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化人生——与余秋雨教授座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秋雨论文,教授论文,人生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中所谓的灵感都是在人生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余秋雨
闲话读写
真没想到,此时此刻的我正坐在余秋雨教授的身边。
“您认为中学生写作时怎样才能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呢?”
“中学生不要总把自己当做预备作家,搞什么灵感……”没想到由王俊康精心准备用来打头炮的问题就被余秋雨教授投了否决票。
“……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基本功。中学阶段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修辞,浅显的文言文搞得懂,文章表达流畅就可以了。那些所谓的灵感都是在人生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原来如此!余教授的作品无一不给人很厚实的感觉,这一定与他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吧!
练习基本功,当然少不了要读书,校园里很流行“文化快餐”,是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然而这却遭到了家长、老师乃至社会的反对。但是余教授对此却露出了宽容的笑容——“其实这种东西在一定的年龄层次也可以算是一种文化,但也不能把它当作塑造健康人格的全部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也在转变,应当尽快从中跳出来,多读些好东西,加强文化表现素质……”
我们都为这份“宽容”而叫好,也正是在这份轻松的气氛中,我们了解了大作家“余秋雨教授的读写观”。
“为争取中华文化的正版,我将不遗余力地工作。”
“2019年,中国将有一个新的文化革命。”
——《山居笔记》
抵御无聊
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中国文化也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无意中一股邪风在中国文化界蔓延——“毫无意义的炒来炒去,没有价值的骂来骂去。”“这些无聊的东西只能使文化在老百姓中降低威信。目前中国文明并不大,文化人也不多,这样下去出路何在?”我们痛恨无聊,我们要结束无聊!
余秋雨教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言语。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到《霜冷长河》,无论是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写法上都有所不同,饱含“新的生命”。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重复自己是可耻的”。而新书《霜冷长河》的出版更是颇费周折,为的就是给正版书创造一周的市场,打击盗版。但他似乎更加寄希望于我们这些年轻人:
“年轻人应当有宏大的文化目标,踏实的文化底蕴。有文学向往的中学生,千万不能无聊,通往下世纪中国文化革命的桥梁由你们来搭!”
作为“搭桥者”,我们愿与“设计者”一同抵御无聊!
“把想得清楚的问题留给教学,把可能想清楚的问题留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留给散文。”
“人生第一大问题就是善良。”
——余秋雨
品味人生
“为什么要把想不清楚的留给散文呢?”
“在学习中我们接受的都是清晰的东西,但生活中许多大问题都是想不清楚的。如生命,宇宙中一些最根本的东西,在困惑中产生了感情,就要借助散文来抒发,探讨人生……”
我们的话题已从读书这个小问题跨到了人生的这个“大问题”,余秋雨教授的每一句话仿佛都锤炼了很久,简炼而又不乏哲理性。但好的东西总是意犹未尽,当我们的谈话意兴正浓时,迫于时间的无奈,只得请余秋雨教授作“最后发言”,结束这次难得的采访。
“人的素质最重要的是道义素质,人生第一问题就是善良。善良、健康、快乐比其他什么都重要!”
我想这就是此次采访获得的最实在的东西。
期盼下次还能坐在余秋雨教授的身旁,一同漫话读书、文化、人生。
后记:读书、文化、人生,不但是这次与余秋雨教授谈话的主题,也是语文学习的过程。这次采访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语文在人生中的价值。
指导老师 卢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