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术68例体会论文_黄彦勇

咸宁市通山县中医院 外科 黄彦勇

【摘要】目的: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及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临床体会

在临床中,急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多伴有穿孔、坏疽及结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切除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疾病的首选方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集中在18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36.54±3.8)岁,其中急性胆囊炎3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集中在16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37.21±3.9)岁,其中急性胆囊炎3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例。两组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后确诊,且均伴有右上腹疼痛或剑突下疼痛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取脚低头高左侧卧位,手术采用四孔法,选择脐上位置作1.2~1.5厘米手术切口,选择剑突下锁骨中线位置、腋前线位置以及右肋缘分别作0.5厘米手术切口,并将Trocar传入。将腹腔内CO2压力控制在10~12mmHg。将腹腔镜放入后,仔细观察腹腔内环境,通过分离胆囊周围粘连,使胆囊显露出来,解剖胆囊三角,手术采用顺心或逆行胆囊切除方案,使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与胆囊管,然后切下胆囊,由脐下穿刺口取出。如果因胆囊积液肿大造成胆囊颈不能完全显露,应先行胆囊穿刺再切除。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渗血量过多,则应使用生理盐水适当冲洗。急性粘连患者应使用电凝棒或者钝头吸引器进行粘练分离,粘连紧密患者应通过电钩或者分离钳进行粘连分离。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留置引流管,给予常规补液与抗炎治疗,并确保引流管通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急腹症,多伴有穿孔、坏疽及结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急性胆囊炎患者病发时均有胆囊管梗阻情况,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胆囊可以使梗阻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并可以有效预防胆囊穿孔、坏疽以及胆内瘘等多种并发症。过去临床中认为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腹腔镜切除术是禁忌症,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且临床疗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腹腔镜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及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疾病的首选方案。相关医学专家指出,合理手术时机的选择是确保腹腔镜切除术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并指出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病发后48小时内。因为患者病发后48小时内,胆囊壁只有水肿情况,还没有出现明显粘练,且胆囊三角非常容易辨认出来,从而更容易分离显露。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后确诊,且均伴有右上腹疼痛或剑突下疼痛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说,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及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燕平. 68例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临床诊断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58)

[2] 何明红,王锡堂.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联合抗生素治疗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 甘肃医药. 2015(04)

[3] 张建,张新民.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2(01)

[4] 杨演清,钱浩然,林木青,余强. 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01)

论文作者:黄彦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术68例体会论文_黄彦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