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法治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论文_刘沛昱,陈旻昊,车泓宇

新时代法治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论文_刘沛昱,陈旻昊,车泓宇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总体把握新时代的中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内涵要义,领悟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当下思政课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前提。新时代的中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课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将具有内在必要性的知识转换为融合的教学内容,就需要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具体的政治教学课程,总结出各种融合的政治教学实践经验,从而研究和推广运用于其它政治教育理论课中。

关键词:高校思政;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一、新时代法治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前提

1.1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总任务。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整个中国各族人民坚韧追求,是新时代整个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社会主义梦想。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统一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以来,我们在总体上基本实现了小康,这也就意味着对群众开始逐渐把目光聚焦于文明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中,需要注重平衡的问题,要以平衡理念促进中国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新时代法治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2.1新时代法治理论与思政教育指导原则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法治理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原则,高校思政教育是宣扬新时代法治理论的重要途径。二者之家的深度融合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为总指导,通过"法治必然论"的教育理念,树立了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点。通过“法治内涵论”和“法治体系论”,帮助了学生梳理多个方面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精髓,为学生树立依法治国、宪法至上的思想政治观念,结合运用法律维护权威的意识;通过”法治建设论”,促使学生遵纪守法,合理用法,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才;通过”法治关联论”帮助学生理顺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包括党和法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并将此作为处理党政与法治关系的指导原则。

2.2新时代的法治教育理论与高校法治思政教材改革的融合,注重融入基础理论,将新时代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法治的基本理论内涵,基本原则以及未来建设发展路径等的观点进行渗透式地融入,并进一步转化为高校法治教材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高校教育学生从整体上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内在逻辑以及本质内涵。同时,作为高校开展法治思政教育的主教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详细出版了新时代环境下,应结合法治精神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是增加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教育部分的比重。各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整体课时增加教育比例,原来的48课时左右逐步增加至60课时。在实际的思想道德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对于道德和法律部分的整体课时也应提高占比,教学比例应至少尽量保证在40课时以上。相对道德、理想信念进行道德教育的部分,法律部分更具有实践性,含有较多的“硬性知识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实践意愿更强,同时教学的理论边际和实践效果也可持续提高。因此,教师应在道德和法律的部分基础上,加大思想道德教学的占比,并在各大高校法律思想道德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融入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通过对法律条文和思想道德案例进行分析,促进和引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是及时扩充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新内容,将“法治可靠论”“宪法法律至上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等最新的思想法治观点贯穿于高校思想法治教材之中。

三是学校在修订思想法治教材时,要特别注意对相关的法律条文、相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等内容的修订和更新。同时,结合各种法律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各项经典案例,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上的认识,提高他们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宪法,保持国家法律权威的政治自觉性。

2.3新时代思想法治教育理论与思政教学方法改革的技术融合一个重点就是,学校要结合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工作实际的优良学风,及时把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转化到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层面,逐渐升华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研究成果,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不断提高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加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感染力。

二是要将中小学案例理论教学法改革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案例理论教学法与网络案例理论教学法、新课标互动教学法的互相整合应用和互动。同时,推动中小学案例理论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促进形式更加的多样化。

三是学校要积极开展好把法治思想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充分运用新时代法治理论的号召力,大力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专题讲座,注重社会实践和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重要带动作用,形成校园和课堂内外,网络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就是,思政教育要在以互联网新媒体新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教学载体,并基于此探索出的传统教学方法上下更大的功夫。如今网络新媒体新信息技术不断被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基本知识信息获取、社交方式和途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大学生思维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实际行为模式也都有所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载体,融汇新思想、新内容、新教材,将传统教师教授、学生听课的课堂教学方法逐渐转换为富有互动性的新课堂教学,寓教于乐,注重加强与载体、新课堂教学活动、新教学事物等相融于其中的一种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广大中小学生所容易理解和学会接受。

总结:思政教育要与新时代法治理论相融合,不仅要在融合路径上下功夫。同时还要注重切实正确处理好国家法治与法律德治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相辅相成、互补协调发展相生共促的利益关系,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真正更好地做到实现有机的德治融合。

参考文献:

[1]刘洋,沈佩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6):29-34.

[2]郝淑静,张尚成. 论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及其对高校的指导作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32-38+122.

[3]陈驰,古剑. 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4):5-12.

作者简介:

刘沛昱(1999-04-03),汉族,江西省抚州市。

陈旻昊(1999-07-09),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

车泓宇(1999-01-07),男,汉族,四川省自贡市,本科。

论文作者:刘沛昱,陈旻昊,车泓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新时代法治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论文_刘沛昱,陈旻昊,车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