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论文_杨利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论文_杨利

北京 100000

摘要:由于施工是质量问题、后期养护问题、混凝土材料问题、施工区域温度问题以及混凝土自身的伸缩特性等,都会造成建筑工程后期的裂缝问题。裂缝一旦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的外在形象,严重者甚至会破坏建筑结构,造成建筑结构失衡,引发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减少工程施工裂缝,就必须要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混凝土结构裂缝种类为出发点,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裂缝处理

引言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运用的不得当,施工操作不符合标准造成灌注时产生空穴,加上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会造成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通过对施工裂缝的控制,能够有限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并且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增加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工民建筑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固发展。

1、建筑施工裂缝的危害

在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施工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施工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中较为常见的裂缝一般宽度在0.1到2毫米之间,对混凝土结稳定性等没有直接的危害,混凝土材料本身造成的结构裂缝,是很难避免的。但由于操作的失误和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些裂缝的存在对建筑的稳定性、强度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之后,其防水性将会大大降低,水分可以直接通过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进行腐蚀,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同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会极大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在发生震动时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结结构的受力不均匀更一步加剧了裂缝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施工裂缝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2、工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常见种类与产生原因

2.1湿度型收缩裂缝

此类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最为常见。因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大小不一空隙,且水在混凝土组成中占较高比例,故空隙中水的运动在混凝土湿度收缩裂缝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收缩变形主要由微小空隙中自由水的蒸发产生的毛细压力和晶格间与分子层的吸附水减少引起的吸附收缩产生。从施工角度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是因混凝土浇筑后湿度养护不到位,造成含水量不均匀分布引起收缩应力,使表面出现裂缝。

2.2化学型裂缝

化学型裂缝是因混凝土的组成成分间化学反应与成分间收缩差异引发。该类型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一段时间,包括因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造成水分大量减少进而引发的开裂和骨料与水泥石之间不均匀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而且,该类型裂缝较湿度型大,易出现在钢筋附近。从施工角度考虑,此类型裂缝引发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外加剂保水性差,振捣效果不合格,养护不合要求。

2.3温度型收缩裂缝

该种裂缝在施工过程中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物浇筑后温度变化过程中温度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温度型收缩裂缝为表面裂缝,严重的可发展产生有害的贯穿裂缝。水泥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过高(例如,某工程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可达50℃),内外温差导致内部膨胀较表面大。表面混凝土对内部起约束作用,表面受拉力作用,但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与抗拉强度均较小,故表面易产生温度型收缩裂缝。从施工方面考虑,可在混凝土养护初期采用分层埋管循环导热法,使混凝土温度差降低。

2.4沉陷型裂缝

该种裂缝对于混凝土结构破坏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土质承受能力的不均匀导致的。进行施工时,压力过大,超过了相应土质的承载力,使地面塌陷,由于地基各部分支持力不同,从而产生了沉陷型裂缝,该种裂缝一般为纵向贯穿性裂缝,会直接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施工前未对具体地质进行分析便盲目施工往往是导致此类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的处理技术分析

3.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的裂缝进行补救的修补方法,如温度型裂缝。其操作方式是对表面裂缝进行重新涂抹水泥浆,并涂刷油漆,沥青等防护涂料避免外部环境的二次腐蚀。在进行修复的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结构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二次开裂,施工方往往会在裂缝的表面粘贴高柔韧性,高强度的玻璃丝布进行防护。

3.2灌浆封堵法

灌浆封堵法往往应用于对混凝土结构有影响的大型裂缝,如干湿型裂缝,化学型裂缝和深陷型裂缝。其封堵方式是利用压力装置将封堵材料如胶结材料,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等化学材料,打入混凝土的裂缝中,材料替代裂缝中的空间使其恢复支撑作用,进而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进行修补。嵌缝法,是建筑工程修补裂缝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其采用的则是塑料或者防水性的刚性材料。

3.3结构加固法

裂缝产生导致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在裂缝出现时就应当考虑对其结构的加固,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其做法就是加大混凝土结构的坚韧程度和横截面积。对可能出现裂缝的地方实行预加固,如添加钢板进行支撑加固。也可以喷射混凝土加固剂进行预防裂缝出现。

4、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4.1做好前期的设计规划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时,要想减少裂缝的出现,就需要重点关注设计阶段,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在源头上对质量进行控制。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质量体系的构建,做好现场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和建筑技术,保证工程的质量,以此来控制建筑的质量,减少裂缝的出现。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就必须要对设计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查,对于相关的建筑资料进行再三核对,通过对设计阶段的掌控来最终实现质量控制。其次,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技术的确立,对于混凝土模具的制定等进行合理的规化,并同时做好混凝土结构预防,从源头上减少裂缝的产生。

4.2严格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最终步骤,也是进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必须要做到专业细致。养护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发一连串的质量问题,例如裂缝、不平整以及起壳。因此,要想减少裂缝,就必须要要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当前,在后期养护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是对建筑表面进行洒水,进行水膜的覆盖。通过后期养护来提高抗渗效果,通过对孔隙率及其相应的毛孔细做好认真的处理,并对混凝土做好适当的养护工作,从本质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水平。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4.3常用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根据现在的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出现墙体和地面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有相应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目前,有很多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主要就是表面的修复、对裂缝进行灌浆,或者是采用加固的方式。

结束语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是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裂缝的产生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整体性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合适的修补手段才能对施工裂缝进行最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何铧强,刘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227.

[2]刘洋.刍议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J].江西建材,2016(19):117-118.

[3]唐杰.刍议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6(07):50-51.

论文作者:杨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论文_杨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