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课堂论文,评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的。三者同步运行,有机结合,推动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规、教改、教研的成效必然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既是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有效管理的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可以获得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课是教学常规中的中心环节,抓住了这个中心环节,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其它环节及其它方面的工作带动起来。校长听课、评课,可以掌握最真实、最及时、大量的感性材料,检查与摸清教学现状;对教师教学情况、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了如指掌,对学校整体教学状况进行评价、诊断,避免瞎指挥,从而取得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正确地发号施令。对执行教学常规优者表扬激励;差者指导帮助;不负责者批评教育,对常规教学中的问题作出新的决断,对服务教学的欠缺方面进行调控,推动教学常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
二、可以获得指导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核心结合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每天的课堂教学来体现的。考察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如学得过死、负担过重等等追根究底大多是课堂教学不当所致。校长听课、评课,可以获得指导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对先进典型,适时地加以总结和传播。由点到面,扩大成果;对教改的尝试,给予热情的鼓励,扶植新生事物不断成长。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改进意见,给予诚挚帮助,指引正确的方向,超前防范不良倾向的蔓延,引导教师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健康的发展。
三、可以获得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校长要成为教师的教师,要从行政型的管理走向科研型的管理,成为教学研究的带头人。校长听课、评课是获得教研发言权的最好方法。这是因为:听课、评课本是学校经常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式,校长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校长向教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吸收新信息;有助于领导与教师之间沟通感情密切关系;在交流信息、彼此切磋、探讨教学规律中出真知、长才干,使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的行家能手。同时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听评,言之有据,说之有理,给教师作理论指导,使点滴的经验变成系统的,盲目的东西变成自觉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浓厚教研空气,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正因为听课与评课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很多校长长期坚持把听课与评课作为自己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努力做好。因而他们无论谈及教规、或教改、或教研、或哪个教师的教学情况,都能脱口讲个子丑寅卯来。然而也有些同志以“会议太多没时间”、“创收抓钱没精力”、“事务缠身没有空”、“任务太多顾不上”、“我都了解不必听”、“有人分管不介入”为由,不听课或很少听课,更不评课,出现了远离课堂、脱离教学的现象。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执行《纲要》、实现“两全”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教学为主的意识淡化,就意味着教学质量的下降。尽管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忙这忙那,如果不听课、不评课、不抓教学,就没有务正业,是一个不称职的校长。因此,我们的校长要坚持用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去听课、去评课,实现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怎样听课?
一、听课要有准备
1.心理准备。校长应努力当一名普通教师。听课做到虚心诚恳,忌突击与挑剔。所谓普通教师,就是没有官气、官架、官腔,与教师平等相待。听课是一种主动向教师学习、交流教艺的好形式。然而,教师对校长听自己的课,总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怕在领导面前出丑,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感。特别是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教师,曾在校长面前教学失败过的教师,不太愿意校长听课,会产生焦虑的情绪障碍。因此,校长不能抱着检查者的心态听课,要以虚心诚恳的态度,事先与有关教师通气、打招呼,适当的精神鼓励,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不搞突然袭击式的听课。突击式听课会使教师感到你不信任他、你在检查他,甚至猜测校长是否听到了什么反映,对他有什么看法,往往会引起教师不满而造成隔阂。教师教学很难进行得轻松自如,校长也很难了解到真实的教学情况。同时,校长听课,不是去挑剔教师上课的毛病,而是去学习。校长要努力从人家的教学中得到启发,有意识地吸收新鲜养料,使自己不断提高。
2、学识准备。校长应努力当一名优秀教师。听课做到心中有数,忌盲目与随意。所谓当优秀教师,就是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上的强手。教学业务上的能手。听课既要向教师学习,又要指导教师教学。听前做好学识修养的准备,才能提高听课能力和效益,防止与克服凭感觉听的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首先,要坚持经常的夜读,熟悉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研究有关指导性文件,并学习报刊有关学科的教改经验和论文,获取新的信息,懂得该科教改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以提高自己听课的敏感性。其次,对要听的教材和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了解教材,知其前后联系,明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点,训练点,教育点,找出重点、难点、特点及关键。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构思,假如我上这节课,怎么处理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这样有意识地去听,必然有较理想的听课效果,然而每听一节课,都作如此的准备是难的,势必限制了校长听课的节数,每个学期有二十节课作好充分准备还是可行的。
二、听课要重观察。
教学是师生围绕教材,教师教会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的好坏,不在教师讲了多少,而在学生学会了多少,教学的落脚点在学。因此,“教师讲、学生听”的陈腐的教学方法必须革除,听课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
1.观察教师驾驭教材个性特点优化教学的综合能力。教材既有它的系统性,又有它的特殊性。各篇(节)教材相比,真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现实中有的教师往往不按照教材的个性特点优化教程,用共性代替个性,以一般取代特殊,不抓特点、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课课同腔、堂堂一调,抹杀了教材的个性特点。结果是:教得没有风味、学得没有兴味,教者谆谆、听者藐藐。因此,在听课中,总体上要看教师是否从课的类型、教材类型、学生情况出发。从教材的前后联系中,把握教材的同异、抓住教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精妙之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程和教法,处理出教材的个性来,教出教材的特点来。具体上要看课题的铺垫、引入、揭示,是否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为明教材特点指引思路;看新授时是否紧扣特点,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善于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从“是什么”逐步发展到“怎么样”、“为什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看讲练中是否注重教之以法、育之以能、养之以习,让所有学生在讲、读、听、写、练、想中,动其情、促其思、开启智;看板书是否显示出了要领,体现出了特点。
2.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态势。总体上要看学生是处于静坐呆听、死记硬背的被动地位,还是处于情绪饱满、思考积极的主动地位。具体上,看学生注意听讲、遵守常规的表现是否优良;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答问的气氛是否活跃;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适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差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材、与教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当堂答问、读书板演、练习的正确率是否较高;看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是否提高。
怎样评课?
一、评课要善分析。
评课是用教学理论评价教学实践--这样教好不好?为什么?该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给教师以规律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水平、改进教学的目的。可见,评课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因此,评课既不要“就事论事说现象”,也不要“脱离实情谈理论”;要善于分析,从现象着眼找规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向指航。
苏霍姆林斯基说:“系统地分析课之所以必要,是为了看出和理解各种教育现象的实质及因果联系”。对课的分析升华,要从因果联系入手,以教学中--学的状态反馈--所出现的好现象或不好现象为果,然后探讨出现这些果的原因,这些因果联系常常就是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分析课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以局部的好或差为果,探源寻因--对照“评课标准”,对具体表现作具体分析,归纳优点、缺点,尔后探究“为什么?”或“该怎样?”运用这种分析法评议具体明确、教师易于理解接受,但缺乏整体感,重点不突出,不能概括出课的特征。作为平日一般性的听课,这样分析也是可行的。
2.以整体的成或败为果。探源寻因--从完成教学目的,评价教学效果出发,衡量整节课成败与否,由果导因。分析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是否从属并服务于单元的、学科的教学目的,所有教学环节、手段、方法是否都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推动这一目的落实。从现象到本质、从表现到规律,丢开枝节,抓主要的实质性问题,概括出教师教课突出的特点或主要的问题,揭示规律,提炼和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提出需要集中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析法,尽管操作难度较大,我们仍须重视它、应用它。因为听课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感知,评课应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而评课又是校长的一项基本功。何况,教学目的在教学中的统帅性、决定性,在评议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说,课堂教学要实,就是指教学目的要落实,最忌脱纲离本、不讲实效。而实际上“许多课(甚至有多年教龄的教师的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没有明确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语)。随意性、盲目性、虚浮性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分析课时,不要被那种华而不实的“花课”所迷惑。
二、评课要讲发展。
1.一分为二。评课的着眼点要放在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上。评课既要反对那种一味恭维、只讲好话、不讲问题,只唱赞歌、不提希望的“捧教”,这只会使人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调动不起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反对那种求全责备、不谈优点,只讲问题,吹毛求疵,一无是处的“批教”,这只会使人灰溜溜地抬不起头,极大地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即使是成功的课也难免有毛病,问题较多的课也会有可取之处。教师主观上总想上好每节课,每节课总有他独到的长处,也会有他不足的短处。因此,校长在评课时,要从教课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一分为二,要恰如其份的既肯定优点和主流、探寻成功的原因;也指出主要问题,探讨不足的根源;还提出改进的办法,探寻努力的方向,力求评一堂课促进多堂课,评一人激励一批人。
2.因人制宜。评课要看对象、分层次、看教者的年龄特征、教学水平,在标准和要求上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都有发展。对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联想多次听课,捉摸出他的教学特点,并在理论的分析上达到一定的深度,引导他逐步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对勇于创新的教师要倍加赞赏,如发现经验,要帮助总结;如受挫,只要方向对头,也要扶植,鼓励继续探索。对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在否定教者某些做法的同时,要谈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设想和建议,使教者学得着、做得到。对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如问题较多,要分轻重缓急,抓住主要问题,逐步解决;要善于发现优点,哪怕是微小的,也要肯定鼓励、树立信心、积极改进。对新教师、青年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指明方向,介绍有关信息资料,甚至亲自示范、言传身教,最要紧的是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扬起风帆、奋勇前进。
标签: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