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发展侧重点在哪里?——是高技术产业化还是中低技术产业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侧重点论文,产业发展论文,高技术论文,产业升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低技术产业的衡量标准
对高技术、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业,目前都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定义。
高技术一词起源于美国,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日本认为以当代尖端科技和下一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称为高技术。法国认为高技术就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美国则认为高技术是对企业及产品中技术含量和水平的评价。通常认为,高技术是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主导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知识密集型技术,或者说是基于科学的发现和创新而产生的技术。高技术具有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等特点。高技术产品都是知识、技术密集物化的结晶,因此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好。
高技术产业是以高技术成果为主要技术和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高技术产业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有不尽相同的内涵和范围。但通常是通过比较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复杂程度来界定和划分高技术产业的。较为普遍采用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的指标有两个: 一是产业的研究开发含量(即R&D经费占产值、增加值或销售收入的比重);二是科技人员(如R&D人员、 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即将具有较高的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部门定义为高技术产业。
例如,美国科学基金会认为:所谓高技术产品,是指职工总数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2.5%以上、并在其净销售额中有3.5%以上用于研究开发(R&D)目的的新产品。 美国商务部也是按上述两项比值作为高技术产品的衡量指标。美国劳工统计局衡量高技术产业的标准是: 其R&D经费和科技人员的比例比整个制造业的平均值高出一倍以上的产业。
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OECO,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是按研究开发(R&D)的含量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所谓研究开发的含量, 指的是研究开发(R&D)经费占其产业营业额(销售收入)的比例。 经合组织认为:研究开发的含量低于1%的是低技术产业,在1%至3% 之间的是中技术产业,超过3%的是高技术产业。
这种分类方法非常简捷,而且得到了经合组织各国的认同。表一揭示了经合组织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按照《经合组织成员国统计》,所谓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七十年代以来经合组织和美国曾多次依据产业技术密集度的变化,对高技术产业的范围进行调整。目前,高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办公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医药、医疗、仪器、仪表、电器等,所谓中技术产业,包括汽车、化学、机器制造、非电器产业、橡胶、塑料、有色冶金等,其它工业都是低技术产业。
从上述定义和表一导出的结论是:
第一,低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的三年内,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以科技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推算,美国经济增长中大约43%要归功于中低技术产业。换言之,即使在科学技术水平最高的美国,中低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高技术产业高出50%以上。
第二,低技术产业在全球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低技术产业,并不等同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的低技术产业,其研究开发含量低,主要是研究开发投入与营业额(销售收入)相比的相对比例低,而实际上其投入的研究开发总量并不一定就少。
第三,从发展趋势看,高技术产业在经合组织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但是,低技术产业向中、高技术产业的转变或升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970到1991年,经合组织国家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0.17个百分点,中技术产业的比重平均每年增加0.11个百分点,低技术产业的比重平均每年降低0.2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经合组织国家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平均5.8年才增加一个百分点, 中技术产业的比重平均8.8年才增加一个百分点, 低技术产业的比重平均三年半才降低一个百分点。
表一 经合组织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1970—1991年)
低技术产业 中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
197057.9%
26.6%15.5%
199151.9%
29.0%19.1%
顺便指出,笔者认为研究开发的含量是否超过3 %并不是高技术产业(或中、低技术产业)的唯一特征。各个产业(企业)投资的效益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地认为研究开发经费占其产业营业额的比例在3 %以上就一定是高技术产业(企业)它还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的素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诸多因素。
二、低技术产业的特征
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品所面临的竞争条件、技术创新条件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低技术产业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并非所有的低技术产业都面对国际竞争。竞争往往受到地理的限制,批量大、价值低的产品尤其如此。包装和建筑材料就是这样的例子。所有产品都面临全球竞争和全面的国际竞争的提法,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
第二,低技术产业产品依然要靠设计、功能和质量进行竞争,但价格低廉未必是优势。以塑料工业为例,发达国家遇到了发展中国家(低工资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发展中国家只能在该行业的低档区段进行竞争。驰名世界的丹麦乐高(LEGO)公司,其主要产品是低技术玩具——智力拼插玩具。前些年比较普遍的看法,在它的专利期满后,乐高公司将面临许多低价格的模仿者的威胁。但是,乐高公司制定了新的战略:提高产品档次,继续使其产品质量略为领先一些,同时为幼儿和更大的孩子开发学习的玩具。乐高智力拼插玩具不仅做工细致、产品精致,花色品种也非常丰富。既有潜水员、小艇、赛车等单件拼插玩具,也有鲨鱼、巫师密室、巨鲸骨室等中小型场景拼插,还有城市乡村俱乐部、赛车竞技场、游乐园等较大型的拼插。价格从十几元、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人民币的都有,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进行选择。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巴比娃娃”是当今许多女孩子的玩具之首选,那么乐高智力拼插玩具则以其鲜明的特色赢得了众多思维活跃的男孩子的心(当然,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同样喜欢上了“乐高”)。今天,乐高公司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商场上保持主宰地位。
第三,低技术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非常重要。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全球低技术产业中仍然占有垄断性地位,是因为它们高度重视工艺创新。以食品工业为例,其投入的研究开发总量并不少,但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巨额营业收入相比,其相对比例低于1%, 所以仍具有低技术产业的特征。
第四,靠近市场和顾客对低技术产业更具重要性。服装、鞋类、包装工业等,其产品的款式和设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仍以乐高公司为例,它开发产品的出发点不仅是让父母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而且充分考虑了现代父母的心理特点:还要求玩具具有安全性,能对孩子起到激励和教育作用,促进孩子的创造性。而这些概念很难在第三世界国家形成。
第五,低技术产业正在发生结构变化:在公司内部,营销、销售和产品创新成为公司活动的核心;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活动正在向低工资国家转移,但创新活动仍然集中在经合组织国家内进行。例如,丹麦的ECCO制鞋公司显然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了低工资国家,但国内基地的雇员并没有减少,因为它致力于软鞋(如超轻便休闲鞋)的新设计以及新生产技术的开发。作为低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正在出现一批不从事生产活动,只集中力量进行设计、产品开发和营销新公司。在欧洲,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服装公司,它们把生产分包给其它公司,自己只负责设计、产品开发和营销。
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本条件
第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基础,在基础技术方面要有长期的积累,这要求有大量的研究开发投资,例如开发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产品存储芯片需要上亿美元的投入;
第二,在产业化过程中要有巨额的资金投入,例如半导体制造业中的一条生产线就需要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我国1996年的研究开发支出327亿元,仅相当于两三条生产线的投资);
第三,拥有大量知识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劳动力资源;
第四,要形成庞大而合理的经济生产规模;
第五,缩短产品的寿命周期和使用年限;
第六,要抢夺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
第七,进行横向和纵向联合,例如电子工业现在已经和汽车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机械制造业、娱乐业等密不可分,同时又要依赖于先进的半导体、先进材料及其制造设备与技术,更深层次上还要依赖于基础研究。
四、中国低技术产业比重有多大?
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高技术产业的明确的定义和界定标准。如果套用经合组织的定义,我国低技术产业比重有多大呢?
在我国各种统计年鉴中,要直接得到我国高、中、低技术产业的比重数字比较困难。我们从以下各个角度分析、“逼近”我们的结论。
首先,如何判断我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构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大约为20%,比低收入国家29%(1970年)的平均水平要低,比中等收入国家12%(1970年)和高收入国家4%(1970年)的比例高出许多。 第三产业的份额则比所有收入组别国家都低。中国社科院主持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课题得出的结论是:到2010年之前,我国工业将处于完成工业化与进行工业现代化两个阶段重叠进行的时期。
表二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情况
1990
19941995
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亿元) 133.1 339.2
366.2
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1.38 1.371.19
技术开发经费中研究开发支出(亿元)
—
72.090.6
研究开发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0.290.29
1996
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亿元) 384.9
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1.10
技术开发经费中研究开发支出(亿元) —
研究开发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
其次,发达国家七十年代初高、中、低技术产业的比重对判断我国的相应比重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或称为“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大致发生在七十年代末,其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产值开始超过物质产品产值;而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工业化尚未完全完成、信息化挑战又极为严峻的历史关头,在产业结构方面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大约有25—30年的差距。因此,从表一可以推断我国低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应该在60%以上。
第三,从我国的科技国情,我们可以推断出:我国工业从整体水平上基本上属于低技术产业。
近年来全国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0.5%, 仅为经合组织平均水平(1.5%)的三分之一,与西方七国(美、日、德、英、法、意、加)2.2%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只有5.1%(1996年数字), 比经合组织成员国15.1%(1990年)的平均水平低整整10个百分点,比美国低18.4个百分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在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只有1.32%(1994年),相当于美国所占比例的十九分之一,日本的十三分之一,德国的九分之一。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出口额还很低1994年的出口额仅相当于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5.2%,而且出口产品类型高度集中在计算机与通信和电子类产品。 1995年上述两类产品的出口额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4.1%。高技术产品出口以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和元器件等,说明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还不强。另外, 从地域看, 出口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很少。 1995年,西南、西北九省区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仅占全国总量的2.8%。 广东、天津、上海、北京和辽宁这五个省市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合计超过80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四。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地区分布看,出口额排在首位的是广东省1995年,广东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3.4亿美元,占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半壁江山”(52.9%);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出口37.9亿美元,占该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71%。其它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省市还有:天津(8.36亿美元)、 上海(6.51亿美元)、北京(6.41亿美元)和辽宁(5.44亿美元)。 超过1亿美元的有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省。
再从表二看看我国企业的主体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共计2.3万家)的技术开发情况: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近年来逐年下滑,从1990年的1.38%骤降到1996年的1.1%。必须指出的是,在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中,研究开发用款大致为四分之一。换言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含量大约为0.3 %。
国内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总额最高的是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这家“中国彩电大王”1997年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部销售收入的4%;国内最大的空调市场基地——江苏省春兰集团1997年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突破7亿元,占全公司销售收入(110亿元)的6.3%以上, 国内研究开发含量较高的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6年和1997年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8.7%和13.4 %(它们都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高技术企业)。但它们与发达国家大企业10%以上的研究开发含量以及巨额研究开发投入仍有一定的差距。
表三 我国部分行业的研究开发含量(1995)
R&D经费支出(亿元)
全部企业 大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全国总计 94.2
90.6
3.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0.3
10.3—
武器弹药制造业1.91.9—
医药制造业4.74.3
0.4
橡胶制造业2.42.3
0.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012.9 0.1
专用设备制造业6.25.6
0.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1.51.4
0.1
机械制造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7.7
7.6
0.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6.1
5.6
0.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3
7.9
0.4
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
全部企业
大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全国总计 0.180.3
0.0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50.78 0.01
武器弹药制造业0.710.71 0.08
医药制造业0.530.77 0.12
橡胶制造业0.410.62 0.0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410.55 0.02
专用设备制造业0.370.61 0.0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0.360.77 0.06
机械制造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0.350.62 0.0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250.38 0.0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30.36 0.03
从表三可以看出,表中所列10大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工业企业的四分之三以上。我国工业的研究开发含量仅为0.18%左右,即大致相当于低技术产业和中技术产业的“分水岭”(1% )的六分之一。从整体上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乃至全部企业都属于低技术产业。我国研究开发含量最高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研究开发含量为0.75%,也只能“屈居”低技术产业之列。
第一,多数发达国家全部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含量都在2%左右, 即在整体上属于中技术产业,而我国全部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含量1995年只有0.68%,整体上仍属于低技术产业。
第二,各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含量都在5%以上, 有的甚至接近10%,远高于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含量;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含量仅为1.4%,与全部制造业相应强度的差别较小。
第三,发达国家每个高技术产业部门的研究开发含量都高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的六大技术密集产业中,只有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含量比较高,分别是制造业研究开发含量的12倍和2.6倍,其他行业的研究开发含量都不太高,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含量甚至低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这种现象是非常独特的,说明我国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急需增加研究开发含量,摆脱目前这种以研究开发含量不超过1 %却跻身高技术产业行列的“尴尬”局面。
总之,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研究开发含量这一特征指标很不突出,绝大部分行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的行业甚至根本不具备这种特征。按照经合组织的标准,我国只有航空航天制造业算得上真正的高技术产业,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全部高技术产业整体上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中技术产业。
所有这一切,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体质”较弱。我国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低水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高技术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只占10%左右,出口额比重仅占5%—7%,而主要工业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已达30%—40%,出口额已达40%以上。
五、我们得到的重要启示
第一,我国国民经济的低技术产业特征非常明显,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由低技术产业提供,因此低技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第二,“高技术产业化刻不容缓、低技术产业仍然举足轻重”,这是我国产业现状的真实描述,也是我国产业政策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科技投入能力有限,在新形势下如何集中财力和科技人力资源,慎重选择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具有普遍的适用作用的重大项目和重点技术领域,还需深入研究。对于耗资巨大的特大型高科技工程项目的选择,应该通过人大讨论审定,进一步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例如,黄顺基教授等人1990年就提出过,“美、苏的经验表明,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的费用效益比较差,宣传上的效果超过实际的效益。我国没有必要再耗费巨额资金搞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可保留少量人员搞预研,为将来国力大大增强后再上马做好准备。”这些论点今天仍然值得深入研究。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学学者赵红洲曾提出“大科学小搞,小科学大搞”,殊为深刻。目前,“高技术小搞,中低技术大搞”是否是我国产业政策的合乎国情的选择呢?
第三,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整体上属于低技术企业;因此,我国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低,耗能、耗材高,环境污染严重,急需改造。改造这类企业和新建技术水平较高的中低技术企业所需的技术并不复杂,有关背景的科学研究成果大都是现成的,所缺的只不过是科研成果向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的转化。这些工作是我国现有的普通科技人员完全可以胜任的。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发展中国家没有技术(或者说技术含量很低),没有资本,但发展中国家有比较优势,这就是劳动力成本低。从而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成本可以比发达国家低。比较优势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优势往往是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这种产业才能发挥劳动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相矛盾,反而是最终走向高技术产业的必经之路。
第四,因此,必须有有力的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机制,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第五,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即使低技术产业,也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