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_陈欣

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_陈欣

天津市红桥中医医院 300132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其同样是癌前病变,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而近几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型的治疗中,治疗效果极为理想。本文简单的从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证型、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近几年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上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表现出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以及胀气、嗳气、消瘦、贫血等临床症状,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在临床治疗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胃黏膜修复作用不显著,无法达到良好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随着对该病认识逐步深入,我们逐渐发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应当集中于“血瘀证”方面,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根据现阶段大量临床研究明示,中医理论学中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嘈杂”以及“胃脘痛”范畴,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实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以及胃粘膜修复效果提升的目的。本文简单的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程进行如下论述。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

1.1中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自身以及外部感染等都能够导致患者患病,其中内伤致病因素包括:情志内伤、六淫侵袭以及饮食劳倦等,外感致病因素包括:寒凝血滞、寒邪客胃等[1-2]。古言有云:“血受寒,则凝结成块”、“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作为人体气血生化的主要源头,“脾”的作用不可小觑,人们常见的气血俱虚等现象,通常与生化无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人们出现气虚血少现象以及血运无力情况时,则十分容易出现“瘀”的情况,在《景岳全书》中也有写到,气血如源泉一般,旺盛则通畅无阻,稀少则会出现壅滞现象、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难治性特点,其病程极长,在长期的患病过程中,患者十分容易因为正气亏虚情况出现血瘀症状,再加之患者在长时间的患病以及治疗过程中,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病症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使其出现情志抑郁、肝脾不调等症状,也会引发血瘀情况[3]。基于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出现,通常与气滞血瘀以及久病多瘀等现象有着一定的联系。

1.2西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在西医研究中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不断攀升,并且与患者胃黏膜萎缩以及癌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4-5]。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及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出现忧郁、抑郁以及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造成其交感神经出现兴奋状态,并使得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导致患者的胃黏膜以及十二指肠黏膜始终处于充血状态中,造成患者胃黏膜血流量降低、胃黏膜微循环受阻[6-7]。这一理论与中医理论中的情志抑郁致病因素理论基本吻合。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瘀证存在的关系

血瘀证始终贯穿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整个病程中,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较长的病史,且病情有着反复迁延的特点,这十分容易造成血瘀证,并促使血瘀证发展[8]。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出现一般多是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不但是病理基础,同时还是致病因素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旦形成瘀血,则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加重,长期下来会使得患者胃黏膜变薄,出现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严重时会出现恶变等情况[9-10]。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为“痞满”,多数情况下就是通过血瘀引起的,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述,“气血壅塞不通,则成痞”。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有胃脘胀痛之感,观察患者舌质有明显的瘀斑、紫黯等情况,这也是由瘀血阻滞造成的[11-12]。

3 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患者的治疗目的应当要集中于血瘀证方面,通过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可以对患者的胃黏膜微循环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胃壁屏障功能修复,还可以转化吸收增生性病变组织[13-15]。

3.1 辨证分型

根据廖伯年[16]以及薛荣淦[17]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研究中发现,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血瘀型、心脾双亏型以及脾虚湿热型、肝郁犯胃型,在活血化瘀的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机选择相应的治疗中药材,分别治疗了25例以及48例,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2.0%以及93.7%(P<0.05),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治疗过程中常用到的活血化瘀中药材一般为红花、当归以及川穹、没药等药物,对于脾虚湿热型患者,多在此基础上,加入党参、白术等药物,对于肝郁犯胃型患者,多在此基础上,加入柴胡、香附以及半夏、陈皮等药物,对于心脾双亏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桂枝以及丹参、柏子仁等药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基本方治疗

根据沈桂芳[18]采用的中药汤剂四君子汤加减治疗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药方组成为:15g炒白芍、15g当归、15g厚朴、15g香附、15g茯苓、15g炒白术、15g党参以及10g半夏、10g干姜、10g枳壳、7g黄连、6g砂仁、3片生姜、3枚大枣,对照组为39例,采用常规甲硝唑以及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85%(P<0.05)。在杨建华[19]自拟中药方剂养胃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4例中,药方组成:15g的白术、党参、茯苓、麦芽、神曲、陈皮、白芍、百合、合欢花以及10g的灸甘草、焦山楂、竹茹,还有20g的玉竹。对于胃胀证型患者加入10g枳壳;对于糜烂患者加入20g海螵鞘以及15g白芨;对于失眠患者加入15g酸枣仁、10g远志以及20g夜交藤;对于便溏患者加入20g炒山药以及玉竹,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患者总有效率为87.90%。

3.3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海宏[20]等选择益气养阴以及化瘀散毒汤对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药方组成:30g黄芪、30g丹参、30g天花粉、15g党参、15g炒白术、15g法半夏、15g仙鹤草以及20g茯苓、20g沙参、20g玄参、20g莪术、20g连翘、10g香附、10g佛手、10g灸甘草、10g黄连、5g全蝎粉,指导患者用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维酶素片治疗,一日三次,一次1g,对反酸患者加用20mg奥美拉唑,连续治疗五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22%(P<0.05),治疗效果十分优异。

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常见的消化科疾病,有着难治性的特点,且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癌前病变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有着腺体萎缩、胃黏膜基层增厚以及不典型增生、幽门腺化生等病理特征,作为一种慢性消化性系统疾病,血瘀证型是其病情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能够与患者的血液粘凝状态以及血液循环状态密切联系,通过运用中医药治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极佳。通过将中医以及西医辨证诊断相结合,能够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效果,对该疾病的认识更加的深入,对诊疗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慢性萎缩性血瘀证的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对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发病机制还未获得进一步明确,对该病的预防以及进一步治疗带来一定的限制作用;(2)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显著,但是中医药治疗方案并未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变化做出及时的处方调整,这是为了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总而言之,中医药治疗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优于,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优势。

参考文献:

[1]彭庆娟,蔡克银. 中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359-362.

[2]高志华,代二庆,白玉茹等.“益气升阳活血法”指导下中药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04):492-496.

[3] 赵凡,唐德才.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5,35(5):473-476.

[4]寇媛,杨波.补脾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1):19-21.

[5]路珊珊,曾斌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血瘀证现代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14,32(1):70-72.

[6]陈贵银,赵宝兰,刘启泉等.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2):53-54.

[7] 温凤倩,吕艳,韦衡秋等.恒温雷火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03):17-18.

[8]潘东洪,吕艳,李桂贤等.中药恒温烫熨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2):414-415.

[9]袁育红.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254-255.

[10]傅念生.中药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7):5-6.

[11]莫湘.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01):29-30.

[12]施田野.心理护理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9):109-110.

[13] 陈伟,许宝才.中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式探讨及疗效评价[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0):858-860.

[14] 张东旭,徐珊.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98-600.

[15] 戴彦成,张亚利,唐志鹏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107-109.

[16]廖伯年,蔡林,温国伟等.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8):121-122.

[17]薛荣淦.中药化瘀解毒益气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06):89-90.

[18]沈桂芳.中药汤剂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05):110-111.

[19] 杨建华.自拟中药方剂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5):37.

[20]张海宏.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04):118-119.

论文作者:陈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_陈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