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论文_叶建亚

(淮安市淮安医院骨科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A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伤椎高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的治疗各有优势,两种术式均能缓解患者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更有利于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后凸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24-0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往对于OVCF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止痛及卧床休息的保守疗法,其治疗时间长、护理要求高,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骨量加速流失,进而引起椎体畸形加重,而肺通气功能的下降会引起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另一方面老年患者身体虚弱,骨强度、骨密度和骨质量均不如青壮年。因此,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对OVCF的治疗尤为重要。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发展的新兴微创手术,具有快速缓解疼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对于OVCF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3]。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实施PVP和PKP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现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骨密度监测、MRI、CT及腰胸椎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平卧轻微疼痛,站立疼痛加重、叩击痛或腰椎棘突处压痛。86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A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54~78岁,平均为(63.63±7.30)岁;病程为9h~8d,平均(3.34±1.23)d;单纯腰椎受累患者14例,单纯胸椎受累患者16例,胸腰椎受累患者13例。B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53~77岁,平均为(62.66±7.31)岁;病程为15h~9d,平均(4.01±1.09)d;单纯腰椎受累患者13例,单纯胸椎受累患者18例,胸腰椎受累患者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进行时使患者尽量保持俯卧位,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尽可能的是腰部处于拉伸状态。利用C型臂机进行透视确认患者伤椎位置,并穿刺部位进行标记,于X线定位处行局部麻醉(利多卡因),由两位麻醉师从双侧同时穿刺。A组:选用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针尖抵达椎体前中l/3处时,利用正位透视观察,待骨水泥拉丝后开始注射,当注射至椎体中线时应小心注射,以防骨水泥溢出进入椎旁静脉丛、椎管及神经根。B组:利用正位透视引导置入球囊,缓慢加压使球囊扩张,当球囊扩张至椎体上下终板或椎体高度恢复满意位置时停止加压,随后操作同A组。两组患者术后平卧≥24小时,48h后方可以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7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分值越大,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2)通过医学影像信息PacsView4.2系统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每节受伤椎体的中部高度,记录并计算伤椎高度的平均值。(3)术后通过CT及X线定期检查观察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其统计学意义以显著差异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

A、B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3 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

A组共18例患者发生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1.86%;B组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60%。A、B组间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最为显著特点为疼痛,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C型臂X线透视可准确的向骨折锥体内注射骨水泥,适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耗时短、恢复快等优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主要是通过扩张球囊使骨折椎体恢复正常高度从而纠正后凸的畸形,其作用时间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更为持久。本研究通过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的优缺点,旨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术后平均伤椎高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B组球囊扩张会对骨小梁造成挤压,导致椎体骨折空腔的形成,进而导致伤椎高度丢失较多,影响高度恢复;(2)球囊置入形成空腔再进行骨水泥注入,可减少骨水泥注入局部压力,有效控制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总而言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术式均能缓解患者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更有利于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颜学亮,曹奇,陈小明.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节段跳跃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4):368-370.

[2]蔡小青,黄荣姬,何旭霞.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5):808-810.

[3]刘峰,苏巧俐,罗凤鸣.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报道[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3):235-236.

[4]王建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2):288-289.

论文作者:叶建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论文_叶建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