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立
(无锡市儿童医院 江苏 无锡 204023)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方法:对157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结果:本组157例患儿均由急性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占61.1%,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占56.1%。腹部B超检查157例均可探及大小不等的多个低回声结节。所有病例均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缺乏特异性表现,腹部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抗菌、抗病毒治疗有效。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05-02
腹痛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较多,近年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认识本病,现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确诊的157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7例,以《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为标准[1]。其中男95例,女62例;年龄 16月至12岁,平均5.5岁,其中小于2岁18例,2~7岁122例,大于7岁17例。
1.2 临床特点
157例均表现有腹痛,病程 1~15d,平均2.5d。腹痛部位:脐周痛87例,上腹痛25例,下腹痛21例,腹痛部位模糊不清2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痛性质:剧烈绞痛16例,痉挛性疼痛98例,隐痛43例;腹痛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发作间隙无不适,少部分仍有隐痛。其它症状:发热113例,体温多波动于37.5~39℃,不规则热发热;呕吐67例,腹泻21例,咳嗽75例,头痛13例。体检:咽充血135例,扁桃体肿大充血87例,腹部压痛151例,其中上腹压痛48例,脐周压痛47例,右下腹压痛49例,全腹无固定压痛点7例。剩余6例腹部无明显压痛。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均做腹部彩超。B超下淋巴结表现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多位于中下腹,大小为6~12mm×10~28mm。同时存在腹腔肠系膜增厚。9例腹腔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所有病例均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其中外周血白细胞增高82 例,C反应蛋白增高41例,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
1.4 治疗与转归
其中门诊治疗139例,病房收治18例。本组中87例白细胞高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药物选择头孢菌素或阿奇霉素。合并发热、呕吐、腹泻者给予退热,补充电解质,疼痛剧烈者给予山莨菪碱。68例给予利巴韦林或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药制剂,对症支持治疗。二月后随访,其中86例1~2月复查B超提示肿大淋巴结消失或缩小。8例复查B超未见淋巴结缩小但无临床症状。53例未复查B超,临床症状消失。10例未复查B超,偶有腹痛发作。
2.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儿童发病率远高于成人。男孩的发病率稍高于女孩,3~7岁年龄多见[2]。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中并发,本组中96例发病前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查体可见咽充血,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有21例腹泻及67例呕吐,可能存在胃肠道感染。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之后。细菌、病毒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尤其回、盲肠末端淋巴结,可引起急性非特异性炎症,造成淋巴结充血水肿,淋巴结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可出现急性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感染严重可出现腹腔积液、腹膜炎等急腹症样表现。本组病例发热伴腹痛113例,单纯腹痛44例,腹痛以阵发性痉挛性为其特点,脐周痛及右下腹痛最为常见,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3]。但本病腹部压痛部位与阑尾炎不同,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靠近脐周或麦氏点偏高的位置,无反跳痛,无肌紧张。同时本病引起的腹痛部位可变,患儿体位的改变会引起肠系膜淋巴结位置变化,故腹部压痛部位也会改变。鉴别困难者,可借助腹部B超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查腹部B超大部分可见到增粗的阑尾。肠系膜淋巴结炎查腹部B超可见腹腔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边界清楚光滑,内部均匀,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改变。本组157例患儿查腹部B超均符合上述表现[4]。同时,引起腹痛的原因众多,几乎涉及各科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只是其中一种。故在临床上遇到腹痛患儿要全面体检,以防漏诊、误诊。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腹腔淋巴结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有关。临床上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彩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根据本组临床观察和文献报道,我们认为以下情况需要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1)有明显的腹痛表现,腹痛多位于脐周,腹痛部位可随体位改变,腹痛性质为阵发性、痉挛性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3)腹部B超提示肠系膜多个肿大的淋巴结;(4)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疾病(如阑尾炎、肠套叠等)。
本病治疗主要以抗感染为主,药物选择上细菌感染可使用广谱抗菌药头孢菌素或阿奇霉素,病毒感染者选择利巴韦林或者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药制剂,辅以解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疗法,预后大多良好。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姚梦霖,连朝辉,杨传忠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不同年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38-40.
[3]李文科.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分 析[J].河北医学,2010,16(11):1336-1338.
[4]张蓓蓓,董方,许玉静等.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6):881-882.
论文作者:刘宇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肠系膜论文; 淋巴结论文; 腹部论文; 压痛论文; 淋巴结炎论文; 症状论文; 阑尾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