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智慧仍在闪光——读姜国柱《兵学与哲学》随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兵学论文,随感论文,闪光论文,哲学论文,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掩卷沉思,纵横联想,不能自己。
感想之一,是这部书填补了一项空白,或者说在军事与哲学的接合部位,开拓出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就我所知,当代研究《孙子兵法》和中国军事思想的作品已经不少,其中当然涉及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作品更多,其中亦论到兵学。但将兵学与哲学两大类学问之间互渗共溶关系作系统考察者,此前尚未见到。姜国柱教授把兵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研究,既弥补了中国哲学史的欠缺,又丰富了中国军事史的内容,而使兵学与哲学两者相得益彰。书中所引中国哲学史的资料差不多涉及儒、道、墨、法各家主要代表人物和历代重要哲学论著。其中有一些是大家知道的,如孔子、老子、墨子、韩非论兵,《吕览》、《淮南子》论兵,但朱熹、杨万里等著有《论兵》之作,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书中所引兵家的资料,除人所共知的孙武、孙膑、尉缭、司马穰苴、《六韬》等军事家的军事著作外,还大量引证了历代众多兵家和兵书、兵论,兵书如《百战奇略》、《投笔肤谈》、《兵家百言》等,人物如何去非、揭暄、王源等,这些人物和著述对于中国哲学史学者就相当陌生了。据我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人物多达七八十人,引用兵论亦不下七八十种。而且确如作者所言,兵哲相兼相含,不懂中国哲学,难以通中国兵学,反之亦然。中国古代辩证思维十分发达,有四大辩证法体系:一是《周易》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三是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辩证法,四是以《华严》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缺其一即不能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非通常思维所可类比。战争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中对抗性最强烈、运动变化最神速,人的智谋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一种活动,所以军事哲学就更能表现人的智慧与勇敢,不研究中国兵学,安能深知中国哲学!我读此书,多少弥补了我的知识结构的缺欠。
感想之二,是这部书展示了中国兵学思想所表现出的德智,也就是反战和义战的思想。《孙子》曰:“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换句话说,不以军事手段而取得胜利是最理想的。可是战争这个怪物始终与人类发展史为伴。作者引用有关资料说,数千年中大部分年代都有战争,我想这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如果连局部的小型战争也包括进去,我敢说战争无年不有,我这大半生还没有碰到哪一年世界各地均无战争,所以有人说,所谓的“和平”,不过是两次战争中的空隙罢了。这是人类的悲剧,人类还没有进行到彻底结束这个悲剧的时代。有幸的是中国的哲人和各家历来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不得已而为之,也是用正义战争反对不义战争,以达到以战止战、以杀止杀的目的,而不以进行战争为乐事。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即使是义战,达到目的即可停止。绝不要好战。因为战争是要大量死人的,人民受的痛苦最多,不能不用慎重的态度来对待,只要有可能就应当尽量避免。所以中国的兵家都认为用兵不是上策,而以和平手段为最善,这就是全军的谋略,故《孙子》说:“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我国的大军事家都是大政治家,把军事作为政治谋略的一部分,反对单纯军事观点,致力于和平,谴责穷兵黩武的行为和军阀主义作风,要为正义而战,要贯彻正确的政治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李觏所说的“仁义者,兵之本也。”师出有名,吊民伐罪,以义伐不义;即使战胜了,也不要洋洋得意,防止战争扩大化,以免丧失战争的正义性。战争总要引起破坏,带来灾难,对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是如此。中国的兵家其真功夫竟在兵外,其兵智首先是一种德智,这是令我们骄傲的。
感想之三,是中国自上而下不怕非义之战,并有善于进行战争的大智大勇。当事情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正义的人们不能不拿起武器去进行勇敢而机智的战斗,在赢得独立以后,也不能不随时保持警惕,加强战备,以防不虞。《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现实是严酷的,战争狂人还有,不能不防,否则要吃大亏。有人说得好:除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以外,还应加上无军不安。所以大家都要增强国防意识,学点军事,军人更应研究兵法,学兼中西,智贯古今,懂得以奇用兵,以计克敌的道理,增强自身的力量,使敌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决不做宋襄公蠢猪式的人物,一旦有事,战争将以其最严酷的现实性逼迫人们进行实力和智勇的较量。在现代化战争中,武器和技术的地位提高了,但是民心的向背仍然是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而战争指挥者的智慧与艺术则是将正义战争获胜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最发达国家都重视对《孙子》的研究,使《孙子》兵学成为国际性的学问,而我们中国人更应当关心自己的国宝,使我国成为中国古代兵学的研究中心。
感想之四,是《兵学与哲学》这部书的价值不仅限于军事辩证法,由于兵学与哲学相结合,它的意义就扩大了,它向人们提供了一般谋略的智慧。也就是说,它除了用于军事以外,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智力和灵活性,用于和平时期的各行各业,把事情办得更好。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我希望战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永不再发生,在世界也渐渐消失,大家都把兵学的智慧用在战争以外的建设事业上,这是再理想不过的了。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点之一,是做事情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整体和长远的计划称为战略,手段和方法称为策略。现在有文化战略、经济战略、政治战略等提法,都是使用兵学的术语。干任何一种大的事业或工程,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像打一场战争一样,需要调查研究,知彼知己,知人善任,多谋善断,趁时寻机,因势利导,组织好队伍,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进行,一步一步去夺取胜利。不察情势者,自以为是者,墨守成规者,鲁莽蛮干者,没有不失败的。人们都说人生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外交如战场,科研如战场,建设如战场,并不是说需要用真刀真枪,也绝不能把竞争者视为敌人(真正的敌人除外),恰恰相反,应该强调和平、友爱和团结,但就事情的复杂性程度,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困难之大且多、变化之快且隐而言,与战争也相仿佛,也需要点兵家的谋略,才能应付自如。只是要注意千万不能把谋略弄成阴谋诡诈,还是要仁、智、信、勇兼备,才能成就大事业,这也是中国兵家所重者。我希望姜国柱教授的这部《兵学与哲学》不仅能为哲学与军事学的爱好者所喜欢,更能为政治家、企业家、管理人员所喜欢,从中吸取智谋,使它在和平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