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尹俊恒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尹俊恒

北京市大兴区红星中学 102600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使教学适合人的个别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旨在通过我校在开展“课堂观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北京市大兴区红星中学倡导并实施合作学习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但教师对合作学习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现象。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为更好地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使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发挥更好的作用,我校将以前教师普遍采用的课堂观察引入到评价合作学习中。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研究分析某些策略、方法、行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一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某种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设计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参考经验。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任,并根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博士这样定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学生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相比许多国外学者的观点,我更接受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的观点,他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的创新点:利用课堂观察为手段,聚焦合作学习环节,紧扣合作过程,客观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建立合作的氛围。在合作情境中,个体会寻找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的结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大家通过共同工作来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学生认为,当且仅当小组中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他们自己的目标,他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2.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1)态度可以通过小组而改变,其效果远远好于通过个人而改变。教师应努力让小组里的学生互相说服,彼此重视学业。

(2)态度改变时小组讨论的结果也随之优化。

(3)学生更愿意接受那些对他关心和负责的个体提供的信息。

(4)学习态度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

针对实际发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来看,学生对参与合作学习的态度是接受的,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学生接受了合作学习的流程、教师组织的模式、任务的承担,积极调动自己的状态,努力达到教师的要求,为小组的成绩而投入精力。而反馈及时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的欲望。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1.合理地划分小组。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提高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一般4人一组最为常见,合作起来也最为灵活。小组构成是这样的:通常包括1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2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和1名成绩差的学生。要求小组在构建过程中考虑性别、家庭背景、籍贯等方面的平衡。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开始时感到陌生、不能迅速适应这种方式,可以先采用2人小组进行活动,随着活动性质及其复杂程度的逐步提高,再采用3人或4人小组。

2.合作学习遵循的步骤。

(1)教学前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形成目标,决定小组的大小、选择将学生分配到小组的方法,决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安排教室空间,并配发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材料。

(2)解释任务的合作结构。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向学生解释教学任务,解释成功的标准,建构积极依赖关系,解释个人的责任,并且阐明所期望在课上看到的行为。

(3)组织实施、监控和干预。教师按合作学习的流程组织教学,监控每一个学习小组并在需要时进行干预,以促进任务的完成。

(4)评价和审查。包括评估和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学生细心地检查他们学习小组的效果,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3.合作学习的流程

(1)准确解释课程目标,以保证学生的迁移和保持。

(2)解释任务。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阐述本课上需要用到的概念、原理和策略,通过视听手段、操作、事例等,生动地传授概念和技能,学生掌握本节课或单元主要内容。

(3)解释学生完成作业所要遵守的步骤。

(4)在研讨学习阶段,要使所有的学生思考问题并准备回答问题。

(5)成果呈现,要求各个小组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研讨的成果。

(6)总结和测试学习内容。

(7)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也可由教师单独评阅,但要保证测验分数和小组得分能及时评出。另外,在测验结束后,各小组内部之间要进行“团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反思自己表现的机会,以备下一次更好的表现。

(8)尝试进行更深入的拓展。

五、通过“课堂观察”改进“合作学习”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学科教学中并不是任何学科的任何内容都能运用合作学习,也不是每节课都可以采用合作方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强拉硬扯地进行形式上的分组,而其实质还是讲授;也有的教师习惯了合作的方式,没有深入地研究课的实际内容而使合作学习泛化,没有起到促进合作的真正目的。我们针对听课中的实际情况召开各个教研组会议,请区教科研专家进校进行指导,明确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凡是能够促进小组学生进行研讨的探究性和任务型内容教学才进行合作学习,而一般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不要使用合作学习。

目前,鉴于一些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熟练程度不高,我们研讨后认为:合作学习要保持充分的讨论话题或主题,最好在教师集中讲解之后,留给学生较长时间讨论。教学时间的分配应呈现出以下模式:3-5分钟交代本节课内容、解释目标等;10-15分钟讲授第一部分;15分钟分组讨论第二部分;小组展示;3-5分钟总结;8-10分钟检测第三部分;评价。最初,教师们不太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环节,往往是用习题来代替对合作学习本身的评价。说明教师还不能掌握合作学习的全部,认为有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就行了。对此,我们把课题组的一些成员专门布置了研究评价的任务。心理学上讲,反馈越及时越有效,鼓励性评价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促进。在进行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能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积极评价,如综合检测反馈式、设计评价表方式、在黑板上公布优秀小组等,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促进小组每名成员的学习,掌握当堂课的内容。教师们虽注重了小组成员的分工,但不很重视对小组学习达成度的关注,这就使一些好学生专门回答问题,而落后生专门从事记录等一些不动脑筋的任务。对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关注到每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适时进行小组内角色的轮换。

小组合作学习要与讲授课相结合在目前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的情况下,讲授课所占比例依旧很大,我们倡导尽可能多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理念。初步形成了“三省六步”的教学模式“三省(xǐng)”是指课堂观察操作中的三个关键步骤。“六步”是课堂组织的六个步骤:先行组织、小组研讨、展示交流、测试反馈、总结归纳、最终拓展。

六、研究的收获与意义

1.教师初步形成和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学习两本专著、各个教研组的研讨、以及专家的指导,课题组成员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并通过教学设计能清晰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去,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论教”思想上取得进展。

2.改进和丰富了量表的内容。以前教师讲课主要是以“教师行为”维度进行课堂观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后,使用以前的量表出现了诸多不妥。各个教研组经过两次的修改完善,运用现有的量表既能突出观察的重点,又便于书写记录。

3.改进了课堂观察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课堂观察是教学测量的一个手段,合作学习是课堂的教学主体。观察的目的是改进合作学习。教师们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对课堂观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了观察方式。反过来,课堂观察量表的运用,更使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4.课题研究增强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撰写了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该课题的研究增进了我校活力,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因为承担此课题而在教委得到表彰。

5.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改变和良好习惯的建立。学生已经习惯了每天各科教师运用小组学习的授课方式。在合作情境中,个体会寻找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的结果。

6.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工作士气、工作的满足、成就感和责任感。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互相学习;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论文作者:尹俊恒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尹俊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