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富二代”现象的剖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0)02-0010-04
“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访谈栏目中,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的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发迹的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成为了中国新财富阶层的接班人。当今的“富二代”一般都是在生活富裕、家长放纵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年代的洗礼,不知道受苦、挨饿是怎么回事,要什么有什么,父辈的艰苦经历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遥远的传说和历史。
一、对于“富二代”的相关调查
新闻事件:
2009年5月7日晚20时,富家子弟胡斌在杭州闹市街头飙车,不慎撞到行人谭卓,送进医院半小时后谭卓宣告不治。“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欺实码”在网络上成为此件事情的代名词。一个网帖、一张照片发布,开始了一场全国轰轰烈烈的声讨运动,矛头所指就是“富二代”群体。“从来纨绔少伟男”“反传统”“态度骄横、不可一世”……道义审判夹杂着“仇富”情结,网民们投下了一块块的“板砖”,在“富二代”的头顶下起了舆论的“陨石雨”。而在杭州飙车案发生后的第3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又一富家子弟驾车撞了人,一名3岁的小女孩被撞飞四五米。肇事者冲出校门离开。事后查证,肇事者是一个20岁的浙江宁波小伙子,家境富裕,当时是借父亲朋友的车在开。一时间,“富二代”似乎滑入了“纨绔败家子弟”的舆论漩涡。“有钱能使鬼推磨”,暴富人群飞扬跋扈惯了,难免“言传身教”,“富二代”有财无德、恃财傲物符合公众的合理想象。
一波不平又起一波,“飙车案”事件还未能结束,这边又有“企业少掌门校园选妃”事件发生,再次印证一些“富二代”口碑差。一个策划活动的婚姻猎头公司为替“80后企业少掌门人寻找清纯美丽校花”,派出300名“猎手”,深入到广州的12所高校搜索“校花”。同时,“猎手”还深入正佳广场、中信广场等商场和写字楼,为男主角物色合适的结婚对象,花费10多万元钱。相比之下,杭州市飙车案中“富二代”遭受的质疑还是批评教育为主,这次的事情可是收罗骂声一箩筐。“犯傻又犯贱”“大多数人看了这报道,第一感觉就是想冲上去抽他两巴掌”“没事找抽型,且明摆着是自我作践”……“富二代”斥巨资征婚,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与广大的“房奴”、“蚁族”、普通“白领”相比,无疑是现实中生存境况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群体,强烈的反差,让人生出的更是对炫耀财富者的反感,增加对“富二代”群体的非议。
“麻袋女”一词在2009年的5月风行网络,成为雷人的主角。这位来自山西、提着麻袋的90后女孩出现在上海车展,手提一麻袋现钞逛车展。“麻袋女”来自山西一位“煤老板”之女,是一名“90后”。“麻袋女”曝光后,立即引来了网民的强烈反应,表示实在难以忍受该女子目中无人的态度和恶俗的“炫富”行为。
而在社会学者袁岳的眼里,他认为中国的“富二代”们有五种表现:一是明显不成器,缺乏危机感与对于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二是缺乏对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认知;三是具有在优越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四是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比较张扬;五是物质至上思想突出,极度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直面“富二代”身上的弊病,有人指出,问题首先出在“富一代”身上。面对着财富的突然增长,我们的一些富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做富人。“富二代”的现象之争引起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调研报告:
2009年10月,中国青年报首发的一份《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此次调研对象以“80后”“富二代”为主体,占调研总数的98%。有意思的是,大多数调研对象都对“富二代”一词比较敏感,希望称他们“企业家二代”、“民企二代”。他们认为,“富二代”是偏负面的、舆论炒作的词语,是对这个群体的误读。
受访对象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17%,本科学历的占78%。他们所学的专业,经济管理和商科所占的比重为59%。接受直接访谈的“富二代”们在解释选择专业的原因时提到,无论是父母要求,还是自己选择,都考虑了未来接掌企业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了经济管理和商科类的专业。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访者中有52%的人有海外留学经验,其中去欧洲留学的占到43%,其次22%的是在美国留学。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受访者的父母把对他们的教育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这些“富二代”也都是有文化知识的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身上少了许多“草莽气息”。他们既能清楚地明白父辈取得成功的原因,也能冷静地看到自己相对于父辈和同龄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他们当中半数以上自主创业,大多担任企业重要职务,基本是离开学校不久。不过,尽管他们的工作年限不长,但是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职位有61%是决策层;其余有29%是经理以上的管理层;有6%的受访者在单位中担任部门主管类职位;仅有4%的受访者担任普通员工。
从数据来看,高达90%的受访者在企业中处于高位,一方面,这些“富二代”进入家族企业后工作的重心是在经营决策和企业管理方面,父辈会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部分自己创业的“富二代”必然是处在高层。在访谈过程中,也遇到只在一般职员岗位上工作的“富二代”,这部分受访者一部分是出于历练的考虑,另一部分是父辈对其能力持保留态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开始登台,这里面不乏成功企业家的后代。比如:27岁的汪小菲,是兰会所创始人张兰的公子,已开始接手母亲创下的基业,宣称“要把中国最好的餐厅开到美国最好、最高的地方”;巨人集团史玉柱的女儿史静今年首次以16亿元身价,登上胡润女富豪榜38位。杨惠妍、陈宁宁、陈琛等等都在以年轻、激情、勇敢及鲜明的个性,建立不同于父辈富豪们的新形象。
二、“富二代”的时代责任
香港李锦记集团第四代传人李惠森说:“大量的研究证明,第一代创业家的平均退休周期为24年。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个体户经济算起,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已经年迈,正面临传承问题。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对国民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新“富二代”虽然有可能承继巨额的财富,但是仍然缺乏由富而贵的历史积淀,皆是从草根向富裕过渡的先锋军,他们承受了父辈乃至社会上无数人在事业上更多的期望。与此同时,在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创业容易守业难,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而“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全世界都存在,如:欧洲有“三代人木屐传木屐”的说法;南美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而德国则用“创造——继承——毁灭”这3个词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这些类似的偈语,都表达了一个同样意思,一个家族企业传宗接代难。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虽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是家族企业,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中30%能生存到第二代,能“活”到第三代的仅为10%。稍为乐观的是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不到15%的中国家族企业能在第三代之后生存下去。也就是说,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传承,成功的只有30%,有70%要在传承当中淘汰,这对90%都是家族企业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是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所以,在个性和愿望被充分推崇的时代,成就子女的真正梦想也是为人父母者真心希望的,目前,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已接近退休,家族财富控制权旁落隐患始终是“富一代”的家长们最为担心的,“富二代”如何接班也成为“富一代”们最关心的共同话题。而对于家大业大的“富二代”,财富如何才能在代际传承中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发展,从而保证家族发展状况的稳定,是他们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他们感受到家族企业传承的压力,也是压在他们身上摆脱不了的职责。俗话说,前人创业艰难,后人守成不易。然而事实上,面对前人留下的“金山银山”,并不是每一个后人都愿意继续打理的。中国民企的“守业难”和“后继乏人”的问题早已存在。浙江商业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发起了《浙江商人培育继承人方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是,“45%以上的人认为目前还不具备接班的各项素质,不愿意接受其父辈的事业”。
很多网民对“富二代”的态度是“批判并同情着”,一方面,批判其“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财富观,另一方面,同情其不健康的成长环境。新浪博主“恒衡”指出:“最好的教育条件并不意味着最好的教育,‘富一代’对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缺位甚至不良示范的现象。”他指出,整个社会如何看待和对待财富也深刻影响着“富二代”们的成长,拜金主义横行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沉沦,权力对于财富的谄媚使公平都可践踏,迷失的“富二代”在这种“潜规则”横行的环境里,想清醒都很困难。近两年,有关开征“遗产税”的呼声不断增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表示,开征遗产税,能更好地让公民财富的一部分合理合法地留下来;而这是经过产权鉴定的,是国家法律保护的,也有利于让第一代教育“富二代”更好的接班。李曙光建议,在相关法律还没有出台以前,目前可以从舆论、观念、意识上引导,将富人的部分财富通过捐献等方式回馈社会,达到财富调节目的。
从宏观上看,不管“上进”也好,“败家”也好,即将继承家业的“富二代”群体掌握中国民间一半以上的资本,对中国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毋庸置疑。“富二代”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形象,也关系到整个中国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改革之路上顺利、稳健地成长、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目前已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金融危机余震犹存,除了企业传承之外,还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使命。随着那些在改革开放之初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日渐老去,中国现有的200多万家族企业,正处于传承与转型这一最脆弱的关口。无论有多少争议,“富二代”正在诸多复杂的目光中,粉墨登场。其实,对许多“富二代”来说,也有自己的痛苦,因为他们背负了来自父辈的太多期盼,也背负了来自社会的太多怨恨。“富二代”能否突破“从穷光蛋到富翁,从富翁到穷光蛋”的富人家族的此前宿命,能否顺利接过前辈的枪,完成两大历史使命?也许不能全凭他们自身的实力与造化,是否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教诲?
三、对于“富二代”教育问题的探讨
伴随着民间财富的高速增长,“富二代”教育,可能不仅仅是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而将是关系一代人的大事。日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究竟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启动“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把省内大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或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列为培养对象,通过进党校学习、到基地培训、由导师帮带、到国企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对党有感情、支持党的工作的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队伍,引领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
对于江苏提出的政府集训“富二代”的创举,网民舆论尖锐对立。多数网民肯定了政府的良苦用心,但反对者担忧此举或将演变成一场“政府搭台,没人唱戏的闹剧”,甚至质疑政府此举是“与富人亲近的聚会”。也有不少网民提出,相比之下,政府更应关注“穷二代”。政府良好的初衷是否能收获预期的效果?这是网民们普遍提出的疑问。还有网友认为,利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对特殊群体进行培训,显然有失社会公平。现在,我们且不说这样的培训是否有失公平,主要的问题是政府花了钱是否有效果,对于“富二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值得我们深层思考。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富二代”从小到大都是受到最好的教育的,他们之所以放任自己、反传统,缺少的并不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一种精神的引领。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懂得与他人分享,进行思想上的引领。财富如水,当你只有一杯水的时候,你可以留下自己喝;而当你拥有一条河流时,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从财富传承来说,设立信托是非常好的方法。对于那些志向不在继承父辈事业,或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的子女来说,“富一代”可把自己积累的财产尤其是现金类资产交给他们继承,而不必强求他们继续经营自己的事业。为了避免现金类资产被后代挥霍,可以借助信托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序使用。如被称为香港演艺圈“教母”的沈殿霞辞世后,公众对她年仅20岁的独女郑欣宜能否打理好母亲留下的近亿资产十分关心,事实上,沈殿霞早已经为自己名下的财产秘密设立了财产信托,并交由合法的信托人管理,她的全部资产将转到其女郑欣宜的名下,但郑欣宜在动用大额资产时,需信托人审批,并协助使用。像沈殿霞这样在生前设立财产信托的做法,已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富人财产继承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方式也将会为国内许多“富一代”们所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富过三代以至多代。
其次,培养他们的节制精神,不要过度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教育。要教育“富二代”们正确看待和对待财富,以及正确看待他人的生命,无论是炫富还是精神贫穷的表露,假如受到的全是蔑视和鄙夷,其自身价值、心理满足肯定就无法实现。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平等意识,是当今“富二代”们最需解决的精神文化问题,也是更多不富的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世界巨富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给孩子5美元零花钱,并且要求孩子记账,他这样做和有钱与否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节制精神,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这种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为了根本、长远的利益,而克制个人一些暂时的欲望,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品质。当今“富二代”的教育的缺陷在于过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不让他们受任何委屈。像杭州飙车的例子就是这样。在诱惑下,很容易行为失控。但事实上,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社会心理学上,有个饱享剥夺理论。当你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你的快乐也被同时剥夺。这非常有意思,你充分满足孩子,但是孩子并不快乐。一个人如果学会克制、忍耐,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他会把节制后的获得看成对自己的奖赏。延迟满足,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幸福。
其次,现在的学校教育“唯分数至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素质教育,尤其缺乏基本品德的教育养成。因而,明德尚美、遵纪守法、敬仰生命、关爱他人这些基本的德育常识,有待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彰显。“富教育”不是指用金钱堆砌的教育,而是“富”孩子的思维、精神、能力,孩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情感以及对探索的欲望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穷孩子”也不是必须要让孩子过艰苦的生活,而是要让他们经历挫折教育。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满足、克制、感恩与尊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勇敢、好学、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自强个性。希望“富一代”用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培育他们的精神世界。
再次,“富一代”要发挥正面的表率作用。俗话说上行下效,父母作为影响子女最重要的人,其一言一行都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富豪却认识不到这一问题,以自己不健康的言行对子女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并由此而影响了财富的传承。有人曾调查过某地的50名失足青年,其家庭多是豪门。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父母在快速累积财富的同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影响教育后代,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工作和人生。在美国,“富二代”问题不称其为问题,一个关键原因,是绝大多数富豪是重主流价值观的,也比较能尊重他人。而一些中国富二代之所以引起公愤,也正是因为他们和富豪爹妈,肆意挑战主流价值观,不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甚至都不拿法律当回事。无怪乎有人说,真正需要得到“培训”的,应该是富二代的父母,他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尽到社会责任,如何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而更重要的,是认真思考一下,财富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父母创造的财富、创办的事业,还需“富二代”来传承光大。对于“富一代”的社会责任,也还是需要“富二代”来发扬光大。无论是“富二代”的家长,还是教育者,都应该通过积极措施,使“富二代”能德才兼备。退而求其次,“富二代”平庸一些也不要紧,事业还可以请人管,怕就怕教育缺失,这批人沦为“公害”,放大财富的副作用,危害公共安全。这样,不仅会使家长一生的事业和心血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危害。另外,“富二代”的胡作非为,还会让公众对“财富”产生仇视心理,不理解财富的善意力量,影响到社会正常的财富生态和创富机制。鉴于此,“富二代”的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