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自动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是科技进步的表现,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广泛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利用设定好的程序就可以自动进行操作,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加速了工业进程,提高了质量和运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获得了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气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电子科学技术水平高低,自动化技术已经是成为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运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作强度,保证工作的可靠度,特别是有些大型机器设备的运转必须要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我国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提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进行分析是保证电气自动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先决条件。
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定义
所谓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然而完成一件任务的大小和完成质量决定了可靠性的高低,一般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在恶劣的环境下更容易表现出来。可靠性的界定是比较宽松的,大小范围不定,小到一个单元和设备,大到一个系统,都可以用可靠性进行衡量。
2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影响因素
2.1操作不当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工作的环境一般都是比较恶劣的,而影响设备的可靠性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问题,人为的操作失误或是不规范操作都会引起设备不良反应。在很多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企业中,因为人员的素质有限,所以在对设备的操作上面都是表面熟悉,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如何规范的对设备进行操作,从而导致设备出现各种问题,并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在后期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使用率更高,若是维修人员素质不达标,则就会出现保养维修达不到标准,很难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
2.2人为因素的影响
操作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操作时未能熟练对操作要领性能进行掌握,未能通过良好的培训即对复杂的设备进行操作,最终导致由于经验不足或生疏造成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若无法良好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操作中出现对设备的肆意破坏,也同样会使设备的可靠性降低。
2.3电磁干扰
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电子设备的运转,如果受到电磁干扰,设备在运行中就会产生噪音,设备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3测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常用方法
3.1实验室测试方法
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实场景,设定可以调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然后通过调节不同的试验参数,来检测被检测的设备,详细的记录每一个可靠性指标和数据。实验室测试由于条件可控简单,实验结果可以再现和分析,而且实验成本较高,与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区别的。
3.2采用现场测试方法
所谓的现场测试方法就是在现场测试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通过统计数理的方法计算检测出的数据,进而得到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相符的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场测试方法并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测试设备,并且因为现场测试方法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作过程中实施测试,因此得出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的反映出设备运作状况,这对于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成本投入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正常运作,如果通过测试并达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就能够出厂了。
3.3保证检测
保证检测是电气产品出厂前必做的试验。它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对产品进行的无故障工作检测,它和试验检测不同,厂商在做产品时尤其是电气产品多以大规模生产为主,它的故障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多样性。不会只出现几种不同的故障方式作为限定,保证检测的结果只能由时间的长短决定,做分析图,计算实施效率。保证检测也叫烤机,如果在实验室做烤机,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早期失效的概率,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产品才会允许出厂。保证检测的时间很长,一般运用于销售量大的产品生产系统。
4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4.1加强人员素质提高操作能力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就是长时间的监督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员工的双手,但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是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和维护的,确保控制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为了能够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出现问题,一定要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而提高人员素质的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在人员进入到企业的时候,进行岗前培训,加强人员对控制设备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操作制度,将绩效成绩与操作程序挂钩,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意识,避免失误,减少人员因为操作带来的损失。
4.2加强设计科学性与可靠性
想要确保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就需要在设计之前就要确保设计的稳定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控制设备之初就要深入研究控制设备特征,对产品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确保产品的整体使用性能,在这一实际情况下制定出有效完善的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实施,并严格要求设计工作者,认真做好每个细节工作。在达到器件技术要求基础上,使用价值工程观念选择可行的方案设计零部件,进而降低生产整体成本。在全面考虑下,选择科学的材料与元器件实施设计,这样不但节约了设计成本,而且也强化了产品实用性,从而加强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3防护气候、电磁干扰及机械造成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提升中应对恶劣气候条件造成的影响进行关注,同时还应防护及屏蔽机械因素及电磁干扰造成的影响。从设备的材料选择进行分析,结合设备的性能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同,对可靠性的材料进行选择,进一步将设备的耐用性得到提升,加大设备的可靠性。电气自动化设备还会受到霉菌、潮湿、污染以及气压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潮湿因素。潮气的出现会导致覆盖层有起泡出现,严重情况下还会发展脱落现象,进一步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保护作用丧失,所以,通常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运用密封、浸渍以及灌封的方式进行保护。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自动化的发展,电气自动化也被广泛的使用。电气自动化的使用程度也相应提高,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电气自动化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如何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也成为人们开始关注的重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安全,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必须要有可靠的保障。安全可靠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根据国家电控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兴涛.论述矿山机电设备中电气断路故障的检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23-125.
[2]牛波,李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3).
[3]郑少飞,王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环球市场,2016(30).
论文作者:刘延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控制设备论文; 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测试论文; 产品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