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谷桂丽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谷桂丽

身份张号:2202831978****3122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桥梁、隧道及城市公用设施工程日益增多,混凝土作为基础结构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如何对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已成为每个工程施工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如何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基建工程管理人员必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出建议。为了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应首先了解影响混凝土的基本构成及它们的本质内容。

1.1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素

混凝土内包含水泥、砂、石、水这四种原材料,特殊情况需要掺加外加剂。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三个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1.2混凝土的搅拌

水泥混凝土拌合设备从最初的简易滚筒搅拌机发展到现在的大型混凝土搅拌站,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生产效率,混凝土搅拌过程前需做好原材料的配比、标定工作,同时注意原材料的上料先后顺序,保证出料的混凝土拌合均匀、色泽一致,倾倒后不出现粗细料离析现象。

1.3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其质量的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水泥

水泥是一种良好的矿物胶疑材料。储存时要注意防雨防潮,它的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一般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 ,如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因为严格的凝结时间,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和检验工作尤为重要。

水泥的种类很多,在道桥工程中常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前者实用于道路路面工程,后者实用于桥梁等大体积结构物工程。

1.3.2砂

在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若砂子过粗,则拌制的混凝土黏聚性较差,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若砂子过细,拌制的混凝土黏聚性较好,不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但水泥用量增大。所以,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不宜过粗,也不宜过细。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别、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1.3.3石子

碎石是由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而得到的岩石粒料;其表面粗糙,颗粒多棱角,与水泥浆黏结力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碎石较重要的指标是压碎值及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或白云石。目前好多建筑工地,碎石的压碎值仍不达标准。

1.3.4水

混凝土拌和用水和混凝土养护用水包括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海水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规定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工程水质中氯离子含量有不同的要求。施工时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

1.3.5外加剂

施工使用外加剂时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首先要有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标。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2.1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强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黏结强度,而水泥强度及其与骨料的黏结强度又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及骨料性质有密切关系。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2.1.1水灰比和水泥强度等级

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骨料黏结力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是决定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因素。

2.1.2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水泥混凝土结构物在夏季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浇水,保持必要的湿度,在冬季特别注意保持必要的温度。这是因为混凝土的硬化关键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温度降低,水泥水化速度降低,如果湿度适当,水泥水化便能顺利进行,使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展。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水泥的水化作用不能完成,致使混凝土结构松散,形成干缩裂缝,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强度分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均需达到设计要求,比如桥梁工程混凝土盖梁设计标号是C45,实际在28天检测的强度是C40,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需要拆除重做。而确定混凝土强度是在浇筑后第28天进行。期间,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施工现场每位质控人员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及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的过程中。所有参建单位的质检人员均有责任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

2.2混凝土的外观

在保证混凝土内在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同样不可忽视。

2.2.1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或麻面

在做桥梁工程的检测时,偶尔会发现同一墩柱在施工缝处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次浇筑的混凝土间隔时间太长或两次用了不同的批次的水泥或混凝土配合比发生变化导致。

此外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也较常见,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不满足要求,骨料偏多或是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材料发生离析,造成麻面产生。

2.2.2结构尺寸发生变化

以桥梁工程为例,如果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模板没有支设牢固,造成了模板发生变形,实体结构物尺寸发生变化,出现了结构物偏位或是混凝土涨模现象,虽然结构物不影响使用,但严重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美观。

2.2.3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前面提到混凝土干缩会产生裂缝,除此以外裂缝原因还很多,以道路工程为例,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浇筑完成后如果不能按规范要求切割横向缩缝,或者切缝深度不够,缝与缝间距过长,将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从而在切缝附近开裂。养护不及时,或是路面基础强度不足均会产生板面裂缝。在发生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情况下,我们通常采取局部处理措施,将有裂缝的板体拆除,重新浇筑混凝土。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问题很多,无法逐一阐述。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及后期现场施工进行全面控制。做到有效的预防,遇到问题沉着冷静的思考,宏观的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为工程建设贡献我们的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单建锋.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5(16):35~37.

[2]李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缺陷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6(30):94~95.

论文作者:谷桂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谷桂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