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和宝贝儿同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贝儿论文,该不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子3岁,从出了满月就一直跟我们俩睡大床。可怜俩大人啊,都把着床边儿睡,他在中间四仰八叉!”
“女儿4岁8个月了,想让她自己睡,可她说,妈妈,有个怪物趴门边儿上老看我,说得我都害怕了。”
“我们宝宝从出生就睡在自己的小床里,一直睡得很好,不过这几天他不睡了,一放到小床里就醒。跟我们一起睡就睡得很香,可能是恋怀了。”
“我们宝宝从4岁开始就分床分房睡,挺好的。”
浪费的婴儿床
元丽终于把婴儿床处理掉了,这张床是当初还没生宝宝时朋友送的,价格是1000多元。元丽现在把它捐赠给一家收养弃婴的民间慈善机构,在那家机构,元丽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婴儿都安静地睡在各自的小床里,有的宝宝醒着,也只是瞪着两眼看天花板。元丽鼻子一酸,想着这些可怜的孩子真是没得选择,毕竟那里一个阿姨要看护七八个婴儿,哭破了天又能怎样?自己的乖毛就不同了,自打生下来就没有睡过一夜小床。乖毛哭一会儿自己就会不忍,然后就抱回来大床,最后小床变成了杂物堆放台。
受西方育儿观点的影响,现在的中国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前就会把小床准备下。但如果让妈妈们评选家中利用率最低的婴儿用品,很多人恰恰会选婴儿床。
让宝宝和自己一起睡大床有很多理由,如,妈妈轻松:不用半夜挣扎着下地去照顾婴儿,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孩子安稳:情绪好易入睡之外,小婴儿不会因为衣被捂住嘴而窒息,大宝宝不会因为蹬了被子而着凉感冒。还有很多的宝宝和大人同睡,是出于大人的需要,像是乐乐妈说的:“冬天把香香小肉团搂在怀里睡,太暖和太享受了。看着熟睡中的天使,心里只有幸福感,根本舍不得分开。”
“父母床”,有谁在坚守?
传统的西方观点认为,夫妻生活始终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在家庭中,父母的床,甚至父母的卧室就是孩子的禁地。
历史学家、《欧洲母性和生育发展史》的作者伊冯娜·克尼比勒说:“我们可以在耶稣诞生后的公元2世纪,在希腊医生家里发现一个专供婴儿使用的小床的痕迹。在17世纪,这种方法得到更加普遍的推广。在一些和父母同睡而发生的婴孩意外窒息死亡事件中,我们不得不把那些经济拮据的父母看成是蓄意谋杀犯。基督教同样也不赞成过多的身体接触。还有,即使在弗洛伊德出现之前,心理学就认为不同辈分之间的身体接触是可耻的。”
在西方,如果孩子上了父母的床,就意味着父母可能要将做爱的阵地转移到客厅地板上、沙发上,甚至厨房中。而中国的父母往往会选择暂时的分居。能够为了父母床的凛然不可侵犯而坚持让孩子分床、分房睡的中国父母是十分罕见的,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的舒适,而是出于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考虑。
“家庭床”,美国人的新思路
美国人倡导独立精神,让婴儿独睡一室的做法我们最初就是从美国人那儿听来的。然而另一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家庭床”,如今在美国已经十分流行,并且影响到欧洲。所谓“家庭床”(family bed),就是从孩子出生起就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直到他/她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这个时间通常发生在孩子6岁的时候,这表示孩子开始寻求自身的独立。这一做法最初提出是为了便于母乳喂养的。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在世界范围的日益普及,“家庭床”的拥趸也扩大了。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家庭床就等于选择了长时期的母乳喂养。
元丽说:“刚开始,喂完奶之后我都会把他放在他自己的小床里睡觉,可是他睡不塌实,一会儿就哭醒了,一夜无数次的起床、喂奶,把我搞得疲惫不堪。彻底放弃让他睡小床的努力后,我们的夜奶和睡眠才变得有规律了。”
可是如果孩子占据了父母的床,如何保持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呢?元丽的丈夫,31岁的电脑程序员冯凯调侃道:“沙发还是不如床舒服啊!”他承认自己做了一些退让:“为了乖毛,现在我们的夫妻生活确实受到了影响。在床上,他睡在我们中间,我们的身体接触受到限制。我们不得不给我们的夫妻生活做计划。例如早上乖毛的姥姥把他抱出去遛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借这个时间来个短暂的亲热。”
是否家庭床的提倡者仅仅存在于那些崇尚自然分娩和延长母乳喂养期的人们中间?并不是这样的。1970年代出生的周延,记得小时候全家4口睡在一张大床上有很多年。她曾经隐约感觉到半夜父母在床上做爱。那时候房子紧张,直到自己已经非常非常想有独立的床和房间的时候,才终于分到了大一点的房子。周延不认为小时候的经历影响了自己现在的独立,相反使她更加珍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融洽、相亲相爱。“我一直认为让孩子从小睡小床可以培养独立性之类的说法是依据不足的。到我们这一辈,哪个中国人是从小睡小床的?可我们中国人还是最能闯荡世界。”周延既要享受和小宝贝同睡一张床的乐趣,又不要自己小时候的拥挤,所以她家里的两张床一开始就是定做的,一张是KING SIZE(2.0×1.8m),一家3口睡,另一张是QUEEN SIZE(1.8×1.5m),很低,可以供孩子将来自己睡的,随便怎么乱滚,滚下来也摔不到。“床始终应该是家庭的中心,它不仅属于夫妻,也属于孩子。”周延说。
专家访谈
与宝贝同床:支持/反对/折衷
“家庭床会使孩子们更加独立、有活力”精神病科学家大卫·赛尔旺-施莱伯(David Servan-Schreiber)
刚出生的婴儿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是对大人陪伴所带来的安全感却很强烈。婴儿的这种需求似乎和父母的睡眠需要产生了矛盾。然而从一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在地球上生活起,直到19世纪,这种矛盾是不存在的。当母亲给孩子喂奶,并且在睡觉的时候把孩子抱在身旁,这个问题就自动解决了。10~20年后,在家庭床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加独立,更加有活力并且和父母的关系更亲密,他们的性生活也更和谐。
学院派的人肯定会考虑到乱伦的问题。据我所知,对此还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抚并不是罪恶的行为。另外,乱伦的受害者不会是那些父母愿意倾听其需要,在哭泣的时候得到关爱的孩子。
“这种混乱情况会导致情绪的极度不安。”精神分析学家克洛德·阿尔莫斯(Claude Halmos)
一些前来治疗的成人如此描述这种不安的情绪:“一天早上,躺在妈妈身边,我感觉到我勃起了。那时候我12岁。”;“我5岁的时候还和父母睡在一起。父亲的呼吸直扑我的脖子,好像狼的气息。我突然感到很害怕。”;“我曾经和姐姐在一张床上睡觉。很久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这和我在性方面的困扰有关系。”与父母同床会在孩子特别小的年纪,就造成他们行为举止上的问题。
为什么同床而眠会导致这些症状呢?因为有幼儿性心理的存在。我们发现,所有家庭床的拥护者都自觉地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意识。孩子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天真”。在把孩子放在自己睡觉的大床上,和孩子经常有身体接触,会让孩子产生性冲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
“是否同床要依据宝贝不同的安全需要。”
心理咨询师荀焱
英国一项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显示,儿童在5岁以前单独睡觉时,大脑所产生的反应,与他们在身体感到疼痛时的反应一样。从小独睡的女孩子,70%长大后有消化不良问题。
在是否与宝贝同床的问题上,宝贝的安全需要这个维度比所谓的儿童性体验来得重要。而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那些早产、难产儿、性格相对敏感内向的孩子,对身体需求的体验就高,对他们来说,一定要持续给予关注。
孩子对安全的需要还取决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如果家庭氛围不良,孩子在7岁之前,尤其2~3岁的情绪超敏感期,同床或许是重要的。
我认为在孩子2岁以前同床都没有问题,之后最好同房不同床。但最后分房还是必须的,5岁时就要渐进式分开,最晚至7岁完成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