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谈论经济的趋势1000亿国债意味着什么?_国债论文

经济学家谈论经济的趋势1000亿国债意味着什么?_国债论文

经济学家纵论经济走势 1000亿国债意味着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经济学家论文,意味着什么论文,走势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的中国经济靠什么来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在哪里?近日,两会代表委员在讨论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经济发展仍然是代表们最关注的话题。3月6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了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中央财政赤字2299亿元,货币发行量1500亿元左右。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会上作财政预决算报告时强调,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1000亿长期国债。这表明,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无疑是今年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有力手段。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以扩大内需来启动经济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当年财政预算的调整方案,增发了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开了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序幕。在此后的两年中,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实际需要,分别制定了“继续实施”和“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方针。1999年,中央政府继年初预算安排的500亿元国债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后,下半年又增发了600亿元国债,加强对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投入。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当年的“保八”功不可没,据统计,约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去年同期,财政收入增幅较高,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同年底,居民储蓄存款开始下降,市场开始转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拉动经济增长约2个百分点。可以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了经济,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2000年,国债发行计划为1000亿元,如果加上500亿元为西部开发所发行的特别国债,今年的“盘子”已达1500亿元,这样的发债规模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两会代表和经济界的知名专家。

厉以宁(九届人大代表):增发国债不会引发债务危机

1990年初,我国国债年度发行规模只有375亿元,以后逐年递增。1994年跃至千亿元,1998年更高达3800亿元。为启动内需,今年政府准备发行长期国债1000亿。如此债台“高”筑,使一些人生出几许不安。他们不免发问:如此发债,国家还承受得了吗?还能不能发债、发债会不会引发财政危机?

我认为,今年增发国债是可行的,不会引发债务危机。有3个方面的理由。首先,发生赤字财政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因为物质准备不足,而我国当前物质准备非常充裕,不会发生抢购风,因而不会引发财政危机。其次,发展中国家发生财政赤字,主要是它们将国债资金用来作为经常性的财政开支。而我国今年发行的1000亿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教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投资,刺激国内需求,还能通过补充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为银行扩大贷款创造条件,也不会引发财政赤字。再次,发展中国家发生财政赤字,与当时政局不稳定有关。我国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而也不会导致财政赤字。

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财政政策主要直接作用于商品市场。如果说市场不够完善,那么商品市场的不完善程度一般要小于其它市场,而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程度一般要大于其它市场。目前中国的情形正是如此。因此财政政策目前较易于发挥作用,其收效程度也比较高,但是,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不了整个社会的投资,包括企业投资、非政府投资等,那么它靠什么来归还国债呢?因而当务之急,还需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积极投资,同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以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适当扩大,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风险,但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与防范机制,稳妥把握赤字与举债的合理数量界限,以及短期举措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衔接,这样才能赢来国民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增长。

董辅礽(九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

近日,董辅礽委员在接受到会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他认为,近两年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张财政政策等措施,以增加有效需求,克服通货膨胀,拉动经济增长,这是有效的。目前通货紧缩尚未过去,增加国内需求仍需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以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设法以有限的财政资金增加更多的有效需求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策略。

200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及贴息是165亿元,用于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董辅礽提出,应该用活用好财政贴息政策。他解释说,财政贴息虽不能直接从贴息的项目收回资金,但它可以拉动银行的贷款和企业的配套投入,可取得比财政直接投资大得多的乘数效应,带动更大的有效需求,而且在经济摆脱通货萎缩重新转强后,财政还可以从经济的加快增长中增加收入。同时,要注重财政收支政策的配合。他认为,比起支出政策,政府对收入政策运用得还不够,特别是把收入政策与支出政策结合起来运用,更能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行1000亿长期国债,增加投资固然好,但要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适当发行地方债券。《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该规定有利于中央政府控制政府债务的规模,但也束缚了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建议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对地方政府的信用进行严格评级,对发债的用途进行严格控制,对地方发行债券作出具体规定。

刘溶沧(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为今后经济增长培育了后劲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作为今年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强有力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项政策是有效的。

从近两年来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的问题也未得到根本解决,非政府投资增长迟缓,短期内不会有突破性增长,只有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才能启动和刺激非政府性投资。因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政策引导调控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也有可能性。从去年开始,国债的使用方向和使用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国企改革和发展方面,增加了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1999年预算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及贴息是154亿,其中有90亿作为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及贴息的,而带来的政策扩张效应却是1:20,即90亿元能启动1800亿的资金,这种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正说明了积极财政政策并未局限于它本身的效应,而是带来了更大的拉动效应,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00年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及贴息165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1亿元,这不仅可以拉动银行的贷款和企业的配套投入,取得比财政直接投资大得多的乘数效应,而且带动更大的有效需求,为将来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尽管近两年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投资项目效果不佳的状况,如:出现了一些挪用和挤占国债资金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是不可否认的。况且国家已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项目失误,审计署也加大了审查力度,使国债资金发挥了更好的效应。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要将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与中长期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力度方面的有效作用。当前的财政政策为今后支持增长培育了后劲,它一方面拉动了当前投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更快增长创造了条件,这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所在。

何盛明(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国债工具的运用具有战略意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两年了,这两年通过扩大政府举债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刺激了内需,达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充分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防止经济下滑方面效果显著。

2000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短时间内难以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客观上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而今年在财政减税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国债作为财政扩大支出的重要资金来源。国债工具的大规模运用,必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国债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一场深层次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改革。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针对国内外特殊的经济形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特殊措施。如1999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1503亿元,当年到期需归还的国内外债务本息1912亿元,1999年国内外债券发行额为3415亿元,在当时情况下,国内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任务比较艰巨,而财政新增支出因素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及其成效,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0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是由当前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政府从此走上了扩张型的财政发展道路。在当前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政府通过扩张支出可以刺激需求,实现对经济的反周期调节,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会取得预期的效应。

倪红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债使用要与工业结构调整及制造业升级结合起来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包括: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增加净出口等。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经济回暖和整个亚洲经济增长快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出现大幅度回升的态势。消费平稳,1999年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创近年来“新高”。只是投资显得比较乏力,而目前我国的投资还是主要靠政府投资,因而靠政府行为拉动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当前经济状况下,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是在短期内有效地增加财政可支配资金的方法。但是增发国债,面临国债规模和偿债率的制约,对此应有全面的认识。国债偿债率是与财政收入相联系的,目前已经较高;国债规模是与GDP相联系的,目前则较低。如果从财政收入的水平看,国债发行不宜继续扩大了;而从GDP的规模看,国债发行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今年发行的1000亿国债,主要是用于中长期建设,还本付息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这项指标略高一些,不会形成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国债规模占GDP的水平很低,特别是由于我国居民储蓄倾向较高,通过储蓄来积累资金比较稳定,因而,增发1000亿元国债,仍然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的增长。

应该注意的是,国债的使用必须注意今后的回收和效益。国债的使用尤其应该与工业结构调整及制造业升级密切结合起来。扩大国债发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政府通过投资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刺激民间投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实现有效增长的重要途径。

钟朋荣:(视野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大力发挥非政府投资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就是大力发挥非政府投资的积极性,鼓励民间投资,增加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来取代当前的政府投资,取代靠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为,这将在效益和管理上发生质的变化。如果由政府来选项目,往往会变成“政绩项目”,它的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如果由企业家来选择项目,无论从管理和效益上,由于涉及他的切身利益,资金使用效率就会提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使用效益的国债资金是危险的。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对国债的使用规定相当严格,国债必须在指定时间用于指定项目,使用指定的数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而且挪用国债要负法律责任。近两年,我国一些地方挪用国债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管理不够完善,而监督不够,这样大大降低了国债的使用效益。如果政府广开筹资渠通,鼓励民间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就会大大改善。如:在西部开发的问题上,要想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不应完全用政府行为去定投资项目,而应由投资者或企业的行为去定项目。这样他们在选择自己认为好的项目时,不仅带来资金,而且还会带来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式。

标签:;  ;  ;  ;  ;  ;  ;  ;  ;  ;  ;  

经济学家谈论经济的趋势1000亿国债意味着什么?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