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19年3月,我国新增问题平台量有12家,累计问题平台量共2717家。2019年3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003.28亿元,环比上升4.55%,同比下降47.63%,网贷行业呈现出降温的态势。从2018年6月开始,P2P平台问题就频频发生,仅下半年就出现了878家问题平台,问题类型包括提现困难、跑路、网站关闭、经侦介入和延期支付等。其中不乏具有国资系、上市系背景等此前被普遍认为具有良好信用背书、交易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大型网贷平台,包括唐小僧、投之家、善林金融、银票网、牛板金、草根投资、投融家、金银猫等在内的若干明星网贷平台。从18年8月开始至今,新增P2P平台数量为0,网贷行业进入"寒冬期"。
回顾我国P2P行业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演变期。2007年6月拍拍贷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家网络信用借贷平台诞生,然而截止到2010年底,P2P的数量不过15家,说明彼时网络借贷平台还未大范围进入国民的视野。但是从2011年到2015年,P2P行业则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网络借贷平台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截止到2016年1月,我国P2P平台累计数量达到5369家。从2016年至今,P2P行业进入了缓慢增长期,虽然平台数量和交易额仍然在增加,但是交易额增长速度却在不断下降。
P2P行业之所以能够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与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P2P平台本身的性质特点密不可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小微企业的难题,小微企业、实体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不能满足其需求,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却可以让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易。在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土壤下,和技术支撑的碰撞下,再加上借贷平台融资门槛较低的性质,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二、P2P行业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第一,从成交量上看,2019年3月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分别以332.72亿元、282.61亿元、210.38亿元、113.91亿元的成交量占据了全国成交量的33.16%、28.17%、20.97%、11.35%,即四地的成交额就占到了全国成交额的93.65,其他地区的成交额尚未占到全国成交额的7%;第二,从运营平台数量上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分别以228家、213家、109家、70家的数量占据了全国平台数量的22.31%、20.84%、10.67%、6.85%,即四地的平台数量占到了全国平台数量的60.67%;第三,从综合收益率上看,上海、北京、广东、浙江仍以10.09%、10.02%、9.56%、8.79%的水平占据全国前四。
2、借款利率偏高。2019年3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79%,虽然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但是相比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仍旧是高了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毫无疑问,过高的利率必然导致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增加,违约现象的潜在发生率也会随着而升高,尤其是对于提供担保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高借款利润还会带来高利息支付成本,平台运营流动性风险增加,因运营不善而导致平台失联、跑路等现象的发生几率升高。
3、暴雷事件频频发生。2015年12月,深圳e租宝涉及十万多投资者,未付资金达到380亿元,该事件也引起了社会性的轰动。2016年全年爆雷平台数量高达1741家。2017年,海新金服、乐行理财等8家平台同时爆雷使P2P行业成为"重灾区"。2018年宜贷网、爱贷网等出现延期兑付,小滨金融、国融贷等网站关闭。2019年3月,团贷网被立案侦查。大规模暴雷事件反映了网贷行业巨大的风险性,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成交指数、人气指数和利率指数都有所下降。
三、促进P2P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1、加快完善网贷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P2P平台虽然暴雷频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存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各项立法,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规范各监管主体的监管内容和监管任务,使得监管无盲点。针对其特征和发展现状,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业务指标等多方面入手,制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管理规范,构建P2P网络借贷平台法规体系,弥补当前在P2P网络借贷法律法规方面的短板。如网贷行业期盼已久的P2P备案工作,也正在紧密筹划,有望在下半年开始启动试点。
2、完善P2P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想要进入网贷行业的,要设置准入门槛,准入制度不仅要对平合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设立严格的标准,还要对平台发起人的自身资质,高管任职资格、借贷信息备案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于退出的,要明确平台退出的处置原则和处置标准,建立包括限制业务、暂停营业、破产清算等方式在内的风险处理机制,合理有序地引导平台退出。建立全国统一的清退标准和程序,对项目兑付、兑付周期、投资者本金利息做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平台退出的全过程要増加透明度。
3、投资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正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言,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现阶段,有很多高收益的平台,不排除有庞氏骗局的可能性。投资者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有高风险,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和风险意识,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宁,梁艳,吴启航. P2P平台的风险防控分析[J].学术论坛,2019(3).
[2]李赫. P2P"寒冬期"的原因、影响及相关建议[J].宏观经济与市场,2019(3).
[3]叶文辉. P2P网络借货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对近期P2P平台集中爆发风险事件的思考[J].银行业经营管理,2018(11).
[4]方平. 我国P2P网贷风险防控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金融论苑,2018(10).
论文作者:贾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平台论文; 行业论文; 亿元论文; 数量论文; 风险论文; 网络论文; 我国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