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如何成为苏东坡的论文_刘武明

深圳市观澜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0

教学目标:

1.体会苏轼黄州词的情感特点。

2.疏理苏轼黄州时期旷达情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计3分钟)

苏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出生于四川眉山,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一起考中进士,名扬天下,仁宗皇帝曾说“已给后代选了两个宰相”。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2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年,苏轼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山坡上开荒种地,自称“东坡居士”,至元丰7年(1084年)4月离开黄州,4年多的时间,过着耕种、养生、著书、写作的生活,自此,便有苏东坡之名。所以说,正是黄州,让一个有宰相之才气的苏轼成为了一个具旷达情怀的苏东坡。苏轼是如何成为苏东坡的?让我们从苏轼黄州词中窥其端倪。

二、明确学习任务:(预计2分钟)

我们选取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不同时间段的四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满庭芳 》,请同学们品读这四首词,体会苏轼黄州时期词的情感特点,并疏理一下这种情感的形成过程。

三、推进学习任务:

1.诵读四首词,从语气语调上体会词中的情感。(预计6分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2.品读四首词,从具体语句中体会词中的情感。(预计20分钟)

填写下表:

3.师生对话:围绕以下问题开展对话:

(1)刚才同学们的诵读,每首词的语气语调都不同,甚至在同首词中,前后的语气语调也不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满庭芳》,为什么有这种差异,依据是什么?

明确: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诵读,就可以体会词中不同的情感。

(2)情感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刚才同学们找的语句,都能够体现词人的情感,说一说,你们是依据什么标准去找的?

明确: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得以表现的,语言还是思维、审美、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怎样从文本里具体的语言中去体会情感呢?可以从词中描写的形象中去体会。

四、合作探究:(预计9分钟)

1.初探:小组讨论,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东坡之词旷”,叶嘉莹先生说苏轼“千古豪苏”,应该说这四首词中都有“旷”和“豪”的情感,但又有明显的差别,请结合四首词的写作时间,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2.再探:苏轼黄州时期形成的这种旷达情怀,后来再贬惠州、儋州,贯穿着他的一生,至死未变,苏轼彻底成为了苏东坡。这种旷达情怀对我们有怎样的人生启示?

五、拓展学习:

1.阅读: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精读卷三“老练”部分)、叶嘉莹著《北宋名家词选讲》(精读第二章第二讲“说苏轼词”部分)、王水照 朱刚撰《苏轼诗词文选评》(精读四“黄州的东坡居士”部分)等。

2.积累:背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苏轼诗词文,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3.写作:写议论文,能够运用苏轼生平或者诗文作为论据。

论文作者:刘武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

标签:;  ;  ;  ;  ;  ;  ;  ;  

苏轼是如何成为苏东坡的论文_刘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