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投入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我国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新突破为标志,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在这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和地区都调整政策和策略,努力强化科技进步在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以抢占制高点,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为了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取胜,许多国家对科学技术给予了前所未有重视。1993年11月,美国成立了以总统为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84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了自70年代末以来的第一次科技政策声明;继星球大战计划之后,提出耗资4000亿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于去年6月提出了“科技白皮书”,决定把研究开发经费提高一倍。欧洲联盟于去年4月通过了“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9月成立了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德国提出了“21世纪技术”的战略。曾以二十年时间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提出“科技立国”,制定和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革新规划;到2000年,使科技投入占GNP的5%;决心进入世界科技7强之列。最近,西欧核子中心决定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日本宣布推出新的巨型计算机系列计划,其中最高性能的机型能够进行每秒10240亿次的浮点运算;日、韩两国竞相投下巨资生产16兆位和64兆位的DRAM。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高科技竞争,已初见倪端。
在当今人类可以直入太空、登上月球、搬动原子的时代,科技投入无疑是科技发展和进步的核心问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3月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和有关材料,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发达国家科研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处于较高的位置。如美国为2.8,日本为3.1,德国为2.58,法国为2.42,英国为2.86,瑞士为2.86。
2.为了保持优势,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仍在继续增长。美国1994财年的科技预算为760亿美元,比1993年的740亿美元增长3%。法国1992年全国科技总投入为1730亿法郎,比1991年增长6%。日本到1998年科技投资要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将达到7万亿日元。新加坡从1978年到1990年,科技投入以每年27%的速度快速增长。
3.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中,来自企业的投入一般占50%。如日本为72.7%,美国为52%,德国为60.5%等。
4.地域狭小、资源缺乏、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技投入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如以色列、日本等。
5.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落后的地区科技投入水平很低。拉丁美洲为0.4,中近东为0.4,非洲为0.3,远东某些国家仅为0.2。
6.在1000人中平均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最高为日本,达4.7人;其次是以色列,为4.4人;中近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最低,0.1人。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和体制上的原因,科技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一直是束缚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家科技拨款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已由1984年的6.2%下降到4.2%。1993年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为563亿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2%,比去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我国科技投入的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现代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是建立在此以前全部科学成果和可能提供的先进仪器设备基础之上的。科技投入不足,使科学技术的各个环节普遍感到经费紧张,仪器设备老化,优秀人才难以留住,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研究所和边远地区的研究所更为困难,个别地方发不出工资。面对不断加温的“科技热”和社会对科技界的很高期望值,不少科学工作者,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提出,到处是科技兴省、科技兴市…,但是,谁来兴科技?
我国正面临着大国兴起的历史机遇。从近100多年的世界历史来看,有三个大国获得十分难得的发展机会。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第二个是日本,它在二次大战之后,用了30--40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2号经济强国。历史把第三次机会给了中国。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和专家预测,从1980年到20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将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从而改变21世纪的世界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社会科技意识的增长,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界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强大需求,无疑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场能对资源配置的优化起基础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商品价格,是反映该商品实际供求情况的最正确的信息。谁的产品成本低、质量好、性能优越、性能价格比高,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市场经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不能有效地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总量平衡;市场难以体现和反映对国家发展来讲,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结构调节和具有长远目标的利益。
鉴于以上分析,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依靠政府行为。在科技投入方面,逐步建立起国家财政拨款、金融机构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和国外资助等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为此,需要着重提出:
1.根据“科技进步法”,国家要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的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经费的增长幅度。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应下决心到2000年,使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上。
2.为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应严格执行可从销售总额中提取1%用于研究开发工作的规定。通过努力,使企业的投入逐步达到科技总投入的50%以上。
3.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目标,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根据“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要使基础性研究经费达到科技总投入经费的10%以上。在研究队伍精干化的前提下,人均投资强度达到国际可比水平。
4.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
5.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府行为促进和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人向科技投入。美国联邦税法规定,非盈利性投入(科学、文化、慈善等)可免交所得税。法国为支持石油科学的研究,从1964年起,规定每卖一加仑汽油,可抽一美分给法国石油科学研究院,这一政策现仍在执行。这些值得我们研究。
6.加强国际合作,利用我国的优势领域和个人资源,争取国外资金。
科技投入和其它投入一样,同样遵循绩效优先的原则。要保证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急需、效益最好的地方,或有可能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领域。为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根据各类工作不同性质和需要程度,确定合理的宏观资源分配比例。在各类工作中,突出重点,按照绩效优先的原则,以保证最佳的投资效益。
再过五年,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人类将迎来又一个千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培养优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几代人不断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强国之梦,将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