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胡洁

岳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参照组满意度(75.00%),实验组护理效果更好,与参照组相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预见性护理用于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此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冠心病;心肌梗死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冠心病容易引发心力衰竭与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老年患者缺乏自理能力,在治疗时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很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男(n=30),女(n=10),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71.5±4.6)岁,冠心病病程为4-11年,平均病程为(6.3±1.2)年;参照组男(n=18),女(n=22),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为(71.2±4.9)岁,冠心病病程为5-10年,平均病程为(6.1±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最终呈现的检验结果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热情接待患者,嘱咐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指导等。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家庭背景与病史,详细记录下来,查阅疾病相关书籍,结合自身经验[1],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强化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要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导联心电图、精神状态,将除颤仪、升压药等急救设备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3)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教,要将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增强患者疾病意识,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在对自身疾病有全面的了解后,让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4)心理护理:患者发生此病后,心理容易出现焦虑、惶恐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通过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比较脆弱,除了给予患者生活上关怀与照顾外,还要告知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给予患者不断的鼓励和劝慰,排解其不良情绪,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2],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定期更换床单与患者衣物,以免发生压疮现象;餐前餐后要做好口腔清洁,避免出现黏膜皮损情况;护理人员要做好泌尿系统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感染;如果患者心跳加速、出冷汗、血压波动较大,很容易发生心源性休克,此时要上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防止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便秘、压疮、口腔感染)及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SPSS19.0处理,计量用()表示,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实验组非常满意患者30例,基本满意患者7例,不满意患者3例,护理满意度为92.50%,参照组非常满意患者18例,基本满意患者12例,不满意患者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00%,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卡方值=4.5006,p=0.0338),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基础疾病比较多,身体免疫力差,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这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是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通过指导患者饮食、用药等,增强治疗效果,但其在并发症方面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效果并不明显[3]。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预见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预见性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更注重护理的前瞻性与针对性,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预见性护理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配以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中加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让患者心理与生理均达到最佳状态,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只有10.00%,与参照组30.00%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优势明显;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达92.50%,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只有75.00%,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松柏.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7):128.

[2]郑妍.冠心病监护病房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与血小板的关系及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5):574-576.

[3]黄潇红,翁秀红,陈溢玲等.个案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12-14.

论文作者:胡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胡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