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在项目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劣是保证建筑物质量最为根本的要求,也是促进建筑行业全面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在当前民用办公楼、住宅楼以及工业厂房的柱、梁、板的构造过程中,混凝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管是在防渗能力或是承载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模板安装要求与技术处理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及跨度2m以内的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要防止过早拆模。
1.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在料斗中依次装人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这样,料斗向鼓筒内上料时,水泥夹在石子与砂中间,就不会出现飞扬现象。同时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人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应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
1.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
1.4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o~50o。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混凝土施工之前的工程准备
工作和设计工作能否做好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和准备工作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时,应该遵照国家标准或业主提出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要严把质量关,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水平,对于服务年限内的混凝土结构不必进行大修。对于结构混凝土的设计要予以高度重视,它关系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此外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对混凝土进行结构的设计时,要尽量简单化,因为越易于施工的混凝土设计结构,工程质量越能够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就越好。
2.2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置
科学配置的混凝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做到科学的配置混凝土,主要要把握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进行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时,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其各级骨科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是在饱和面干的状态,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各级骨科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含水量经常会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为了准确实现试验室配合比,应该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这样就能达到施工的标准和要求了;二是要把握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它的和易性可能和实际的施工条件并不能完全符合,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可适当将混凝土的含水率或者含水量进行一定的调整,当然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此外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可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2.3保持混凝土和易性的良好
和易性的优劣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和易性是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的综合表述,一旦和易性出现不良的状况,混凝土可能会发生振捣不实或者是离析现象,进而产生质量缺陷的问题,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常会有工作人员产生这样的误区,认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配比的方法反而容易导致蜂窝、孔洞等质量问题的出现,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采取掺高效减水剂的方式,这样便于振实,也可以避免很多工程上的问题。
2.4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施工的关键,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要及时保证混凝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差,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正常发展,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二是及时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做出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养护的时间,对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差和降温的速率做到最快速的掌握,以便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施工中常见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施工技术制定严格、科学的施工规范,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袁林.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探究[J].山西建筑,2019,45(08):192-193.
[2]颜冬.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12):227.
[3]刘进学.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居舍,2018(33):123.
论文作者:姜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和易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模板论文; 是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