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62519920919XXXX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现代化施工建设其动力都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的支持,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对其社会效益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所在在施工中务必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程序进行操作。
关键词:水利水电;围堰;地理信息系统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用水用电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水利水电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单单要考虑水电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以后的社会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同时,相关单位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时候需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形成了自身的施工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点,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对地基要求较高,工程一般建立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如果地基建设质量不佳,将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补救,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打好地基至关重要;第二点,水利水电项目一般建立在有水的江湖、湖泊和其他水域附近,要对水进行相应的截流、导流等工作。要想其顺利工作,大力提高水电站建筑物性能势在必行;第三点,水利水电施工人员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来执行,通过采取严格的施工措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第四点,随着水利水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施工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第五点,水利水电工程在注重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应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施工技术不断创新,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材料质量问题
一切建设工程的原材料质量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也不例外,加上水利水电工程部分建筑过程需要在水下施工,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必然更高。但现实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采购的材料质量不符合建筑要求标准,给施工过程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问题。
2.2施工监管问题
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仍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监管体系,施工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通常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粗犷式的管理,工程质量的针对性很弱。另外,一些施工单位缺少工作机制上的管理,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工程完工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确切的责任人。
2.3施工人员技术问题
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的技术水平、施工经验和个人素质都会对工程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能力培养,对于当前国际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掌握不全。另外施工企业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很难被及时的察觉和改正,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
2.4施工质量意识淡薄
现阶段,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还很淡薄,他们更注重的是施工效率和工程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经常有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忽略施工质量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工程施工前没有对施工进行整体方案设计,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规范化施工,违规作业和超负荷施工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科学设计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上,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施工导流是闸坝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工程措施,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想要提高施工导流技术,可通过修筑围堰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围堰是指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在地上建立临时的挡水物。在修建围堰时,不应盲目而行,而是要讲求科学的方法。由于围堰会占用部分河床面积,为了保证围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减少由于过水面积狭窄、水流量加大等因素对围堰造成破坏,应全面考虑结构的稳固性和复杂性,进行科学施工。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想要对河床进行有效控制,对其施工导流势在必行。通过制定严格的施工导流方案,来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在设计施工导流时,应以实际为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协调,使其达到平衡发展。在此过程中,施工导流会对发电、供水、挡洪等部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协调好彼此的关系至关重要。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还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将其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水利水电施工速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地的环境来进行施工导流,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其施工进度。
3.2建立数据库与运用GPS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与GPS技术开始在我国兴起,将其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效应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发,实现了对数据管理从人工到电脑的飞跃、从普通测量到全球定位的跨越,使用新颖的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管理,减轻了管理的难度,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可通过GPS系统建立数据库,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储存。与此同时,在数字化管理时,通过GPS得出各种数据,然后建立立体模型,为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提供便利。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解放人力,降低差错率,将管理模式由人工过渡到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快速度、高精准的流程化管理。将GPS技术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将施工的总体布置通过立体的三维立体图反映出来,来找到时间和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建筑工程总体细节进行全面的把握。这样的方法省略了人的抽象联想,为其建立直观认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科学性。想要水利水电施工顺利进行,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制定施工方案,确立施工步骤,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指导。相关人员借助此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想要实施此技术,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过一系列的仿真模块,获取各个施工系统的有效信息,如水流的几何形状及属性、主体和挡泄水建筑的外部构造及属性、各个施工环节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等。第二步,将各个施工地点的任意时间发生的情况进行整理,将其组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施工者对水电工程施工导流系统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全貌。在此基础上,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水电工程施工数据库中,并将其与有关的数据库建立联系。
4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逐渐扩大,这就需要制定出一些比较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按照施工特点,注重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对施工技术进行管控,以此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东明.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201.
[2]封永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209+58.
论文作者:黄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围堰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