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论文

校内外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论文

校内外协同育人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

罗道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摘 要: 思政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的所有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学生具体的实际行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内外各方面的协同配合。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校内外协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校内协同不够,学校与社会合作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为此,必须从制订教学计划入手,广泛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内外互利合作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才能使实践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要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领导重视是前提,完善的制度是保障,互惠互利是关键,管控风险是基础。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外协同;构建;问题;思考

思政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的所有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学生具体的实际行动。因此,实践教学是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最切实有效的途径。作为重要育人环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校内外各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行,光靠思政课老师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会好,必须广泛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互利合作的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多年来,我们采取多项措施,以思政理论课为依托,整体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课内教师策划、组织和指导和考核,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学工、教务、团委等部门之间,学校与社会公益组织和周边社区开展互利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项目组形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建立校内外互利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通,课内外紧密结合,校内外互利合作的,具有鲜明合作教育特色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结合课程教学,形成了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等若干品牌性活动,入选了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传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协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校内协同不够

在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包括两支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长期以来,两支队伍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各自为政,协同配合不够,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两支队伍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各有长处和短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深,可以为学生工作队伍组织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但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而效率不高,而学生工作队伍离学生更近,有党、团、班等体系可用,在高效发动学生、组织学生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的这两支队伍之间协同不够,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实践活动因为没有得到团委、学生处的支持而显得力不从心,效果更是差强人意。

(二) 校内外协同不够

社会上的组织和个人承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学生去相关单位实践,徒增单位接待负担,同时面临安全风险,使得社会参与大学德育实践育人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校外实践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目前的校外实践协作单位,更多是思政课教师个人联系的,这种协作较随意而不可持续,缺乏单位对单位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的可持续协作。校外实践环节多,工作量大,非常辛苦,学校对教师指导学生校外实践缺乏制度化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大批学生在校外实践安全风险大,广大思政课老师对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意愿不强,心存顾忌。所以,从整体看,学校与社会合作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学校与社会的合作缺乏有效的互利共赢基础和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

二 校内外互利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构建

(一) 从教学计划制订上实现校内协同和校内外协同

在校内,从教学计划制订上,思政课所在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与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协同,争取教务处的支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把原来课内32-96不等学时的4门思政课,把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按照2:1的比例来确定课外实践教学学时。编辑出版《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手册》,人手一册。实践内容分为必选内容和自选内容。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量为2+x(x≥2),即必选2项加自选x项。实践部分的成绩占思政课总成绩的40%。为了在教学计划上加强校内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深入沟通协调,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手册的项目与学生处、团委开展的“新生引航工程”和“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有机融合,“新生演讲比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既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手册规定的项目,也是学生处、团委“新生引航工程”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做一项活动,可以完成多个部门的任务,得到多重认可,一举多得,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省了学生们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手册中,“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参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演出心理情景剧或拍摄主题微视频”都是纳入教学计划的校内外协同的实践项目,学生们在思政课老师的指导下,只要按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并提供相应的证明,就能取得相应的实践成绩。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上风机基础嵌岩的施工工艺,包括单桩基础和多桩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海上风电场嵌岩区域的风机基础比选原则和依据给出了详细介绍,在桩型选择、基础形式选择等方面给出了具体介绍。

(二) 优势互补,思政课实践活动校内协同有效开展

(3)矩阵一致性检验。矩阵一致性检验是为了保证专家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时,确保每位专家评分的一致性、标准性,以免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因此,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以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可采用检验系数C.R.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首先积极开展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利合作,学校与中国好人网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同大兴区团委开展深度合作,与清源社区等周边社区开展广泛合作,洽商好合作内容以及对接和管理方式,将其建设成为稳定的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同合作单位开展合作时,注重彼此满足对方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学校制订好实践方案和有效对接方式,学生带着教师在课内布置的社会实践任务,经一定的管理程序——按项目要求,经遴选并培训,然后到合作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兴区法院、检察院的合作也别具特色。大兴区法院、检察院选拔法官、检察官来我们的思政课堂给大学生讲法制课,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的组成部分,我们选派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做志愿者,到法院旁听庭审,接受法治教育。双方的合作是互利而且富有成效的。

(2)高校教师数据知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数据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占比76.6%,经常、偶尔通过书籍等渠道了解或者专门学习数据如何分析占比分别为63.3%与20%;对于数据工具使用情况,60%的高校教师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超过三个,而Excel、SPSSS 使用率高达63%以上,相反地,SAS、R、Python、Stata 等软件使用极低,其中最高占比16.7%。从这两方面来看,内蒙古高校教师使用统计软件的能力较弱,使用工具较单一。但数据基础知识方面情况良好,单这一方面可看出,内蒙古高校教师数据知识在逐步积累。

(三) 广泛利用校外资源,开展互利共赢的校内外协同实践活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课程组与学校团委联合开展的另一项品牌性校内协作实践活动,迄今已举办9届。记得当初思政课老师找到校团委希望在暑期社会实践方面进行合作时,双方一拍即合,团委正在为多个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带队老师发愁,团委因编制所限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无力跟随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进行指导,而课程组有老师多名却因为马院无自己的学生而无力跨院系组织暑期实践团队,为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学校每年暑期的数支大学生实践团队由思政课老师担任带队指导老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报销指导老师的差旅费,并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计算。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都要进行精心策划,在校园网上发布活动通知,提前半年招聘学生,组成实践团,指定多位思政课老师担任实践团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实践团学生提前备课熟悉相关活动流程,在暑期进行的外地实践期间,思政课老师指导老师放弃假日休息时间,与同学们一道开展实践活动,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在生活上给同学们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确保实践活动平稳顺利进行。在实践结束后,在思政课老师指导下,参加实践的同学撰写实践论文,参加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比赛,取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的佳绩。指导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先后获得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8个。同时,参加暑期实践团的同学将暑期实践经历及感受做成PPT到秋季入学的新生思政课课堂上进行巡讲,扩大受益面。

一般情况下,含有SO2、NO2及NH3等成分的物质大多有强烈的臭味;色氨酸等分解产生吲哚类物质也有臭味;有机物中含有羟基、酮基和醛基的挥发性物质及挥发性取代烃也都有臭味。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蛋白质的腐败和油脂的氧化酸败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含硫,如硫化氢的臭味、含氮物质的臭味(如氨臭味、吲哚引起的粪臭味)及脂肪酸氧化酸败的臭味等,它们在感觉上有一定的差异。在鉴定臭味时要注意鉴别,前二者的臭味主要是蛋白质腐败所形成,后一种是鱼油氧化所形成。

通过一系列校内外协同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和学生自我教育中,培养了尊老爱老的家庭美德、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等道德观念,形成了课内外双向延伸对接机制,思政教育从认知到实践的升华,较好地实现了思政课教育的知行合一,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广大老师在校内外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了国情,认识了社会,积累了科研素材,开阔了视野,有力提升了教学和科研能力。

“我和我的大学”新生演讲比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手册》中规定的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必选项目,是我校“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品牌项目,也是校内不同部门间协作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典范。这个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校学生会联合承办,自2003年开始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6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团委把新生演讲比赛列入每年工作计划之中,给予明确经费预算,每年下发比赛通知都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联合发文。这个活动的宗旨,是为加强新生的自我教育,展示新生风采。该活动的特点之一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相结合开展:通过课程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位同学准备演讲稿并演讲,组内选拔后在教学班内比赛,最后每个教学班上推荐2~3名选手参加学校的预决赛。教学班内的比赛由任课老师组织,每一位进入全校预决赛的选手,都有一名思政课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新生演讲比赛的全校预决赛,由校团委在校内公共场所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学期末的某一个晚上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由教务处批准调整思政课教学安排,由思政课任课教师组织全校的大一新生来现场观摩比赛。校学生会按照组织晚会的方式来举办,制定比赛议程,制作舞台背景,安排大学生当主持人,团委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思政课老师担任比赛专家评委,思政课老师担任演讲点评专家,校党委宣传部记者现场采访拍照并及时在校园网、校报、公众号等校内媒体发布比赛消息。在整个校内协作中,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团委与思政课老师合作,在组织学生活动方面有了更多的抓手,而与团委合作,思政课老师则可以摆脱举办大型活动时众多费时费力的事务性、程序性工作。思政课老师组织大型活动的精力和能力均力不从心,而团委、学生会则是轻车熟路;学生工作人员在深入指导学生演讲方面力有不逮,而思政课老师则是驾轻就熟。

三 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的特色与成效

(一) 基于互利共赢的目的,形成了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比如,“帮好人万里行”志愿服务活动,按省分成若干小组,每年暑期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将活动情况制作成PPT在新学期的大一新生思政课课堂上汇报,并举办面向全校新生的专场汇报,10000多名学生受益,通过汇报交流,不仅参加实践活动同学深受教育,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更多地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聆听和交流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实现了实践活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发动全体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就近就地参加“感动青春”等其他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提交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总结或证明,就能获得成绩上的认可,做到了实践活动全员化。

地桃花(Urena lobata L.)为锦葵科(Malvaceae)梵天花属(Urena L.)植物[10],是一种多年生亚灌木状的直立草本,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地桃花分布。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用价值等研究较多[11-14]。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地桃花和紫茎泽兰可以共生,并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地桃花提取物除草活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为全面了解地桃花提取物的除草活性,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地桃花提取物对10种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这一植物源除草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二) 以点带面,部分学生参与的高端品牌项目与学生大面积参与的就近面上项目相结合

思政课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组织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全员参与、人员众多,思政课老师在指导课外实践活动方面要想全面开花有点勉为其难。只能是选择部分项目,老师全程参加,做成高端品牌性项目,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组与学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联合,连续7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帮好人万里行”志愿服务活动。每年6月份,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联合在校园网上发布活动通知,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老师(包括担任思政课兼职老师的二级学院学生辅导员)全程参与,全校先后有3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而受益的学生达到10000多人次,就充分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与校团委合作的新生演讲比赛,利用思政课课堂,组织指导与遴选推荐优秀学生参赛,也是以点带面的典范。

(三) 课外实践活动成果辐射课内教学,最大程度地扩大受益面

面对社会参与大学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的难题,课题组迎难而上,广泛选择校外合作单位,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如将“中国好人网”建成校外思政课教育基地的合作就是互利合作的典范。作为著名的民间公益性组织的“中国好人网”在去各地帮助好人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手短缺、当地情况不明的困境,急需熟悉当地情况的志愿者为其服务,同时也希望在育人上有所作为,传递其好人文化理念,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高校在提供高素质志愿者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志愿者为其提供服务,既解决了“中国好人网”的燃眉之急,同时,由“中国好人网”的老师带队指导,策划组织并提供资源,节省了我们的实践成本,因此,双方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我们的志愿者学生在“中国好人网”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教育和锻炼的过程,合作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四) 实践教学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成效显著

在与校外单位合作过程中,满足了相关社会组织(社区等)急需志愿服务(者)的要求,满足了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校内外合作满足了学生有实践活动任务要完成,思政理论课教学需要实践平台的各自需求。基于互利共赢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若干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志愿精神、法治精神、协作精神、工匠精神在同学们身上生根开花结果。许多参加志愿者的同学在思想上、素质上、能力上都得到很大提高。经由校外实践活动提炼而申报的《必须加强高校的国情教育》获得2013-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申报的《合作教育视野中的德育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课程组申报的课题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课程组一名老师获聘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授,一名老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课程组一名老师获得首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决赛一等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文科组一等奖。

四 对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外协同,必须得到校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校级领导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是不可能有效推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协作,涉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宣传部等部门,没有学校领导的介入和强力推进,就开展不下去。比如我们最成功的两个思想课实践活动品牌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新生演讲比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联合举办历届“帮好人万里行”活动,都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联合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的组长,两位校领导有时亲自参加上述两个品牌项目的重要活动,确保了协作实践活动的成功举行。学校领导的重视,才能带来相关职能处室领导的重视,所以,为了推动思政课实践活动校内外协作的深入开展,课程组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要多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相关工作,争取其理解和支持。

(二)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

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思政课实践活动的校内外协同工作,光靠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课程组的努力是不够的,要么力不从心,要么权威不够,要么不可持续。必须有系列的相关制度来保证。实践活动需要的经费,需要学校以文件的形式加以保证,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之中。参加实践活动的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学生学分(或奖励)的计算都必须要有校级的制度加以明确规范,以调动师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校内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常规实践项目的协作,应该纳入各相关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与校外单位的协作,要在充分考察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避免“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只有长期合作才能出精品、出品牌。同时,签协议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实践中许多合作,就是因为双方事前深入了解不够而最终不欢而散。

(三) 互惠互利是关键

思政课实践活动校内外协同能否持续下去,互利互惠是关键。课程组在长期的校内协作过程中,保持开放共享心态,要让合作单位有获得感。在与校内各部门的协同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组长期以来主动安排学生系统部分有教学工作经验的副书记、辅导员担任思政课兼职老师,使广大学生工作人员多了一个成长的平台和一个职称晋升的通道(凭课时晋升辅导员系列中高级职称),思政课课程组2次申报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次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均将实践活动协作单位及其负责人列为成果完成单位和成果完成人。几年来,先后有4名参与协作的辅导员晋升中级职称,1名辅导员晋升高级职称,3名辅导员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对于校外长期合作单位,我们一般都会给其颁发校外德育基地的牌匾,邀请合作单位的相关人员来思政课课堂做专题讲座,申报教学成果奖时将协作单位及其负责人列为教学成果的完成单位和成果完成人,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合作单位,提升其社会评价及社会美誉度。

(四) 管控风险是基础

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长期用以来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安全问题。为此,我们在组织学生赴各地参加实践活动前,都要组织多次安全培训,发放安全手册,给学生购买意外保险,在每一实践团队指定一名同学担任安全委员,同时,配备1名老师带队,专职负责安全工作,通过严谨细致的过程管理,把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确保了课外实践活动的顺利举行。所以,做好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严格的安全培训,也需要带队老师的辛勤付出。

参考文献

[1] 鲁春霞,彭庆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辅结合”模式探析——基于北京科技大学“基础”课的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60-62.

[2] 黄蓉生,白显良.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2):11-13.

[3] 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68-70.

[4] 陈泳源.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知情况研究调查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6,3(14):168-169+173.

本文引用格式: 罗道全.校内外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J]. 教育现代化,2019,6(66):55-5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6.0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立项课题“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19JDSZK127);“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罗道全,男,河南信阳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教授。

标签:;  ;  ;  ;  ;  ;  

校内外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