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个转变提高产业化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作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而且有利于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的转变,是广大农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只有实行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才能提高,这已为农村干部和群众所共识,且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卓有成效地推进产业化进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求农村干部和群众按产业化目标实现思维方式及经营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转变。我们凌源市作为农业大县,从实施产业化以来的实践经验中体会到,要加快农业产业经营步伐,必须实行六个转变。
一、实施结构优化战略,价值取向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农业如果停留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就只能是传统农业的重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现实, 迫切要求我们跳出传统农业的窠臼和思维定势,对农业实施战略性调整,即在市场导向、效益领先原则下,不仅局限于把高棵作物调整为矮棵作物,把粮食作物调整为经济作物,尤其要把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其他优势产业,把常规生长季农业调整为反季农业,使低效农业转变为高效农业。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们从凌源区位、光照、劳力、技术等优势出发,我们确定了四大产业,并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把市场前景广阔的保护地作为朝阳产业、首选项目,以市场拉动、政策调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为手段,全市目前已发展矮棵作物、反季蔬菜15万亩。在万木肃杀季节里,菜农每天都是心里乐陶陶,大把点现钞。与此同时,以大扁杏为主的经济林、以瘦肉型猪为主的畜牧业,也都有了长足发展。
二、坚持市场导向,思维方式由生产流通型向流通生产型转变。市场是商品生产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化是没有生命力和前途的。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我们对流通的作用研究得远远不够,思维方式需要向市场经济方面转变。要以市场为前提,发展前景广阔的、具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市场开拓上,要转换领导方式,把工作的着力点由催种催收转移到市场开发上来。这不仅仅可以赚取流通环节高额利润,不仅仅可以锤炼干部,更重要的是可以化解农民最为担心的市场风险,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生猪价位连续23个月走低情况下,我市仍然保持了发展势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领导同志出面,同华都集团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最近我们组织到黑龙江、俄罗斯进行市场考察,从中感到,我们的农副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着力开拓市场;一些产品不是滞销,而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滞后。外面的市场很广阔,但过去我们常常显得很无奈,就在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为此各级领导带头闯市场,拿回更多的农业订单。在市场建设上,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载体,没有产业支撑的市场是无源之水,没有市场拉动的产业则是无首之龙。在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以后,要不失时机地把市场尤其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并使之健康发展,增强其对经济和产业的拉动能力,真正做到建一处市场,拉动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市场意识的增强,市场方略的确立,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很可能会使我们的产业化发展出现一片新天地,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快基地建设,起步方式由循序渐进向规模推进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以稀为贵”已不再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产品质量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的规模大,谁的知名度就高,谁就有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产业基地的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尤其在我们产业化起步较晚,市场发育较慢的地区,更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基地建设步伐,抢占市场制高点。我们实行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政策调动和典型带动相结合,效益驱动和科技启动相结合,使保护地、瘦肉型猪、经济林三个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每一产业都达到2~3亿元产值以上,其中保护地面积只占全市耕地1/20, 但产值却近半壁江山。但是因为起步晚、规模小,集散地还没有最终形成,以致于抵销了和寿光相比在东北和京津唐的距离优势。因此,我们要克服已往意义上的带有小农经济色彩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观念,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展产业规模,真正做到“买全国、卖全国”。
四、提升产业层次,农业开发由低效向高效转变。龙头企业水平标志着产业化水平,龙头企业的拉动带动能力,决定着基地建设程度和生命力。目前我们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建设尤其显得薄弱。这也是一些产业发展受阻甚至萎缩的重要原因。苹果盛产卖果难,固然有其市场预测方面的原因,但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加工转化滞后,应视为重要成因。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把龙头企业建设提到重要日程。目前,全市已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脱水菜公司和相关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和保护地基地建设已显配套成龙之势;围绕果业,建起了杏仁露、杏仁脱苦、活性炭、果蔬膨化厂;围绕瘦肉型猪,建起了禾丰牧业公司。每一主导产业都有了与之配套的龙头企业。但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拉动产业能力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为此,我们要把市场建设、加工企业建设进一步突出出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转化增值,由开发国内市场到同时挺进国际市场的跨越,提升产业化层次,拉动产业更快、更健康发展。
五、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方略由抓产品向抓精品转变。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质量亦是产品的生命。这虽已形成广泛共识,但仍没能深入人心。而且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随着加入WTO的步伐加快,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质量、品牌显得日益重要。谁持有的农产品质量好、牌子亮,谁的市场份额就大。为了创精品,我们实施了以增加科技投入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名牌战略、“金翅工程”,充分发挥本地水质、光照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创造出了“凌馨”牌黄瓜,并以其规格齐整、瓜条直顺、顶花带刺、色泽鲜绿、味道馨香而享有盛名;元帅苹果、金丝小枣也在国家级评比中名列前茅,金冠苹果获世博会银奖;瘦肉型猪也以瘦肉率高、肉质鲜嫩而深受经销者和消费者青睐。但是名牌产品数量少、知名度不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同中科院五个研究所的联系和合作,加大精品、名牌绿色食品培育力度;另一方面,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有观念,加大名牌、精品、优势宣传力度,学会包装推销自己,握有更多“杀手锏”和市场通行证。
六、领导就是服务,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县、乡各级干部思想观念要转变,思维方式要转变,领导方式要转换,即树立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并用以指导种植业、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催种催收、重生产轻流通的思维和领导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到诸如市场培育、市场开拓、订单获取等关键环节上;着力解决那些群众期盼而又难办的问题;每一主管局都要成为产业龙头,在增强服务功能、拉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自身改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成效大小在于认识深度、重视程度、推进力度。
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重大措施,我们完全可能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找到一条更符合规律的道路,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村经济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