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李燕

(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检验科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儿各20例,对照组不予以生物检验措施,直接依据患儿家属口述及临床经验进行给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生物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予以科学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经给药后的总好转率为95.00%,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中予以微生物检验对于质量控制的结果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47-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学者们逐渐于微观分子的角度对疾病的病变过程、致病机理进行研究,目前,微生物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病菌感染类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常规的诊疗技术较差,而于微生物检验的基础下,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促使疾病的痊愈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研究对2016年2月至2017年收治的部分腹泻患儿予以微生物检测及相应治疗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儿各20例,具体如下:

对照组: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范围在(3~9)岁,平均年龄为(6.69±1.25)岁。

观察组: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范围在(2~9)岁,平均年龄为(6.36±1.09)岁。

两组腹泻患儿的资料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不予以生物检验措施,直接依据患儿家属口述及临床经验进行给药治疗。

观察组方法:采取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诊疗,选取标准试纸进行细菌检测,并对比于标准菌株的细菌检测结果,采取肠杆菌药敏条予以药敏测试[3],于NCCLS范围作为参照对比分析,最后采取微生物分析仪对样本进行详细分析,并依据检验结果采取对应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腹泻患儿的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后的临床疗效。

1.3.2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依据腹泻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以总好转率表示,具体如下:

显效:腹泻患儿经治疗后的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身体机能逐渐恢复。

好转:腹泻患儿经治疗后的腹痛症状显著减轻,且大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但还需一段时间的治疗才可痊愈。

无效:腹泻患儿经治疗后的腹痛无改善,且大便仍呈水样或蛋花样,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

总好转率为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版数理统计正态分布进行处理,两组腹泻患儿的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进行χ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腹泻患儿的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腹泻患儿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5.00%,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于微观分子的角度对疾病的进展及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相比于通过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更为直观、可靠。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于医学诊疗领域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中采取微生物检验可迅速的将感染病原找出[4],还可有利于医院病房及手术室消毒工作的落实,抑制病原菌的传播,对细菌的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当今医学领域重点讨论的话题。

本研究通过对微生物检验于临床中的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总结,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点,其一,医院需严格依据消毒制度对院内所用物品进行消毒,并对消毒技术不断更新及提升,在消毒、清洁措施实施之后需将检验所得出的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记录并公布,并详细的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其二,医护人员需对感染源的资料进行充分了解,全面掌握院内传染源的相关信息,并维持医院内的环境卫生,避免因院内环境而促使细菌滋生的现象发生,其临床诊疗的一次性物品需通过细菌检测后才可使用,与此同时,还需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予以定期培训[5]。其三,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需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的力度,仔细询问患者的疾病情况,并对其病情的变化及发展进行掌握,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微生物检验措施,对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阻断感染途径。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腹泻患儿经给药后的总好转率为95.00%,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该组腹泻患儿在予以微生物检验后,其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消失,机体功能得到提高,进一步说明了予以腹泻患儿微生物检验后,临床中依据检验结果制定医疗方案,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临床中予以微生物检验对于质量控制的结果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罗华山.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91-92.

[2]孟秀春,李静,刘美慧.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9X):81-82.

[3]陶世龙,朱锋,彭启松.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1):88-89.

[4]董德平.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166-167.

[5]杨杰,蒋翠霞,师勇.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2):136-138.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