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年幼的孩子--父亲的父母笔记_育儿论文

面对年幼的孩子--父亲的父母笔记_育儿论文

面对幼儿———个父亲的育儿手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手记论文,幼儿论文,父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个人是福建煤矿疗养院心理治疗中心的客串医生,曾接触不少因家教出现问题而前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同时,我也是一名年轻的父亲,小女儿已3周岁半了,结合别人家教的问题及自己育儿心得,便有了这一篇“手记”——

(一)扔东西是不是“搞破坏”?

小女儿一周岁后,常喜欢拿起东西往地上丢,不时还发出哈哈大笑,或有机会就踢倒椅子、奶瓶等。对此,我妻子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心态不健康,爱“搞破坏”。

其实,这是杞人忧天。小孩在他们十个月左右时,就会在无意中发现,他们可以依“自己的力量”把一些小东西弄出“变化”来。于是,一而再地玩这种游戏。但,他们并不是纯粹“玩”。在他丢你捡的过程中,其实他正在学习一种“因果”关系,如丢下去后会有声音,而且在不同地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孩子多半喜欢游戏,大人可能会觉得厌倦,但他们却乐此不疲。所以做父母的,看到孩子丢东西,不必心慌,因为对孩子而言,那也是一种学习。

(二)欣赏小孩的“无知”

一天夜里,两岁的小女儿指着天边的一弯月牙,说:“月亮坏掉了!”我笑了,满心欢喜,而我妻子却大煞风景地纠正说:“那是下弦月!”但女儿能懂吗?好为人师的父母,往往就因此成为童心诗趣的杀手。

放屁是不雅的,对成人而言。但我女儿放屁时,总是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向我汇报。我从不笑她,在她眼里,与生命有关的一切,都是体面的。

一天早上,我带她去办公室玩,有人表扬她“妮方,嘴巴好甜!”小女儿竟不加思索心直口快地说:“对呀,我刚刚吃了八宝粥!”

看电视时,某歌星裸着上半身正唱着那动人的歌《领悟》,她在荧幕上泪流满面,我问女儿,“阿姨为什么哭了?”我可爱的小女儿说:“她的衣服被人偷走了,是不是?”在她心目中,什么“苦苦的爱”,她并不知道,她只简单地想:阿姨衣服丢了,所以哭了!

孩子自有自己的想象空间,我们应该尊重它,而不能武断地否定它,或嘲笑它。当然,在“欣赏”、“接纳”孩子思考空间与方式的时候,若适时地加上“机会教育”,孩子日后面对实际的情境时,将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基于这种“理论”,当小女儿表扬她妈比她爸年轻,是因为她妈“还没长胡须”时,我心中一边为其赞叹,一边温和地告诉女儿:“其实,妈妈永远不会长胡须,因为妈妈是女的,只有男的才长胡须!”

(三)劝食花招

孩子不吃饭,令大人头疼,为此,有些父母习惯在餐桌上数落孩子,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一看到吃饭时间到,胃口就没了。因为“吃饭”成了“训话”的同义词,那么,孩子还有食欲吗?

其实,小孩子不吃饭,有时他可能只是讨厌高脚椅没有踏板可踩,缺乏安全感,大人却常忽略这些细节。

孩子拒绝吃饭,如果没有理由,不要勉强或勒令他,干脆就让他离开餐桌,不过切记,在下一餐之前,除了开水外,甜点零食统统收起来,而且下一餐,他还是要按时间坐回餐桌前,重新开始。用这种方法,才能调整幼儿饥饿和饱足感,达到进食的目的。

不过,也可以从食物上做文章,变换口味和注意食物安排,通常也能大大“诱发”其食欲。因为不少父母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小孩子喜欢吃某种东西,就不断地喂他同样的菜,结果使孩子产生厌倦感。

另外,可以以退为进,一次给少量食物,通常也能激发孩子进食的信心,一次只装三到四汤匙的菜饭量,等孩子一吃光,就表扬她,结果她越吃越起劲,一碗又一碗!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她不想吃就不让她吃,饿了自然会吃的。

当然还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劝食。邻居有个与我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孩,我常常请她与我女儿一起用餐,在“竞争”中,女儿一下子“回心转意”,食欲大增。

(四)孩子缠人怎么办?

我曾见过一个小孩在地上写着12个大字:“谁和我一起玩?”无独有偶,我女儿有一天对我说:“我喜欢10个妈妈!”我吓了一跳,还好不是说“10个爸爸”,原来她觉得妈妈越多,越有人陪她玩。

其实,孩子是很怕孤独的。我三岁的女儿就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翻看那本她百看不厌的相册,因为里边有很多人:奶奶,爷爷,堂妹,表兄,表姐……

所以,做父母的,最好应多与孩子在一起,要记住,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绝不会白费。有机会就拉拉孩子手,或抱抱孩子,有一天,他们不再让你拉或抱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不过,小孩爱缠人,确实令人头疼,有时,妈妈上厕所,她也要跟着。但是做父母此刻不能训斥,如果这样,小孩接收到的信息是“可能再分离”,焦虑,自然再度升高,因而更需要妈妈,结果,又引来妈妈更明显的责备,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孩子一哭闹,我心疼只好妥协”,“小孩依赖我,是做母亲的成就”,诸如此类的观点,经常成为父母亲宠孩子的借口。长期以往,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缠人时,做父母的首先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时时关心他,拥抱他,拥抱是一种直接又有效的关怀,父母不妨多用。在孩子得到较多满足之后,慢慢再把彼此距离拉大,让孩子渐渐学会独立。避免孩子缠人,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A.不要常吓唬孩子,像“赶快睡觉,不然坏人会来抓你”,“不吃饭,警察会来抓你”等,这样极易使孩子变得胆怯。B.遵守诺言,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做到,免得孩子不信任你。C.很多小孩不会钉扣子或容易摔倒,脾气会变得很坏,因此多带孩子运动是必要的,最好在宝宝一出生,就按阶段帮他做婴儿运动。D.帮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如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五)让他动笔涂鸦

有位女士,曾打电话给心理治疗中心,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他儿子已上了幼儿园,但写字总是“很差劲”歪七扭八的,不是结构倒错,就是笔划差错,担心她儿子“小脑有问题”。

听了她的叙述,使我想起我3岁的女儿。一天,她高兴地拿了一张纸给我看:“你看,我会写妈妈的名字!”只见纸上歪歪扭扭写着“罗犬犬”三个字,原来小宝贝把“太”字的那一点给点错位置了!告诉了这位女士这则趣闻后,她在电话那头笑了。小孩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错误”只是过渡时期必然结果。这个时期,让小孩练字,只是让他动动手而已,就如同让他涂鸦一样。他们写出来的字,并非真正了解字义,所以才会出现写得歪歪扭扭,结构乱摆的情况。

至于要不要学前就让小孩练字,我个人看法,是“可以”,因为写字也是思考的一种表现,有机会就要让孩子展现,但练习方法应该是:给孩子一张大纸及彩色笔,让他自由自在涂鸦写字,不要规定他一定要写在格子里,或要求工整,免得孩子受压抑,造成将来个性拘谨。

另外,小孩在画人时,往往把头画得奇大,我女儿也是。过去有个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脸部是小孩表达他心中情绪的主要器官,也是反应他内心的部位,因此多半会画得比较大。

实际上,没那么复杂,我纯真的女儿回答是这样的:因为要画的“东西”太多,又是眉头,又是眼睛鼻子嘴巴,怕塞不下去,只好把头画大了。

涂鸦,让孩子动手,有利儿童脑部发育,并让他们渐渐发现一些属于童稚的智慧。

(六)小心体罚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年龄愈小的孩子愈能区分“被处罚”与“不幸的遭遇”有何不同。临床经验发现,经常被处罚的孩子,在偷偷做一些事而发生意外时,会误认为意外是一种惩罚。比如,小孩跑出去玩,不小心摔了一个大跟头,他会将这意外当作是一种惩罚,这种“自责情绪”所造成的恐惧感,会延续到成年时期。

我们在成年人中间,会发现一些人容易自责和逆来顺受,或常将不幸命运归于上天的人,他们不能看出发生不幸事件的真正原因,无法力求改正以扭转自己的命运,这种人又在受教育水准较低的人群中较为严重。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处罚,由于遗传的差异,每个孩子可以承受处罚不一样。6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区分意外遭遇与处罚,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到了小学五年级以上,还不能区分和检讨不幸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的话,家长与老师就应适时纠正,以免导致他的人格发展产生问题。

所以,对打小孩屁股必须三思而后行,有人提出六点“打屁股准则”——

A.12个月以下婴儿不听话时不宜打屁股,如果他在众人面前吵个不停,应带离现场,或以别的事物分散他的心思。B.12至18个月大的幼儿闹吵不休时,父母应以严厉的目光直视,坚决地表示“不可”,并迅速离开现场,他若依然哭闹不停,可以打他的手背。C.到3岁半以前,幼儿已较懂事,对不合理的行为父母宜先加以警告,勒令他停止,若仍不听从,便可拉他到无人的地方打一两下屁股,打完之后,需向他解释,以不伤亲子间的和气。D.到6岁时,确立一套管教模式,对犯错误的子女,可处以剥夺特权的惩罚,禁止外出等。如果这些办法行不通,再打屁股。E.6岁至10岁时,屁股受刑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宜采用,而以剥夺特权的方式作为处罚为佳。F.10岁以后,儿童心理已较成熟,打屁股便不可行。

(七)培养孩子负责任的态度

在一次家教心理咨询活动中,当时在现场有一台体重称,很多家长第一件事就是叫孩子过去称一下体重,够重量的,就喜逐颜开地离去。而真正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却不多。

现代社会培养孩子独立性格与负责心态,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从不包办孩子所能做的一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体能发展,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基本认知,都透过父母日常的指导而成形,但很多父母太宠爱孩子,过度保护,事事代劳,反而阻碍孩子进一步的学习。我有个同学的小孩,跑步跌倒,居然是直挺挺地以腹部着地——原来孩子被保护得连跌倒的经验都没有。

我妻子曾有个口头禅:“我有什么办法?”比如小女儿笔弄丢了,就来找她妈,她妈就一脸无辜地如此说。对此,我认为这话不利小孩“负责”德行的养成,并严禁她再说这一推诿责任的话。

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向上帝推脱说:“都是夏娃怂恿的。”夏娃则说:“都是蛇引诱的!”这是欧美社会里教导孩童必须对自己负责时,最常用的反面小故事。

而中国父母大都把子女当作自己生命的延伸,一般不把子女当作一个充分独立的个体。这种观念下,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容易滋生的弊病是,为人子女时而迷惘投生这大千世界究何所为。他们为父母而读书,随父母选择大中专科系,应父母的要求而嫁娶,甚至顺父母之意而传宗接代。更大的弊病在于子女永远将书念不好、婚姻不幸福、事业无成就等责任推给父母,自己始终不必负责。

就家庭教育的方式而言,在欧美社会,儿女仪表整洁,内务整齐,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教条。进而分配家事,或用些有酬劳的零工鼓励孩童完成份内的工作,都是自幼培养责任感的常见方式。

标签:;  ;  ;  ;  

面对年幼的孩子--父亲的父母笔记_育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