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论文_刘晨

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论文_刘晨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博物馆设计跳出传统概念的局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知觉现象学认为人身体的体验才是感知世界的来源,这种体验是通过身体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动得到的。而人要想在运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知,就必须将身体置于空间当中去。博物馆建筑空间是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的特殊性场所,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已经进入以参观者的体验感受、注重人的情感参与为中心的新时代。本文就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现象学;博物馆空间;体验;引导策略

引言

现当下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只是物质上的需求,缺乏情感,而知觉现象学的导入让我们对所在的空间和场所以及周围环境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其倡导我们用自己的知觉对整个环境进行感受,从而领悟空间给我们传达的意蕴,这种思考和观察问题的方法,对于空间的设计有很大的启发。

1 知觉现象学概述

现象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文当中,胡塞尔的著作《逻辑研究》标志着现象学的开端,他创造了立足于人得直观与体验通过观察“还原”事物本身的思想方法。胡塞尔之后,现象学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二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现象学侧重存在问题,认为现象学是通达存在者的方式,强调了“我”的存在对认识世界的影响。梅洛庞蒂的知觉论是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胡塞尔先验主义思想的摒弃来进行思考发展的,他的知觉论强调探讨身体的重要性将身体带进了现象学的研究当中,强调大脑在感知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和认知过程都产生了影响。从知觉的主客体来区分,我们可以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这五种模式归纳为知觉的主体。以人的大脑所反映的特性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以及运动知觉归为知觉的客体。影响知觉的因素为知觉对象、知觉者、和知觉情境,这三种因素各自被不同的对象所吸引着。

2 博物馆概念

作为城市文化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它的主要功能是展现物品和文化既传送历史文化,通过陈列、收藏、宣传、展出、服务等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它被称为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博物馆的起源要追溯很远,当时的博物馆体系还不明确,藏品层次不分明、陈列顺序不规范无法形成独立的体系。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的不断前进以及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博物馆逐渐的走向系统化、体系化的状态,博物馆带给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伴随着文化的进一步传播。目前,社会现代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在快速化的生活节奏中文化的滋养变得尤为重要,而博物馆正是人们汲取文化营养的重要场所,它可以比喻为文化的加油站。博物馆是对文明的展示以及文化公共普及的公共场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的博物馆,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代文化,博物馆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升华。

3 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知觉体验的物质道具

3.1视觉的体验

视觉是入们认识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时视线首先会随着空间环境来回移动然后根据视觉选取的知觉对象进行视觉分析。在空间中色彩、光线、材料等元素的表达都是影响视觉体验的元素,通过设计实践将这些元素应用于室内空间当中,以人的视觉体验为基础来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3.2听觉体验

相比于视觉,听觉体验更加全方位、无死角,它不会因为遮挡物而产生距离感,打破了隔离性,体验更加亲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听觉能够辨别细微的声音,把握声音的节奏,突破了视觉具有的特定指向性,设计师在空间中对听觉的运用更能把握人的精神,赋予空间更为深刻的意义,如在空间视觉效果完美的同时融入声音的元素,或赋予空间自然的声音,或赋予空间优美的音乐等,都能让人的内心深处被声音所牵动着,从而内心情感更能完全的释放,使得人对环境的感知与互动更加全面。如果在设计中能够充分结合声音因素,结合不同材料的声学特征,将人的听觉与空间融合,那么既可以增强人对空间的感知,又可以促进对空间本质的呈现。声音的另一重要特质是能唤起我们的潜在意识,与人产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让我们畅游在思想的海洋中。毫不夸张的说,声音的传达能够使我们感受到广阔的天地、辽阔的海洋、高耸的山脉。

3.3触觉的体验

黑格尔认为所有感官中触觉是唯一能够将空间的深度感知出来,触觉延伸了视觉所达不到的领域。当人们在用眼睛看事物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距离感,但是触觉运动的完成,包括整个身体的碰撞与知觉体验,这些不同的感官在人体内结合产生的反应,不仅可以感受到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可以通过触摸运动感知内部属性。

3.4嗅觉和味觉体验

在感知事物、感知空间的过程,触觉、听觉与视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气味在感知的过程中的作用却很微妙,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更加难忘。

4 知觉现象学在博物馆室内空间引导策略

(1)声音的共鸣。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界的声音就有着清晰的认知。在古典园林中,古人擅长用各种自然之物制造声响来营造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将中国的山水画变成现实空间,这种注重人在园林中所见所感与人在博物馆观赏中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展品的需求是一致的。在进行空间设计中,可以聚集不同的自然之声也可以通过在内部塑造人造自然景观来营造自然之声的氛围。(2)光影的烘托。光本身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一般是用影做装饰。光影的动势变化会使空间层次更丰富,在物体上面形成的视觉形象也会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进行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时,最好的装饰品是对光影动势变化的良好把控。当自然光线的入射样式与空间流线、区域主题相结合进行设计时,最后与信息时代的人造光源制造光影动势,从而引导观展流线的序列开展。南京博物院的空间设计中,利用艺术馆与国民馆之间的高差设置了错层空间,采光天窗洒下的自然光使走道充满生机,使两个展馆自然衔接,形成多层次的趣味空间。(3)空间情境的营造。人行走在空间中,是被空间中视觉的焦点所引导和吸引的,不断地调整运动的方向,最终透视空间互相交叠呈现出不同角度,各景彼此渗透融合,所有知觉系统共同获得一种全面的知觉体验。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参观者参观路径、运动状态是设计的要点,应鼓励人在空间中探索和游走,为人的运动提供知觉的动力,通过延长行走流线、流线曲折化、视角限定和多样化等手法,营造一种可“游走”的路径,引导人们可以更多地进行动态的空间体验,增加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结语

人们的生活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应的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传统博物馆建筑的公共空间往往是封闭的自我围合,与城市空间界限明晰,有时候仅仅起到了建筑内部采光和交通空间的作用,与城市空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这使得公共性很强的博物馆建筑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其社会职能效应。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及新的方式。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通过对知觉现象学概念的阐述,然后讨论知觉感官系统所引发的体验和感知,明确了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可运用的实践指导。以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知觉体验为着重点来探讨各个知觉感官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对知觉现象学理论与博物馆空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引起设计者对空间、对知觉体验主体的重视,激发对空间体验性的思考,从人体基本感觉器官的角度入手,来打造身体各个感官体验在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的重点营造。

参考文献

[1]刘蓉.基于知觉现象学的体验式消费空间的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7(06).

[2]黄志刚.建筑色彩体验的知觉现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古.2017.

论文作者:刘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论文_刘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