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十分重要,它代表了一个工程实施单位的整体水平。可以说,有效的工程管理机制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施工环节产生的任何问题,做到房建工程质量可控、安全有保障的管理局面。
关键词:房建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管理
1房建工程施工管理要求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耐久性,即建筑无故障使用时间,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材料、技术等。耐久性越高,抵抗自然侵蚀、理化损害的能力越强,房建工程的质量越好、价值越大。(2)可靠性,要想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应该从设计工作入手,合理确定各项技术参数,针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3)适用性,是评价工程价值的重要指标,看住宅建筑是否满足居住需求,商业建筑是否满足物资交换需求,公共建筑是否满足交流沟通需求。(4)经济性,房建工程施工期间,应该在质量、速度、效益三个要素上找到平衡点,通过合理选择技术工艺,既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工,又能降低施工和管理成本。
2现状和问题
2.1相关法规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建筑业市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相关法规不健全、体制不完善,过分强调单位和个人负责制,社会诚信制度和个人执业、保险体系制度建立不够完善,政府监督部门权利大、责任小、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建筑市场频繁出现工程转包、层层分包、出借资质等现象,施工质量和安全意识较差,部分参建企建设单位体责任执行力度不足。
2.2质量与安全事故频发
据相关研究,建筑行业事故的发生率仅次于交通运输业。建筑工程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建筑工程属于一次性建设。建设项目实施前应该进行质量安全策划,完善制度体系,适配对口人员,这对施工企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管理人员有主观能动性和职业责任感。其次,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劳动人员数量,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目前施工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这些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因为参建企业各方利益分歧,参建各方的调节难度极大,既有总包和分包的冲突,也有勘察设计、建设单位、施工、监理的合作配合,对建筑企业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也需要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
2.3建设周期长,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多
目前我国建筑项目建设周期长,且相关程序繁琐。施工单位是质量和安全自控的主体,只有自检合格的工序、材料才能申请监理及建设单位验收。实体的质量是建设过程中形成,工期过长、程序繁多。工程初期的勘察设计,到施工材料质量以及具体施工工艺等方面应在工程项目整体管理中形成连续反复性的检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和疏忽都会造成质量隐患,隐患一旦形成后期处理成本很大,特别是在隐蔽工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检测验收,到了后期就更难发现和处理,最终就可能导致质量事故。
3改善房建工程现场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举措
3.1地基与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地基和基础的质量检查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环节,应严格做好把控工作。第一,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地基和基础的施工是否达到了工程标准,支护措施是否合理,还要注意检查基坑的排水系统是否可以做到畅通;第二,检查施工现场的路面设施摆放,确保车辆、建筑材料合理摆放,不影响施工安全;第三,要检查地基和基础工程的相关工作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安全正常,这些都要落实要项目管理人员,检查好后签字确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中关键的环节是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程施工现场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建筑材料,这些是建筑的基础元素,在建工完成后房屋出现的裂缝、损坏现象都和建筑原材料有关。施工管理环节应对工程使用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做好监管工作,做到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使用过程符合规范作业标准,从而保证建筑原材料的质量不出现问题。
3.3施工阶段的工程设计与实验控制
房建工程质量一定要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周全,做到设计图符合施工现场情况,需要身体力行的去考察,然后出设计方案。例如,有一个房建工程出现地下室结构变形,漏水等现象,排查后发现是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房体承重力,造成抗锚杆和围墙出现问题。虽然可以修复,但依然会存在质量隐患,可能还会出现再次漏水的情况,造成企业的持续性经济损失。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好建造方案,采取实验管理的方案,做到工程质量的预判。
3.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验收工序落实完善
施工各类人员的技能、素质、身体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所有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全体人员都应该进行三级教育,施工前还应做好质量要求的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考核后持证上岗,特别对于电工、焊工、塔吊安拆工、塔吊操作工等特殊工种,必须严禁无证上岗的事情发生。在现场实际工作中,质量、安全的问题大多属于通病,通过严格要求,按照标准验收和管理基本可以消除或减轻。特别是针对一些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三方在场进行,拍照取证,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于不安全现象屡教不改的需制定相应的惩治条例,如现场施工人员时常有不戴安全帽,高处施工不佩带安全绳,非专业人员随便攀爬脚手架至作业面,人手高处随意通过孔洞上下吊篮,私开施工电梯等。
3.5更新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
建筑业机械化作业越来越普遍,在施工中代替人工操作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如果这些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操作或设备老化,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比如高层建筑主体阶段爬架的提升、塔吊及附属构件日常的检查维护、施工电梯的日常检查保养、吊篮的检查维护、现场木工棚加工设施的防护等,这些设备设施如果防护不到位、老化、没有定期维护保养等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垮塌等安全事故。机械设备选型要符合工期限制,还应达到经济、安全、适用等需求。并且按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测,做好工程质量,生产安全。
3.6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以及加强在项目施工中的过程控制。就建筑行业频发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国家是积极的出台和更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条例,但存在细则不够明确、规定条例落实不到位、制定监督体制不够严厉等现象。工程中频繁出现转包、分包、借壳等问题,中标单位和最后实际施工的单位不一致,投标中所列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实际施工中所派驻的人员不一致,甚至有时会出现不按图施工的情况,虽然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到类似问题,但出于对工期和进度的要求,很多时候也只能不了了之。这些都是导致最后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诱因。
结论
对建筑工程而言,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项目的始终都是两项最重要的内容,不仅关系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频发,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是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永力,和长磊.浅析安全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学与财富,2017(25):91-92.
[2]隋珊珊.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J].才智,2017(36).
[3]钟仕芳.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249-249.
[4]姚敏强,程镛.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141.
论文作者:马学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质量论文; 建工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人员论文; 作业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