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涨催生能源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价论文,新思路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油价暴涨,一时之间逼近55美元/桶,引起各国的紧张。尽管格林斯潘近日声言,美国不会出现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但能够拿那场经济危机与当前相比,也足以表明人们心里存在着恐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看法是,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中东局势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的牵动,包括政治上、心理上等因素的牵动,因此价格走高乃是暂时的。当然,也有人提出,尽管如此高的油价是短期行为,但预示着一个高油价时代已经到来,今后正常的油价将在30-40美元/桶,不会降至30美元/桶以下。
国际油价暴涨对我国经济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某些产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8月25日的油价上调就是一个明显信号。油价居高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影响将显现于运输业、石化业及其相关产业,间接影响将显现于与上述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如旅游业、家用汽车业等。在运输业中,公路、航空、水运及铁路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公路运输影响最大,航空业也将受到一定的打击,由于飞机燃料费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之一,票价不打折甚至是维持一定的票价高位都在所难免。票价和运费的上涨,提高了运输成本,与此相关的运输、旅游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油价上涨还将使轿车家庭购买需求降低。因此家用汽车业也会受到一定的间接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对于石化业,油价上涨将直接提高其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油价高位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受打击较大。由于我国石油价格只是同国际市场价格间接对接,受国内石油定价机制的限制,如成品油零售价格每个月才调整一次,即使是直接影响,其显现也将相对滞后,因此前景不太乐观。
除受直接影响的产业外,其他大部分产业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由于上下游产品价格传递机制相对滞后,油价对下游产品的影响尚未显现。根据我国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机制递减的现实表现,高油价对大部分工业品的价格基本不会有大影响,但可能会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略有影响。因此,国际油价暴涨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不会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已成为石油消费大国,工业发展处于高度上升时期,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因此,解决石油安全问题,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所谓石油安全,是指国家具备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以及石油短缺、价格暴涨等情况的承受能力。石油供应中断或短缺主要来自于国际市场,进而传导于国内市场。因此,居安思危,通过对此次国际油价暴涨的经验教训总结,从战略发展高度看,国家应制定保障石油供应的长远规划,并建立一套石油贸易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同时,我们还应考虑节约能源和寻找开发可替代能源的途径。
建立一套完整的石油贸易体系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首先,我国的石油进口应在保证主渠道畅通下,多渠道并进。由于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集中用油部门的地理分布也比较广,石油贸易需要从进口石油的地区、渠道、运输成本、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考虑问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的主渠道仍然是中东地区,但同非洲产油国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非洲一些伊斯兰产油国,因伊拉克及中东问题对美国等西方大国不满,在贸易上也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是我们寻求多渠道进口的良机。我们应尽快同这些国家的政府进行合作,利用共同开发勘探、合资合作开采、买方信贷等形式开发非洲油田,以保证石油进口的稳定供应。
其次,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石油及其产品、制品有进有出,但逆差较大。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已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35%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2003年以来,我国石油进口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000余万吨,石油及其制品贸易逆差203亿美元,今年前三个季度进口已接近9000万吨,预计全年进口石油轻松突破亿吨,贸易逆差也将超过300亿美元。因此,如果不加控制,石油贸易将成为我国外贸逆差的最大来源。所以,我国应利用进出口贸易政策,鼓励成品油、石油制品及石化产品等与石油有关的产品出口,使石油为核心的进出口贸易尽量保持一种进出口的相对平衡状态,避免逆差无限制地不断扩大。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在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没有充分利用期货贸易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是一个重大缺憾。由于我们对国际期货贸易认识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我国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业务不能普遍开展,使我国初级产品进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国内期货市场,8月25日,燃料油在上交所刚刚挂牌上市,但原油和柴油等挂牌上市仍需时日,有待于国家对原油、柴油等管理方式的改变。
套期保值的主要作用一是套远期价格保现货实货交易价格的平稳,避免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二是可预计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其价格也是现货交易重要的实际参考价格。考虑到套期保值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对石油高度严控的条件下,应由国家出面开展这项业务。在国际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需要较高的技能技巧,需要招聘和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由国家出面开展这项业务时,还须以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约束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的行为,业务人员本身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品格。我国还应在非严控的初级产品贸易方面鼓励在国际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并使之逐步扩展到整个初级产品各领域。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系统
石油战略储备主要用于预防石油供应出现短期危机、价格暴涨甚至供应中断的情况,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同时,石油战略储备还具有缓冲存储的功能,起到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美国及欧盟的主要成员,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系统。我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大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系统势在必行。据悉,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选址工作行将完成,将在浙江修建第一个战略储备油库,表明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建立初期应以保证石油安全为主,形成一定规模后还应加强其平抑国内石油市场价格的作用。石油战略储备功能的建立和完善还应与石油预警制度相配合,避免国内油价盲目追随国际油价上涨而造成紧张加剧,导致储备功能的部分失灵。
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使能源能够合理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一方面能源紧张,另一方面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GDP单位产值的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值,是发达国家的若干倍。因此,对能源的利用我们应当精打细算。首先,我国应全面清查现有无端浪费能源的企业,对本可节能但却不去节能的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其次,对耗能较高,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一步节能的相关产业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其规模,甚至淘汰出局;第三,对支柱性产业的耗能,国家应通过产业政策鼓励技改。节约能源是一个长远大计,我们今后应将其作为一项国策来抓,与能源安全并重。为此,国家应针对这些行业耗能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强制性标准,并利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对节能突出的给予奖励,经验加以推广;对高能耗的加以严格限制,甚至是严厉处罚。此外,还应加大对矿产能源的开采管理力度,减少开采浪费,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行为。
寻找石油替代产品
有人提出,为保证石油供应,加速国内石油勘探,加大开采力度,或增加可替代的矿产资源如煤等的利用来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等。我们认为这些提法都是权宜之计,均非上策。现有可利用的原生性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和有限的,探明可以,但不一定急于开采。一方面,从战略角度看,我们还应保存能源自然储备的实力,需要从长考虑;另一方面,以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过度开采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此,寻找石油替代产品还应考虑其他途径。
石油等原生性矿产能源的替代新能源开发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等发达国家斥巨资率先从事研究开发,包括核能、太阳能及其他一些自然的和合成能源的利用,如利用氢等开发合成能源,但耗资巨大,成效甚微。从我国角度讲,高技术加巨资式的开发利用新能源似乎并不现实,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合作是可行的。如上海浦东巴士公司与壳牌公司合作,将一种清洁燃油——天然气制油试用于公交车,值得重视。此外,某些能源的替代品并非不可利用。如有些省市要求市内的小轿车燃料以酒精代替汽油的做法也是有益的尝试。所以,我们应当集思广益,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寻找可替代品,积少成多,适合的就可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