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 300171
摘要:大数据是当今社会进行电子记录信息的重要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征,其次对传统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做了分析,再次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医院新型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构想,最后提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的保障机制的建设,包括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收集保障体系、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建设提供了借鉴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医院;档案管理;模式
一、大数据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征
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巨量的信息使得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主要包括四种数据:文本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据统计:在2000年,全球的数据存储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为数字类型的存储信息,另外的四分之三的数据都存储于报纸、杂志、图书、磁带、档案等传统媒介上。而到了2015年,全球的数据存储中,数字数据的存储达到了98%。医院同样也是数据集中产生的地方,当前,一个病人的CT影像数据就可以占据几十GB的存储量,而在全国范围内,每年的门诊人数就高达数十亿,而由于他们的信息需要被长期保存,因此人们通常用四个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医院大数据信息的主要特征:
一是数据量非常庞大(Volume)。截至目前,在人类的历史上,所有记录下来的数据量大概有5EB (1EB=210PB,1PB=210TB),人类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总量为200PB;
二是数据的种类非常繁多(Variety)。数据的类型非常的丰富、多样,数据的类型可分为两种: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在过去,信息的存储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因此以往的结构化数据占据主要位置。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以非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呈现,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特征对于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处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是数据价值密度较低(Value)。价值密度的高贵往往与数据信息的总量成反比。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更强大的机器算法,更加迅速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提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数据处理的速度非常快(Velocity)。当今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速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快,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的最显著特征。
二、传统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中,医院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很多种,包括人事档案、病历及科研成果等等。而在大数据的时代,我们持这种观点:数据是人类历史信息的记录,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有能力、有责任进行档案数据的管理,而且责无旁贷。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即一个人管、一间房储存、一堆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因此,这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很多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效用。
(一)档案资源主体分散
当前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下,文书类型的档案归办公室管理;而认识档案又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病人的病历、检查化验等数据则在相关的科室进行保管和储存。这种档案管理主体非常分散的管理模使得医院的信息资源不集中,因袭进行信息处理较难统一,数据共享了效率也较慢。
(二)档案设施设备建设不科学
目前,很多医院由于办公用房相当紧俏,因此很多档案管理房间常常同办公室合用,这样一来,档案很容易得到损坏,得不到最专业的保护。除此以外,很多医院还会重复购置通用的档案管理设施,而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真正专业、较昂贵的设备。部分新建的医院还在走传统的老路,例如:文书类型的档案管理室放在行政楼;病人的病历档案则放在门诊楼。由于档案管理房间所要求的承重等建设要求同普通房间有很大不同,因此使得档案管理达不到最佳效果,基建建设也存在重复、浪费的情况,档案管理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亟待解决;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有些医院领导的管理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且缺乏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达不到足够的标准。加之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不够了解,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人才较匮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大数据背景下医院新型档案管理模式的设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信,当前档案的规模日益加大,档案数据的内容种类日益繁多,档案管理手段日益先进,档案数据的归集处理、分类管理同查阅、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着眼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创新医院档案管理模式。新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管理内容“大”、配备人才“专”、服务能力“强”。
(一)做“大”档案工作
可建立医院的信息处理中心,对档案进行集中的管理。改变过去分散设置档案室的做法,集中管理档案相关的信息与数据,同时,也可把图书、情报信息等放在信息处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集约化处理,首先要依据相关法规搜集医院的档案、科技信息、电子数据等手机范围的规定,并开展日常的搜集处理工作;其次要实行电子文件的归档。目前,很多单位推行电子公文,而OA办公系统也得到了推行,在这一趋势下,要进一步将电子文件的归档处理工作纳入到机关档案管理内容中去;再次要进一步开拓网上收集信息的途径。档案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的人员及时浏览各部门的网页,有效选取有用的相关文件和档案信息,再转载到档案信息数据库中,方便日后的查询和使用;最后要推行现场收集档案方法。在特殊情境中,应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将事物发生的起因、相关人物、发展阶段、事件结果等相关信息记录下来,真正能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资料。
(二)做“专”档案职业
对于县级和县级以上规模的医院,有必要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岗位,配备两名以上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使得医院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更加突出。首先要改善档案管理室的储存条件,提升集中管理的水平;其次,可实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持证上岗,可推行专业技术职称的制度;最后,可在医院的信息处理中心设置病案部、文档部、图书情报部等分支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档案以及设备的保管,对档案进行更加专业的归集、整理,统一管理医档案。同时要设立信息查阅室、资料获取点等信息公开的地点,提供信息服务,方便患者进行信息的搜集。
(三)做“强”档案服务
对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其对档案管理专业领域的知识、业务的学习及对现行相关法规的熟悉程度,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医院的档案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知识服务型工作。只有加强档案鼓舞,才能真正体现“大数据”的优势。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知识服务、数据挖掘和档案管理文化建设,帮助众多仍然处于“睡眠”状态的数据信息真正成为“活资料”,供人们查阅、利用,从而起到档案数据信息育人、惠民、资政的作用。
四、创新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与“大数据”的支持密不可分,医院大数据体系的建立和充分利用是核心所在。在过去,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中,往往在各部门、层级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不同部门条块分割,使得“信息孤岛”的问题经常发生。因此,应当构建跨不同业务部门的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知识信息的集约化储存,方便人们查找信息,进一步提高医院在信息办公时的效率。
(二)构建信息收集保障体系
医院应设立专用的资金用来进行信息的搜集,包括对医院经营管理、决策部署等重要档案、文献、情报等数据信息的征集。
(四)构建档案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大数据管理的现实需求。应适时适地展开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帮助其熟悉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知识,使其有效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加强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控。档案管理人员应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淘汰制度,提高整体学习层次和能力水平,适应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虹. 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策略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185.
[2]苗艺文. 浅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学,2016,11:132-133.
[3]郑红燕.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14,09:142-143.
[4]刘扬. 基于大数据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 健康之路,2016,07:270-271.
[5]王欣宇. 档案资源建设对提升医院运营管理作用探析[J]. 兰台世界,2016,22:71-73.
论文作者:杨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数据论文; 档案论文; 医院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传统论文; 《科技中国》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