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寻找大智慧--青少年文摘期刊流行中的冷思考_青年文摘论文

何处寻求大智慧——青少年文摘期刊热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智慧论文,文摘论文,青少年论文,期刊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生来就代表着一种智慧的活动”,美国著名的《独立周刊》100多年前曾经这样说。近50年来,期刊以其独特的活力、启迪力和亲和力成为塑造、解释和改造社会的推动力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

在近两年的期刊热中,青少年文摘期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的编辑内容、制作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以一些成功文摘大刊为范本,借鉴模仿痕迹明显,甚至引起不少争议。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同许多原创性期刊相比,一些文摘大刊赢利能力较强,投入产出较高。根据中国期刊协会2002年1月15日发布的数据,在我国期刊发行量排名中,《读者》位居第一,《青年文摘》位居第八,人均年创利大约都在百万元以上,而期刊社的投入并不多。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业内外人士欢欣鼓舞、趋之若鹜,它们被后进的青少年文摘类期刊效仿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说期刊出版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那么对如何办好期刊的思考或许就更需要大智慧。笔者试图就时下青少年文摘期刊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青少年文摘期刊热的误区

首先,对青少年期刊市场的复杂性缺乏清醒认识。我国拥有3亿多中小学生,这个绝对总量足以让任何期刊工作者大喜过望。但是,其中有效的潜在读者量却不容易统计。我国国情复杂,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占全国大半的农村人口现在还远远不能形成有效的消费市场,大半的中小学生远不能形成有效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高考指挥棒下,除各种应试秘笈外,其他综合类的青少年课外读物还是很难挤进学生的书包。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也曾经给许多出版工作者带来无限遐想,但最终往往还是空欢喜一场。还有,在青少年期刊发行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系统发行,对于许多人来说更是讳莫如深。

其次,对文摘期刊的编辑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长期以来,文摘期刊的编辑工作被一些人看做就是剪刀加浆糊,缺乏创意。甚至有一位文摘期刊的主编曾言,他自己三五天就可以编出一期稿子来,这让也从事文摘期刊编辑工作的笔者汗颜不已。据我们了解,一些文摘大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有近乎苛刻的编辑程序,选拔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三四年辅助发稿的经历,一般都不能独立发稿。而且,主编往往从发稿初期就直接介入,从而保证了刊物内容风格的连贯一致。《读者》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原常务副主编胡亚权先生对他心目中理想的编辑部和编辑有独到的理解:编辑部班子精干,作风稳健,人员固定,具有鉴识力;一个好编辑更要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必须嗜书如命,将工作看做第二生命,其他知识积累、文字功力和对图书市场高屋建瓴的洞察力以及甘于寂寞的思想准备都是必需条件。

再次,缺乏创新,亦步亦趋,形同克隆。近两年来新办的青少年文摘期刊,大多学习模仿痕迹明显。不过,市场并不总是简单依据“师法乎上得之中”的游戏规则的,即便后来者模仿得很到家,也往往很难有良好的市场回报。仔细分析近年来涌现的青少年文摘期刊,多以《读者》、《青年文摘》等为蓝本,内容风格定位、栏目设置、设计制作上鲜有变化,而具体文章的选择似乎还没有前者那样审慎严格。作为青少年文摘期刊市场中的后来者,真正的出路还得求之于“奇”、“变”,没有“奇招”、“怪招”,只是一味模仿,产生困惑也属必然。

出奇求变,寻求突破

文摘期刊信息量大,价位相对低廉,而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青少年好奇心强,精力旺盛,阅读兴趣很高,将这一群体作为期刊的目标读者是正确选择。已经创办多年的青少年文摘期刊如《中国少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文选》虽然也各有特色,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发行量和影响力都不够大,不足以对后来者构成绝对挤压。因此,青少年文摘期刊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魅力源于个性,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人们对产品特色的不懈追求。随着社会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当代期刊定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说电视、报纸、网络等是大众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大众媒体”(mass-media),那么期刊可以说是小众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品牌媒体”(brand-media),它促使社会日益“部落化”,受众是社会中的某一特定群落,所以期刊定位明确、细化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大加快了。文摘期刊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与当今期刊市场小众化大势相悖,如何有效地扬长避短,寻求最佳落脚点,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用兵之道,贵在奇变”,青少年文摘期刊实在也应该出奇求变,寻找突破,尽快确立自己的特色。

结合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

综合性青少年文摘期刊更应该充分发挥文摘期刊信息量大的优势,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东西尽可能网罗进来。因此,栏目内容的丰富性、所选文章的精粹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青少年比较关注的成长、情感、人生等话题应该着力做好,对于人物、社会和一些知识性内容,都应该有所反映。不同栏目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主打栏目是骨架主体,一些细小栏目如漫画幽默、编读往来或者小补白等都好像一个个呼吸的窗口,有效地调节着阅读节奏。从题材上讲,一些校园生活主题的文章应该受到格外重视,科学新知、休闲娱乐、心理生理健康、英语读物等也应该有所表现。

编辑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在我国,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青少年的阅读行为很大意义上还受到家长、老师的制约和引导,是一种非自主阅读,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家长和老师的反应;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读者,优先选用青少年作者鲜活生动的文章,与教辅读物区别开来,适当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不回避社会话题,但不跟风炒作;注意对所选文章的再编辑加工,从细部着手,不做简单的剪刀加浆糊编辑;尽可能不选用文摘大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曾经使用过的文章,对于一些发行量较小的文摘报刊所用的文章,虽然仍可以刊用,但要写清原始出处并尽可能核实原文;避免阅读疲劳,一般文章不超过5000字,整本刊物不超过4个印张,总字数控制在8万以内。

二、制作形式

文摘期刊相对保守、中庸、滞后的特性在现有青少年文摘期刊的制作形式上也可以看出来:大多采用普通16k或大32k,胶版纸,三四个印张,单色印制等,栏目内容上似曾相识,制作风格也如出一辙。两三年前,期刊界一个资深人士曾经说过,铜版彩印等现代期刊制作形式三五年内会被普遍采用,此言不虚。制作形式上的突破是全方位的,开本、纸张、页码、印制、插图等都可以成为着眼点。近年来涌现的青少年文摘期刊在这些方面有了不少积极的尝试:《小读者》采用别致的24k开本,内文多用具有较高清晰度的照片,省净干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外学生文萃》采用铜版纸彩印、胶版纸双色、胶版纸单色各占1/3的方法,不失为低价位刊物提升竞争力的权宜之计;《同学月刊》(钻石版)虽然沿用了主刊大32k、单色印刷的格局,内文插图却大量采用当代卡通画和照片,增强了动感与活力;《成长文摘》采用胶订、内文字体基本用宋体等手法凸显刊物内容的严肃厚重;《青少年文汇》则部分采用双色印刷活跃版面……但是,由于多是“急就章”,许多青少年文摘期刊不论是细节处理还是整体设计都还相对比较粗糙,未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制作风格。我们认为,突出青少年刊物活泼灵动、轻松幽默的特征十分必要。

文摘期刊的新动向

近年来涌现的青少年文摘期刊与华莱士夫妇创办《读者文摘》时大不柜同,与《读者》、《青年文摘》诞生时也已经有了不少区别。青少年文摘期刊乃至整个文摘期刊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也存在一些新机遇,为此我们有如下认识:

一、可以预言,在近两年的青少年文摘期刊热之后,必然会有一个较大规模的整合过程。在期刊市场日趋规范的条件下,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只会是那些有个性、有特色、有恒心的文摘期刊。而且肯定与以往文摘大刊有所不同,在编辑思路、制作形式、经营模式上也有较大的区别。

二、我国文摘报刊已经超过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各种报刊的文摘栏目,竞争激烈,真正找到自己的属地相当困难。新的文摘期刊诞生的方向可能是专业及读者层的进一步细分,在一些专业领域如经济管理、金融投资、健身休闲、环境保护、教育管理等还有可以开垦的余地。这些领域尽管已经拥有一批专业期刊,但是文摘期刊信息量大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优势仍然可能吸引一些读者。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也有可能成为文摘期刊重要读者群体(白发读者群日益庞大,他们大多有钱有闲且有阅读报刊的习惯)。当然这些“小众化”的文摘期刊,赢利重心应该向广告等其他经营活动转移。

三、如果还是要做综合类大众文摘期刊,那么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中国台湾《讲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甚多。愈是在纷繁扰攘的社会,人们愈需要一些纯净清爽的东西。近年来创刊的综合文化生活类期刊不少,但真正有品位,能够在主流社会发生影响的却屈指可数。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小康生活,这个群体在未来社会中必将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年龄多在35岁以上,生活趋于稳定,观念相对保守,可能成为一个庞大的期刊消费群体。如果以知性、平易、温馨、有趣、实用作为新刊的着力点,制作形式精良,扎扎实实做下去,应该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与这个刊物定位最为接近的可能是《读者》和《青年文摘》,但他们追求格调的清新高雅和人性主义,有时难免有曲高和寡、唯美阴柔之嫌,精神性的东西很多,实用性的东西嫌少,由子走低价位的路子,制作形式上受到很多限制;《中华文摘》制作虽然精良,但价位偏高,办刊思路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现有的文摘大刊《读者》、《青年文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还会继续走低价位、大众化的路子,一时很难放开手脚开疆拓土;1965年创办的《读者文摘》(中文版)虽经不懈努力,但受现有环境限制还不能进入大陆市场,而且即便进入也需要经历本土化的阵痛;近年来业外投资者抢占的多是体育、娱乐、时尚、儿童、财经和技术等收益快、回报高的专业媒体,大众传媒尚未进入他们的视野。

四、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版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文摘报刊都将面临很大挑战。我们认为除了依照国家相关法规,通过加强与原创报刊的沟通继续转载之外,尝试与一些报刊建立战略联盟也显得尤为必要。《读者文摘》在保证稿源方面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在美国拥有35家期刊的独家转载权,几乎涵盖了所有美国大牌期刊,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垄断。同时,他们还常常直接向一些作者约稿,先把文章发到一家有合作协议的报刊上,然后再进行转载。目前在我国,获取独家转载权对子许多文摘期刊来说几乎不大可能,但也应该未雨绸缪,通过联系一些签约作者与一些报刊建立战略联盟积极拓展稿源,不失为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五、编辑质量是关键。在新近举行的国际期刊联盟汉城年会上,美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指出,他们的惟一经营秘诀就是编辑质量。他的观点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赞同,成功期刊无不是以高质量的编辑工作为前提的,这也是期刊应对数字时代挑战的利器。

微调变化是编辑工作中永恒的主题。《读者文摘》、《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大刊成功的经验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与时俱进。从内容到形式都在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变化,永远将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办刊的最高标准。如《读者文摘》中文版最近一次内容调整发生在2001年11月,增加了一个比较大的板块——《生活智库》。他们认为,在这个生活节奏急促的资讯爆炸时代,如何及时向读者提供有益、有趣、有用的最新资讯,一直是对期刊的重大考验。《生活智库》可以说是文摘中的文摘,包括《健康锦囊》、《万里游踪》、《感情篇》、《新科技》、《精明理财》、《进攻英语》等6个专栏,每个专栏有数篇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而短小精练的文章,其中有些摘自中外权威报刊,有些为特约作者所撰。这些文章除了让读者日常生活过得更丰盛充实,还可以帮助读者精明决策。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有趣实用。对于中产、保守的家庭读者,《读者文摘》可谓倾尽心力。台湾惟——本文摘期刊《讲义》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当今台湾八卦当道的传媒环境里,非常引人入胜。他们近年来开设新的栏目《幸福Everyday》,提供点滴实用知识,包括“身心”、“关系”、“诀窍”、“旅游”、“理财”、“游戏”等6个方面;又与《纽约时报》合作,选录科普文章,在温馨质朴风格之外,内容更为丰富。新近创办的青少年文摘期刊的确应该从他们的做法中受到启示,在恒定的定位中不断出新,满足读者需求。

标签:;  ;  ;  

在哪里寻找大智慧--青少年文摘期刊流行中的冷思考_青年文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