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11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接下来我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积累。
一、积累的内容
语言积累,它包括字、词,短语,句式,更重要的是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它们是语言运用的“物质基础”和借鉴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我常把语言文字的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重视课堂上语言文字的积累,而且非常重视课外语言文字的积累,还经常鼓励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积累的途径
1.依托文本,积累语言
(1)富有特色的词语积累
①关注词语的构词方式。特殊式词语,如“红彤彤”“深深浅浅的黄”“壮丽而辉煌”等;并列式词语,如“阴晴圆缺”;主谓结构词语,如“志同道合”;动宾式词语,如“并肩携手”;含修辞的词语,如“华盖如伞”等,另外还有AABB、ABAC、AABC等特殊结构的词语都应该提醒学生关注积累。
②关注词语表达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北京的色彩》这一课时,要指导学生积累文中描写色彩的词句,让学生感受“深深浅浅的黄”等这一连串的“AABB”式的短语点缀在句子中使语言显得更多靓丽,写出了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学生在品析中,体会恰当地使用叠词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最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形式说说其它表示颜色的词进行语言积累。积累后还可以拓展开来,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会品味、揣摩、感悟语言和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③关注词语蕴藏的情感。很多词语是蕴藏感情的,这类词语值得我们关注,如《那棵高山榕》一文中的“兴致勃勃”“神采飞扬”都是形容心情愉快的词语。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一类的词语,积累到位了,等到习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妙语如珠。
(2)品个性鲜明的句子,深化积累。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抓修辞句、渗透写作方法的句子、耐人寻味的句子等进行积累。
修辞句要让学生勾画出来,品读感悟,明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关于渗透写作方法的句子要指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在抓住景物特点时,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描写,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描写中分别摘抄精彩语句,对比体会。
语文课堂需要正能量,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战场,教书和育人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教学中,很有必要积累课文中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耐人寻味的句子,如《收藏阳光》一文中的“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同等重要”,从而指引孩子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关注蕴含价值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主要抓重点段落,在精读领悟的基础上再品读玩味,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课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例如:在教学《我的百草园》一文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生机盎然的百草园的语句和第三段描写捕鸟方法的语句,通过朗读比较语句,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议中,体会恰当地使用形容修饰词和动词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这样,在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意识,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学生在品词析句赏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4)熟读成诵,促进积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此,还要让学生写一写、记一记,摘录课外书中的好词佳句,并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5)迁移运用,拓展积累。例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这一课时,学完课文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游客旅游的环境,播放与课文描写的内容相关的天山图片,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移步换景的顺序来介绍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鼓励学生用书上优美的词语来介绍七月的天山的美丽与神奇。学生将书上的内容转化为了自己的语言,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在有关古诗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忆读的方法,就课文内容进行迁移,联想,回忆,积累相关的诗。由一两首诗的收获发散为很多首诗的收获。要传承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扩大古典名著的阅读和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2.推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阅读数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还应有意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书读得多了,那些词汇、美言自然刻入脑中,用时便可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三、学以致用,内化语言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好词佳句,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素材。日积月累,学生就会“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落实语用。
语文课堂,正是学生读懂文本、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形成能力的沃土,每位老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语文课堂必须定位于“语用”,一课一得,真正落实语用,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陈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语言论文; 词语论文; 学生论文; 句子论文; 方法论文; 语文论文; 天山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