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精品战略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上海论文,战略论文,精品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五”时期,实施图书精品战略成为上海加强出版管理的标志,成为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出版精品图书,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人民大众的要求,是出版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要求,也是日益严峻的书业竞争的要求。图书精品战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各层面,也是“九五”上海出版大课题,有待广大出版工作者在长期出版管理中共同参与探讨,不断总结完善。本文试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上海局)这一层面,对上海图书精品战略作粗浅述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筑巢引凤的作用。
一、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精品战略目标
结构,包括专业出版社的布局,各学科各门类图书的比例,出版、印刷、发行三大块资源配置等等,既是出版业历史沿革的结果,也是考查出版业现状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还是出版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上海现有37家图书出版社,其中有4家优秀出版社,10 家良好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约9000种,其中新出图书约4500种,图书再版率达50%。总体出书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社会科学类约占30%,文学艺术类约占30%,科学技术类约占20%,中小学教学类(包括课本、练习册、教参、教辅读物等)约占20%。图书总码洋,中小学教学类所占份额不到30%,反映了出书结构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和稳定度。出版强项,在辞书工具书、古籍整理、大型影印、少儿读物、教育读物、经济读物、翻译文学、民俗文化、科普读物、中西医学、图谱画册等诸多方面形成大量品牌,具有优势。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如原创性读物与整理性读物的比例不尽合理,具有高学术含量的社科类、科技类专著数量不多。为进一步优化出书的整体结构,上海局根据目前的出版力量和出书状况,要求在“九五”期间,符合优秀、良好出版社条件的达到50%以上,新书品种增长率控制在1%左右,图书再版率超过50%; 并提出除保持原有强项外,今后一个时期出书着重关注的方面是:
——能够体现上海文化出版水平的标志性出版物和重大理论建设读物,特别要注意出版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著作;
——单本原创性、独创性的著作,无论社科类、文艺类、科技类、少儿类、教育类,都要在原创性、独创性上下功夫;
——科技图书既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也要发展新的优势,注重发展计算机类、建筑类、材料类、汽车类等图书,要争取成为全国生命科学类图书的出版重镇;
——文学创作要努力推出有震撼力的大作品;
——加强中国风格的卡通创作,包括故事脚本与卡通形象的创作;
——翻译图书要以更新的眼光去争取优秀的当代著作的版权;
——加强农村读物的出版;
——发展外文版图书,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图书走向世界。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从长远看,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上海在很长的一个时期,所出版的图书以“质量上乘、印制精良”著称全国。然而,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图书编校质量和装帧印制质量严重滑坡。虽经这几年大力整治,遏制了滑坡的势头,但合格率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被有些省市后来居上,且有拉大差距之趋势。
为进一步提高出书的整体质量,上海局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结合上海实际,制订了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上海图书出版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九五”期间,图书质量合格品达到100%, 优良品达到30%;确保每年都有“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保持国家级图书评奖中名列前茅的优势。还在1997年发出通知,要求各出版社大力推进图书装帧设计制作的电脑化, 1998 年用电脑设计制作的图书封面达到50%以上。
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图书精品战略的目标,使上海图书出版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指标,一旦实现了上述阶段性目标,就奠定了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
二、以抓好年度出版计划为精品战略龙头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重头、龙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上海局对出版社制定年度出版计划极为重视,每年在夏秋之交召开出版社主要负责人会议,布置制订下一年度的出版计划;11月和12月份到出版社进行检查和指导;12月底集中审批计划并作综合分析。上海局的指导意见和审读批复意见主要集中在加强政治意识、坚持专业分工、严格专题报批、优化出书结构、繁荣图书出版等方面。
上海局历来强调,图书精品战略首先要求“纯”,要拒绝劣品废品。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图书是最恶劣的废品。发生这类事故的出版社的工作将被一票否决。历史的经验提醒我们,这类事故十有八九发生在超范围出书、未履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抢出各种热点图书情况下。为此,要求各出版社在制定年度出版计划中:
——务必把精力集中在文学、艺术、科学、文化的创新和积累上,不热衷于追逐政治上的尖端问题、敏感问题和抢各种的所谓热点;
——坚决与庸俗的“地摊文化”划清界线,自觉提高上海图书的品位;
——坚持专业分工,树立强烈的出书定位意识,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以名牌出版物来塑造出版社的良好形象,争取读者对本版图书的优先选择;
——严格专题报批,除新闻出版署规定的15类需备案的重大选题必须从年度计划中抽出专题报批外,引进版权的、作者背景不明的、有敏感内容难以把握的等,均须专题报批。
上海局为确保图书出版不出较大的事故,尽可能把潜在出版事故的因素消除在计划的审批中,在审读批复出版社年度出版计划时始终保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对计划中凡明显超专业分工而无特殊理由的选题原则上批复出版社撤选,凡认为可能属专题报批的选题在批复中重点指出,凡认为可能有涉及敏感内容的选题在批复中都提请出版社格外重视,把握不住的履行单项报批手续。此外,还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及时向有关出版社负责人“打招呼”,请他们不要出版某些有复杂政治背景的书籍。
上海局历来认为,图书精品战略不仅要求“纯”,还要求“群”,要每年都出版一大批精品图书。为此,十分注重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制定,以此作为图书精品群的摇篮。
实践证明,以抓好年度出版计划为图书精品战略的龙头,对上海图书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以争创“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为精品战略抓手
“五个一工程”图书是精品的标志和典范。上海局对“五个一工程”图书的出版一向给予高度重视,一再强调,“五个一工程”倡导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五个一工程”图书有宽泛的选题,要求每一家出版社务必把为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而拓展的出版工程放在工作首位;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编校印订、装帧材料、宣传发行,各环节都须精益求精,要拿得出代表上海水平的图书精品参加“五个一工程”图书评选。各出版社也都认为:出版“五个一工程”图书不是个别出版社“放卫星”式的政治任务,而是所有出版社都应参与的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大多数出版社已把争创“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作为加强精品意识、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图书的工作抓手。有的出版社抓“五个一工程”图书,不“只抓当年”,不“临阵擦枪”,而是“从长计议”,“精雕细琢”,在长远规划中每年都安排“五个一工程”图书选题。因而,在上海,“五个一工程”图书的出版有着广泛、深厚的基础。
为激励出版社认真组织“五个一工程”图书的出版工作,上海局在1995年又布置各出版社每年按初版品种的1 %比例上报“五个一工程”图书选题,作为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在每年的图书质量评估中,加大对出版社完成“五个一工程”图书选题出版情况的考核力度,规定:凡不按要求上报“五个一工程”图书选题的,扣分;被局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参评“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的,被市委宣传部向中宣部推荐参评的,被评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的,按不同级别加分。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和部署下,上海局每年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十余种“五个一工程”图书及有关材料;当市委宣传部向中央宣传部报送参评图书后,局即关心、指导有关出版社密切配合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读书活动,搞好宣传工作;评奖揭晓,局及时拟写祝贺信,热情肯定获奖出版社,勉励他们再接再厉。
近几年,上海每年都获得“五个一工程”图书奖;1994年度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一辑);1995年度的,是上海科普出版社的《图说高新技术应用》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一首好歌”曲谱《祖国,可爱的母亲》;1996年度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宝贝当家》。
以争创“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为精品战略的抓手,坚持数年,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保证上海每年获“一个”大奖,而且带出了“一群”精品。
四、以优质出版“九五”重点图书为精品战略骨干
《上海“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被列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规划》共列入项目250个,含图书2500卷册, 新出字数12亿,插图5万多幅,影印篇幅200万页,电子出版物(CD—ROM)6种;其中85个项目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这些项目总的看来分量很重,许多项目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不少项目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生命期长,可以传世。该《规划》特点:
——政治读物重点突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图书的出版,重视对党员和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图书的出版;
——把出版各学科高质量的单本独创性学术著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促进学术研究繁荣,填补学术空白;
——多方面总结历史、史料丰富、学术含量很高的史志类巨作最能体现出《规划》的“世纪”色彩;
——辞典与工具书有较大发展,继续成为上海的重点出书门类;
——经济类读物强调直接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有理论,有实务,有教材,有工具书,理论读物力求前沿性;
——文学艺术类图书名家云集,巨著荟萃,既有弘扬主旋律、反应现实社会生活、鼓舞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有体现人类文明成果的研究整理著作;
——科技著作贯彻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注重面向经济建设、对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和效益的社会效果,多数项目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一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型古籍整理、影印出版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出版优势;
——反映上海建设成就、精神风貌和历史沿革的出版项目呈现多样化,使《规划》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
——教育、少儿读物注重将名牌书、“看家书”形成系列,产生规模效益,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动画受到高度重视;
——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科普的宣传号召,抓好重点科普读物的规划,以普及高新技术为重点,兼顾科学前沿和实用知识、实用技术的普及,适合高、中、初、低幼不同层次阅读;
——重视出好通俗读物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提高公民意识、增长百科知识、丰富娱乐生活等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对于这一高质量的宏大规划,上海局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要求各出版社对每一种上海“九五”重点图书的出版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和时间到位,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检查和督促,编制《上海“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实施简报》,公布已完成的图书书目,交流出版社的实施经验,及时解决出版书中的问题等。1997年11月开始对《规划》作中期调整,调整若干项目的完成时间,撤销不成熟的选题,补充新的有分量的选题,使《规划》项目增至300个,采取滚动发展方式, 与“十五”规划相衔接。
各出版社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每个项目都由领导负责,每种选题都落实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物色权威作者;有的出版社专门设立重点图书编辑部和特大项目临时编辑部,发挥专业人才的团队作用,做到编、审、排印和校对一条龙操作;在资金落实方面除了争取各种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外,还积极探索社社联合、社企联合的方式融资;对一些代表上海文化和出版水平的标志性出版物,更是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有的社甚至投入百万资金准备好专用纸材,落实好印刷厂。至1997年底,90%的选题已落实组稿,40%的选题已完成。
以优质出版“九五”重点图书为精品战略的骨干,推动了上海图书出版业整体向精品层次迈进,使精品图书排浪式涌现。
五、以资助出版优秀学术著作为精品战略羽翼
原创性、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是人类精神活动精华的载体,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佳肴,也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源泉。上海局为支持和鼓励各类优秀学术著作的出版,促进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繁荣学术图书出版业,于1989年设立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从财政返回的利税中拨款,启动资金为300万元, 投入使用后,每年再补足到原数额。至1994年共投入资金1300万元,其中用于出版补贴610万元,用于出版贷款690万元。1994年又制订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章程》,规定每年拨入专款150万元, 用于资助局属出版社出版50~100种各类优秀学术著作, 优先资助列入国家或上海市重点出版规划的学术著作。资助项目需由出版社事前申报,由上海局聘请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著作出版后由评审委办公室核拨资助款项。该《章程》与原基金使用办法比,有四点改进:资助形式改过去“贷款启动和事后补亏”为“事先申报、事后兑现”,使基金资助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评定程序改过去“业务处室评审,分管领导审定”为“评委会评审,局领导审定”,使基金资助更具准确性和权威性;规定了凡接受资助的学术著作须印上“本书出版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标识,既能提高著作的档次,又能反映基金的作用;规定基金单列帐册,专款专用,便于基金滚动使用,盘子做大。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了一大批学术含量高、填补研究空白、获得国家图书大奖的著作出版,如获1995年度“五个一工程”歌曲奖的曲谱《祖国,可爱的母亲》、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获荣誉奖的《韬奋全集》、获国家图书奖的《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获提名奖的《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等等。
1996年,决定“出版基金”每年资助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大上海小说丛书”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巨人丛书”各一万元,以示对长篇小说和儿童文学出版的扶持。1997年又决定“出版基金”对一些作品题材好、有修改潜力的长篇小说拨专款予以资助修改,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长相思》是获该专项资助的首部作品。目前上海局还与市有关部门积极筹建“上海科技出版基金”,以便更有力地资助优秀科技著作出版。
以资助出版优秀学术著作为精品战略的羽翼,保证了一批原创性、高质量学术著作的顺利出版,为上海图书精品战略锦上添花。
六、以“图书质量评估”为精品战略动力
实施图书精品战略需要有强大的激励机制。上海局于1993年建立的“图书质量评估”制度是一项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该制度把政府对出版社宏观管理和出版社完善自身管理合而为一;把图书出版管理的引导和堵截、管理和服务两对职能融汇于一体;把对出版社工作的日常检查和集中考核联结于一体;把出版社坚持出版方向,遵守出版法规,把握出书范围,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编校质量,改进装帧设计,多出优秀读物,争取对外合作等涉及出版社会效益的主要内容设计为量化的、综合性的若干项评估指标而统归于一体,便于全面、公正地评估出版社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该制度还与局对所属出版社实行的经济效益评估办法相辅相成,构成“双效益考核体系”,以对出版社的整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为增强“双效益考核体系”的激励力度,在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实行双效益考核成绩与出版社工资奖金“合挂总提”,并与出版社主要经营者的工资收入挂钩,从而使“双效益考核”包括“图书质量评估”顺利进行,有效地推动了上海图书精品战略的实施。1997年图书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在这几年评估活动的促进下,1996年局属出版社的整体图书质量又有提高。指标考核情况:重点图书,1996年列入选题320种,完成率高达98%;图书再版率,局属社平均从1993 年的45%上升到1996年56%;出书结构,大部分出版社完成或超额完成指定的“初版图书主要品种和主要门类必须确保的比例”;“九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80%以上已经启动,20%以上已如期完成;优秀图书和获得国家级和省、市、部级图书奖的图书明显增多;图书装帧设计有显著进步;执行出版法规等情况较好,未发生重大事故。
以“图书质量评估”为精品战略的动力,加强了出版社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推动了精品战略的顺利进行。
上海实施图书精品战略,有目标,有龙头,有抓手,有骨干,有羽翼,有动力,内容饱满充实,操作具体扎实;而且以图书精品战略为纲,纲举目张,使头绪纷繁的出版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多出好书,不出坏书”这个中心有条不紊地展开,成效显著。
任重道远。上海图书出版工作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精品战略,争取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