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_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中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作用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把具体内容概括化

例如,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或领土)”,概括起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①从哪些方面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②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③这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意义,从不同的侧面认识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把具体的教学内容概括化,相当于把书由厚读薄。在形式上,包括纲要信号和文字内容的图表化、表达方式的数学化等。

二、把概括性的内容具体化

例如,讲我国的人口政策,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如果只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值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也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人口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就不能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这里需要把概括性的说明在认识上加以具体化。例如:

1.联系七年级世界地理讲的“世界的人口和人口问题”、“国家和地区”等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世界平均人口密度和一些陆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与中国的人口密度。通过比较可知,我国人口密度大,单位土地面积养育的人口多,环境承载量大。

2.利用后面“自然资源概况”中的一些资料(下表,见大象版八年级地理),说明由于人口多,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

3.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排名较后,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仍在一百名之后,小康水平不高。

4.历史地看,由于人口多,为了养活人口,在黄河上中游一些地方,草被羊“吃”光了(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树被人“吃”光了(毁林开荒,伐薪为炊等),连蒿草也当作燃料烧光了,水土流失成了治理黄河的最大忧患;在长江中游,人们围湖造田,使湖泊数量狂减(如,湖北省的湖泊数由‘千湖之省’减少到83个)、湖面面积缩小(洞庭湖湖面在明代时约为6000多平方千米,20世纪50年代约为4300多平方千米,20世纪70年代末减少到约2600多平方千米),使湖泊失去调蓄江河湖水和区域径流的功能,虽然工程措施越来越多,由于生态措施滞后,长江洪水灾害也越来越多,让人们防不胜防,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等成为当地政府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5.人口数量过多和增长过快,与经济发展不够适应,导致适龄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是社会资源的消费者,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需要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这样才能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一过程,相当于把书由薄读厚,为的是加强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

把概括的内容具体化的另外方面,就是把图表内容文字化、问题化,把用数学方法表达的内容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达到运用熟练化,把可用数量说明的一定质的事物(定性描述的内容)用一定的数量标准去说明,使学生在质与量的统一上更好地加以认识把握。

三、对单纯而记忆量大的内容,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游戏化,以增加学习的动力

例如,学习和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可以:

1.歌诀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这里试举一例: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两市河北抱。华东七省加沪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又一区,海南粤桂湘鄂豫;一国两制付实践,港澳回归乐陶陶。西南三省两区市,云贵川藏和重庆。西北两区和三省,陕甘青宁与新疆。

2.猜谜语记忆省级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此举数例:(1)碧波万顷(打一省名:青海省);(2)船出长江口(打一省市名:上海市);(3)银河渡口(打一省市名:天津市);(4)宝地(打一省名:贵州省);(5)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城市名:合肥市);(6)十一逢中秋(打一省市名:重庆市)。(7)江淮河海(打一省名:四川省)。

3.沿着边疆走一走,看有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是什么,它们和哪些国家相邻,省级行政中心是哪里。

4.沿着海岸走一走,看沿海有哪些省级行政区,濒临哪些海洋,简称是什么,省级行政中心是哪里。

5.沿着北回归线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我国的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是什么,它们的行政中心是哪里,哪个省级行政中心离北回归线最近。

6.沿着黄河走一走,看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是什么,它们的行政中心是哪里。

7.沿着长江走一走,看长江通过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是什么,它们的行政中心是哪里。

8.制作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卡片或投影片,让学生比赛猜一猜,看谁认的准又快。

9.让学生做拼图游戏,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板片拼合好,看谁拼的快又好。

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可

例如,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象版八年级地理选取我国季风区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四个城市哈尔滨、北京、武汉和广州,读“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从南到北雨季越来越短。是什么原因造成雨季长短不一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对此采取了简化和回避,如果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来说明,就把问题复杂化了。我们可以借助课本提供的“影响中国冬、夏季风”图,让学生读图完成表格“影响中国的冬、夏季风的比较”(见下表),明了雨季降水主要是由于夏季风带来了丰沛的水汽。由冬、夏季风的前进路径可知,湿润的夏季风是偏南风,先在南部沿海登陆,后到北方地区;干燥的冬季风从较高纬度的北部内陆来,先到北方地区,后到南部沿海(其相反的方面就是,夏季风先从北方撤退,最后退出南部沿海),从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越来越短,相应地,雨季也越来越短。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为了面向大多数。针对少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可以另辟选修课或个别辅导的第二课堂。

五、教学内容联系化

1.学科内部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52条“要使知识‘活起来’”中指出: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知识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他建议: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这好比“温故知新”、用旧知“建构”新知。

例如,八年级学习“我国的人口”,可以联系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世界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包括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方面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控制人口增长,要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同时还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我国“类型多样的气候”,可以联系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和“亚洲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导入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等内容的学习。

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不妨让学生:(1)根据七年级学过的比例尺的知识,在课本地图上大体量算一下;(2)找出图中相应范围边界处几个城市:南面的昆明、贵阳、长沙、南昌、杭州、宁波,北面的成都、襄樊、合肥;(3)找出长江沿岸的攀枝花、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这样既可对本区的范围留下清晰的印象,也可联想到本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这样,学习新知的同时,既使旧知得到不断地巩固,运用旧知又为学习新知铺平了道路。

加强学科内部教学内容的联系,既可以是溯及既往的向前联系,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追后联系,把尚未学习到的教学内容挪用过来,提高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加强对整个教材内容的把握。

2.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例如,小学学过的著名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荀子《劝学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等可作为地球“球体”形状的佐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别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果。

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明确了“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不妨借用诸葛亮《隆中对》中的一段话: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西通巴、蜀,东连吴、会”,可见本区自古就有交通东西、地连南北的优越区位。再联系八年级上册学过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我国的农业”和“我国的工业”的分布、长江“黄金水道”等知识,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就由原来的比较抽象变得容易理解了。

3.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例如,站在高山之巅将比站在山麓的平地上“早看到日出,后看到日落”,这些可以佐证地球的球体形状。“只见白日升上去,不见青天落下来”、“今年年头,去年年尾,年年年头接年尾”和斗转星移等则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鸡叫三声天亮、青蛙冬眠春晓等生物节律也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既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也可增加学习的情趣,加强学生热爱学习地理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活动的替代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七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用橡皮泥或者泡沫塑料等材料参照等高线地形图,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是加强亲历体验、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理解识别的一个途径。从节约、高效、便利性考虑,利用“具有多种地貌基本形态的小区域及其等高线图”(见下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总结出关于等高线和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规律性知识,这样不是也有身临其境、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吗?

所谓四路通北京,只要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在课程理念、性质和任务的指引下,只要效果好,可以对教科书中的某些非实质性的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和替代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包办代替,而在于启发引导、排忧解难。在备课时,如果我们能从以上基本方面加以认真把握,那么在课堂上,就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上,引导学生学会、会学,从而进入教学的自由境界,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标签:;  ;  ;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_地理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