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子宫动脉联合米非司酮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任冬青,黄祥忠(通讯作者)

(江阴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室 江苏江阴 214400 )

【摘要】目的:研究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子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后使用米非司酮口服。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总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血性恶露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血性恶露以及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子宫动脉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明确,止血快、子宫切除率低,且术后的恶露持续时间短,月经恢复快,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87-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在500ml以上,多数患者发生于产后2h内。作为分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产后出血而引起的死亡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临床中以针对病因、快速止血、防治感染、纠正休克等为主要处理原则,其中尤以快速止血最重要[1-2]。本文研究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6±6.1)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9±5.3)周;22例为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17例为经阴道分娩,23例为剖宫产;出血原因:24例为宫缩乏力、7例为胎盘粘连,9例为前置胎盘。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8±5.8)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3±5.6)周;其中23例为初产妇,17例为经产妇;24例为初产妇,16例为经产妇;15例为经阴道分娩,25例为剖宫产;出血原因:25例为宫缩乏力、8例为胎盘粘连,7例为前置胎盘。两组患者的基本材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给予子宫腔纱布填塞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窥器撑开患者阴道,进行常规的消毒操作后,向子宫内填塞凡士林纱布以压迫止血。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迫患者的膀胱、输尿管和直肠等组织,纱布的外端留在阴道以方便更换。在止血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血难以停止,为保证患者生命,及时行子宫切除操作。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麻醉满意后,在右侧股动脉处进行穿刺,应用Seldinger技术导入4F导管并留置导管,在DAS的辅助下找出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动脉,将明胶海绵条、PVA颗粒注入。在DAS显示下,如果子宫动脉血流减慢或逐渐停止说明栓塞成功。术后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并密切观察。另外,术后给予患者25mg米非司酮口服,每天2次,共使用7天。

1.3 评价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总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血性恶露时间,并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数据包,应用(x-±s)表达计量数据并应用t检验分析差异的显著性,组间计数材料的显著性应用χ2检验,(P<0.05)即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血性恶露以及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造成出血的因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等可同时发生,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止血治疗,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产妇出血量大,不仅会因失血过多而引发休克,而且增加了产后感染的发生几率[3]。

子宫纱布填塞止血治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止血方法,但是其止血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止血难度大的患者,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的子宫切除率较高,因此也使患者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4]。而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方法,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通过动脉造影显示其子宫血管分布状况,显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后,经动脉穿刺在子宫动脉中插入导管,注入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条来阻断血液供给,最终达到止血的效果。相对传统操作而言,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而且注入的PVA颗粒和明胶条均是可溶可吸收性材料,机体吸收后血管即可再次复通[5]。而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在体内结合内源性孕酮后,可以使子宫蜕膜、绒毛坏死,抑制胎盘血流、促进子宫收缩,子宫内膜细小血管可快速闭合而达到止血的效果[6]。因此在手术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可以加速止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止血时间、血性恶露、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快且效果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安全性高,保证了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介入栓塞子宫动脉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明确,止血快、子宫切除率低,且术后的恶露持续时间短,月经恢复快,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兴会,张力,张静,等.《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4):433-436.

[2]李豪胜,王安荣,李森,等.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在严重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9):2950-2952.

[3]孙素梅,李守忠,薛同庆.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4):485-487.

[4]杨晓燕.介入栓塞子宫动脉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9(21):115-116.

[5]任冉.介入治疗加子宫下段压迫缩窄性缝合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出血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2):156-157.

[6]蔡容霞.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9):121-123.

作者简介:任冬青(1980-),男,汉族,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介入治疗.

通讯作者:黄祥忠(1972-),男,汉族,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介入治疗.

论文作者:任冬青,黄祥忠(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介入栓塞子宫动脉联合米非司酮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任冬青,黄祥忠(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