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发展注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论文_郭燃燃

为时代发展注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论文_郭燃燃

郭燃燃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150000)

摘要: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领域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现实感极强的话题。马克思从事的哲学研究一直都将人类解放视为最崇高的目标,研究视阈遍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对人的生存方式,价值追求,人生意义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当今的时代格局较之过去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当代人的发展愈发注重金钱,物质享受,人们往往迷失在快节奏的生活境况中,内心愈发的苦闷。于是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反思现当代人类发展的价值缺失与对人文关怀迫切需要的现实诉求很有必要。也就需要深入剖析马克思哲学,在日益加快节奏的生活中,捍卫人之为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并关照精神世界的主观诉求。

关键词:人文关怀;价值;实践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沉睡的东方雄狮,它已然觉醒并且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雄风。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同时,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等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今人们的生活向多元化发展,选择机会更多,生活空间更为广阔,但是在这多元化的社会中,多种思想交错复杂,混乱异常。人的内心陷入纠结于矛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已经不单纯的是真理观或是知识论形而上的解决,而是直接表现为价值判断主导下的主体能动性。当前价值问题的焦点是人类行为的失规范性,这使得人类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无根无据状态,以及社会规范紊乱异化。哲学作为一种生命生活的病理诊断之学要引领我们对生命本体的“虚脱症”给以治疗,重塑与重建此岸世界,确立起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生命家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学相关问题的重点已然提升到了政治经济未来发展上。国内对于人学的关注始于八十年代初对人道主义和异化的研究。80年代中后期,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成为另一热点。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人学热”,对于人的问题的探究可谓大步向前。学界基本上形成了共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在任何时候,人的问题都是马克思首先关注的问题。伴随着“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渐次深入,一些学者立足于各自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虽然学者们对于一些问题的见解不甚相同,但是在“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哲学维度之一的问题上也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共识。

一、人文关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现今的中国挣脱软弱无能的枷锁,脱下贫困的外衣,昂首屹立于世界,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同时,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等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男耕田来女织布,早钓鱼来晚读书的枯燥单一的生活悄然不再,现代人的生存已从“人对人的依赖性”变成了“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的经济条件下,人的独立性依托于对物的依赖,人们似乎都将急功近利认作常态。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区别于过去的单一乏味,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斥着复杂多样性,每个人选择机会更多,生活空间更为广阔,但是在这多元化的社会中,多种思想交错复杂,混乱异常。人的内心陷入纠结于矛盾之中。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金钱,消磨着人们的勇气;友谊二字里的纯真正经受物质的考验;情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发经不起考验;数字化交流方式让人们越发的冷漠与孤僻;一切都在快速的改变,以往稳定的东西现今看来都不稳定了。当人们在拼命的追求物质,物质条件越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满足感却日渐消退。这便是当今社会的病症所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已经不单纯的是真理观或是知识论形而上的解决,而是直接表现为价值判断主导下的主体能动性。当前价值问题的焦点是人类行为的失规范性,这使得人类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无根无据状态,以及社会规范紊乱异化。人们逐渐与自然疏离,与社会疏离,最终与自身疏离。将自我的价值寄托于虚假的表象之中,人对自身的存在价值,终极追求失去了信仰,产生异常强烈的空虚与焦虑。哲学作为一种生命生活的病理诊断之学要引领我们对生命本体的“虚脱症”给以治疗,重塑与重建此岸世界,确立起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生命家园。[1]491-492

二、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

“蕴含马克思天才世界观萌芽”纲领性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开篇第一条就以“将对象和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2]54,即“新唯物主义”,颠覆以往旧哲学的研究方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实践与唯物主义开始紧密相连,马克思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并表明其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实际的批判和变革现存世界[2]75。这一命题具有及其普遍的适用价值,打开了新世界观的本体论境域。唯物主义从最初追求物质始基开始转变成关注人与其生存的生活世界,从对物质形态的看重转变为对实践形态深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深知自己是受动的,但有激情的存在物,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存在的存在物,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2]211。而人之确证自身的途径靠的是创造出了其对象世界并在不断的改善它的过程中也提升自己。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离不开人,在人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人化自然,也只有经历实践活动生成的人和自然才是现实的人和自然。马克思将唯物主义提升到以实践为内核的新阶段,打破了旧唯物主义见物不见人的弊病。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兼顾主体利益,价值评价和精神追求。于是实践唯物主义用以解释世界的方式就是主体思维方式,价值思维方式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实践本身蕴含着人对价值理想的追求和改变现存世界的愿景。所以一旦实践脱离开人作为实践主体,价值主体活动,就无从谈起改造世界,更遑论为人类打造一个有尊严,有幸福,真正自由的社会。在全部的社会历史中,从事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相互间的交往,其中囊括工业技术,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层面的交往。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交往实践的价值活动中人才能真正确证其自身。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进基本矛盾运动中社会历史发展悄然发生。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首先通过价值认知判断什么样的实践是正确的,合乎发展目的的,然后进行价值评价,选择出合目的性和和规律性的实践活动,从而进行创新改造,继而在人类创造的历史中享受生活。人自身的需要以及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引起的再生产,对生活的期望及价值追求,包括创造价值的行为及享受价值的愿望都是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唯物史观论述表明研究价值问题,本质就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研究,偏离实践主体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及合历史性去研究价值问题就会浮于表面,留于经验。所以要以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为指导看待价值问题,从而正确阐释价值的主观性,多元性,复杂性,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肮脏的铜臭味,资本家践踏着无产阶级的劳动,身心自由,马克思目睹并亲身经历着这一切,他批判着这样冷酷无情的世界并希望能构建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3]120

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平等不是浮于表面的平等,是真正自由平等的光芒普照每个人,人们以劳动作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但并不以它为负担而是由内而外的认为劳动就像一日三餐一样重要的事情。也因着每个人都为这样的生活而努力,让物质资源最大限度的丰富起来,继而每个人都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一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满足基本的温饱后,还有4层更高的价值追求,这个金字塔层次排布或许在共产主义社会或许能够倒过来。这样的生活真的无限美好,给了人们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敢想就能够实现。而为了追求这样的生活,无产阶级这个最具革命性的群体就义无反顾的扛起了反压迫,反剥削的历史使命,而时代的进程也证明了无产阶级不负众望,翻身成为自己的主人,但是共产主义此时依旧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我们的一点点的进步都在无限的接近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重重考验,在吸收了以往历史上人 类思想和文化的精华之后,针对无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立足时代特色,创建了不同于以往哲学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批判一切剥削,一切压迫,对人施以人道主义价值关怀。

三、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当今我们所身在的世界,当今人类所创造的历史史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创举。人类的生存从钻木取火的时代到电灯电视遍布千家万户,再到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便可发表评论参与其中。国家各方面迅猛的发展,率先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手机,电脑,高铁等是以前人们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而今却已然发生并且发展迅猛,更多新奇的事物也正在来到我们身边的路上。曾经幻想着隐居小村庄过粗茶淡饭的日子,而今即便是小村庄也在追随新时代的脚步,做出改变。人们的生活基调似乎被瞬间提升了,人们的脚步不自觉的加快很多,赚取的薪酬增加了人们固然快乐,但越发的空虚了,每天忙碌的脚步在回到家放松后似乎不适应慢节奏的生活,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手机互联网作为媒介,情感越发的淡薄。这些都是人文精神匮乏的表现,马克思哲学与现实切实对话,即便马克思的年代不似现在的发展程度,但是他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照依旧能够指导现在的我们,我们依旧能够从中探寻到非常多有价值的信息。

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说,当前的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的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二者特征并存的时期,在这转型的特殊时刻,我国要谋求更长远的未来发展就无法越过改革这座大山,只有进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坚定中国信念,才能够直面改革洗礼背后的矛盾变革。在这样一场深刻重大的洗礼中,社会地位、利益变迁就会成为主要矛盾,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出现很多问题,此时与现实联系密切的人文关怀就凸显了它的理论价值并对实践予以指导。所以马克思哲学并没有过时。

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精神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目标是他毕生追求的;明确的肯定了劳动者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强烈的表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向往;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人本质异化的批判反映了他对人与社会和谐的向往;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表明了他对人类社会生活条件及构成要素之间和谐的深深向往,执着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则表现了他对人自身和谐的追求。我们要探寻的人文关怀不仅需要热切关注当前人类的生存境遇,关心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将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贯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环境下,将它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参考文献

【1】 杨楹:《马克思生活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作者介绍:郭燃燃(1992.12—),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郭燃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为时代发展注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论文_郭燃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