地,约2025平方米,实行统一规划,由年级主任负责,同级部老师共同参与。五个基地分别是:
果香苑——寓意我校育人成果收获满满、果香满园。主要种植各类瓜果。
向阳苑——寓意孩子们怀揣希望、热爱生活、朝气蓬勃、放飞梦想。主要种植矮秸向日葵。
丰泽苑——“丰泽”取自诗句“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是以水之亲善、循序而入,汇集广大师生之所能,使作物生长枝繁叶茂,寓意学生在学校教育阳光下,健康成长、立志成才。主要种植各类农作物。
绿泽苑——借生机勃勃、翠绿欲滴的菜园象征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笑脸,以及他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心愿、希望和梦想。主要种植各类蔬菜。
集芳苑——象征着我校学子百花齐放、竞相拼搏。主要种植各种花草和药草。
根据这五个德育基地的特点,我们归纳出其中涵含的、能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起显著影响的五大育人功能,即“环境教育”、“孝亲敬长,尊老爱幼教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科技创新,勤劳致富教育”、“探索求知,发展个性教育”,让校内德育活起来。
2.校外研学活动探究,让德育动起来。在我校十三五综合实践课题的引领下,注重构建“学校—社会大课堂基地(研学旅行)”一对一课程实施策略,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大课堂场馆、研学旅行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创造性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综合实践课堂,学生在收集资料、展示交流等过程中,教师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
如依托地理优势,我们在香草园开展了“香草留香,尊老敬老万年长”考察探究活动,以研究性学习、公民教育等形式展开研究,帮助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了解家乡新貌,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再如学生们走进烟台市博物馆,感受历史的熏陶,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透过历史遗留的物件,仿佛看到远古的岁月,人事兴亡,沧海桑田,全部浓缩在里面,感受到烟台的历史韵味,进一步领会到“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伟大意义,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家国情怀;沁楠香青少年拓展基地研学旅行、青岛研学旅行……学生通过集体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出校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形成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论文作者:栾好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我校论文; 课题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基地论文; 社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