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与精神文明建设——记者更要讲政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出版论文,更要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讲政治论文,记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出版工作者担负着特殊的重要使命。如何进一步做好新闻、出版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约请几位新闻、出版工作者以《新闻出版与精神文明建设》为题举行专题笔谈。现将来稿刊载如下(按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报纸、广播、电视是党和国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宣传阵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个阵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不能真正肩负起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任,应该说,这同记者本身的政治素养、思想水平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能想象,在记者的笔下,讲的是四项基本原则,强调要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在他的行动上,却完全违背这些人所共知的原则,背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发人深思的事情:
有一次,上海举行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主席台上坐了许多领导同志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大会实况。在大会进行之中,主持大会的同志接到一张电话条子。条子记录的是上海一家钢铁厂宣传科长提的一个意见。这位科长说,在主席台上有一位是大家都熟悉的新闻记者。这家报纸,在上海和各地也都很有名声。但有一次,这位记者来到这家钢铁厂采访厂里的一个活动时,厂里已经拟就了一条只有二三百字的新闻稿,付稿还放了200元“劳务费”。不料,这位记者却嫌少,说给200元就想发新闻?结果,厂里不得不再加上200元,才把这条短新闻挤上了版面。这位宣传科长不无讽刺地说,这位记者居然能坐在表彰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大会主席台上,大概是上海找不出比他更“文明”的标兵了吧!
这件事,说偶然也偶然,说不偶然也实在不偶然。有位总编辑十分感慨地说:“现在,指挥记者进行报道,已不是报社的总编辑,而是企业家。哪家企业发来请帖,记者就抢着要去。几年前有一家新闻单位,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天早晨10点钟,记者们便纷纷离开办公室,下楼去“活动”。但这个“活动”,不是去做工间操,而是到传达室去看有多少请帖。特别是那些只写单位、不写记者名字的信封,居然会引起一场争夺。
可见,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要在新闻工作者中大大提倡。当然,这种金钱至上,把新闻看作是商品,甚至把记者自身的人格也作为商品来“出售”的例子,不能说很普遍,但也不一定是个别的。记者以金钱作为报道的先导,能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吗?问题是主管宣传阵地的领导部门如何加强管理,制定条例,并真正付诸实施。前一阶段,刹了一阵有偿新闻,现在照样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记者本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在战争年月里,有多少记者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亲临战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成为人们崇敬的榜样。但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不少记者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把追求个人的利益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有位新闻界老前辈无限感慨地说,新闻记者的形象,现在可以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记者手里握着一支笔,每天在写报道,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而他们自己却在一味追求金钱,不分是非,那么在他们的笔下怎能写出有血有肉、教育群众的好报道呢?因此,为了维护新闻记者的声誉,我们应该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总编辑开始,带头管好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整顿好记者队伍,改变目前社会上对记者的种种看法。我认为,新闻记者无论是他们的人品,还是作品,两者都是不可分割的。江泽民同志最近一再强调要讲政治,以此来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因此,肩负宣传报道政治任务的新闻记者更要讲政治,更要坚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只有记者们切实做到了,才有资格去做宣传教育别人的工作。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