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加固的必要性,并具体分析了应用碳纤维、加大截面灌浆以及粘钢的加固施工方法,为提高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加固方法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屋建筑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加,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需要针对钢筋混凝土主体的结构加固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加固的必要性
影响房屋建筑可靠性的主要指标为其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房屋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达不到预期施工的要求,或者一些房屋建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其耐久性越来越低,为使用者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使这一部分的房屋建筑满足使用条件需要对其进行加固施工。具体来说针对钢筋混凝土主体的加固施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固施工可以直接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强度。另一方面当房屋建筑的质量标准上升之后会使其获得新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房屋建筑的利用效率。
由于房屋建筑在结构、使用时间、破损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对其主体加固的施工方法也不相同。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房屋建筑的具体结构条件以及加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加固施工技术,进而确保房屋建筑加固施工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到达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目的。
二、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加固的具体施工方法
在加固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房屋建筑的实际结构与加固要求选择一下几种加固施工的方法:
(一)碳纤维加固
1.施工流程
在应用碳纤维进行混凝土主体结构加固时,其整个施工流程为:首先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杂质清理干净,并在其底层涂刷树脂胶,在涂刷完毕后需要应用到施工找平的材料,最后再粘贴碳纤维板,进而在混凝土主体表面形成一个表面防护层。
2.技术要点
首先,在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杂质、浮浆时需要应用打磨的方法,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平整,如果在打磨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存在裂缝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在往底层涂刷树脂胶之前需要合理、科学的配制底胶,并在均匀搅拌后将其涂刷在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表面处,当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或其他凹凸不平的情况时可以应用修补胶进行找平。在应用粘结胶时其具体操作与底胶类似,需要保证粘结胶配置的科学性并搅拌均匀。
再次,应用碳纤维板时需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结构以及加固要求来确定碳纤维板的形状,在剪裁完毕后敷设在已经均匀涂刷好粘结胶的混凝土上。在滚压的过程中要应用滚筒并确保滚压的方向与碳纤维的方向一致,有效将滚压过程中出现的气泡挤出,确保粘结胶与碳纤维板的粘结度[1]。
最后,在粘贴完碳纤维板后需要在其表面再涂刷一层粘结胶,将其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呈完全固化的状态。此时需要针对碳纤维板粘贴的密实度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发现密实度较低的问题则需要重新进行修补。
(二)加大截面灌浆
1.施工流程
除了应用碳纤维板对混凝土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外,还可以应用加大截面灌浆的加固技术。该技术的具体施工流程为:先搭设脚手架,并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杂质。在此之后需要配置好钢筋,然后支设模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正式灌浆之前需要润湿混凝土的表面,科学的配置灌浆材料,最终进行加大截面灌浆的施工过程,灌浆完毕后做好养护与脱模的工序。
2.加固要点
第一,在搭设脚手架时必须确保其稳定性,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在清理混凝土表面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表面的凹陷处进行处理,针对突出的棱角部分要凿毛,最后对其进行冲洗,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整洁度。为了保障加固施工的效果,需要在灌浆前向混凝土表面涂刷两次界面剂。
第三,要对应用到的钢筋采取防锈措施。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焊接受力钢筋,便需要应用卸载或支顶的方法进行焊接。并结合房屋建筑的加固要求确定补配钢筋的数量。
第四,为了提高灌浆的饱满度、确保加固质量,需要应用宽度以及高度均符合加固要求的梁模板。此外为了避免模板发生渗漏问题,需要提高支设的密实度。
第五,在正式灌浆前需要提前24小时润湿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表面具有一定的湿润度。如果在灌浆前仍存在积水,必须要提前一小时吸干积水。
第六,在配置灌浆材料时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材料的配制比,通常情况下需要加入粒径为10mm的碎石,并且加入的重量不超过灌浆总重量的1/3。
第七,灌浆操作必须保证连贯性,为了提高灌浆质量要尽量缩短灌浆的时间。此外为了避免在浆料中出现空洞现象,需要采取一侧开始灌浆的方法,不可以应用四周同时灌浆的方式。在灌浆完成后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养护要求进行养护,一般应用覆盖塑料膜或喷洒养护剂的养护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初凝后的质量尽量要选择室外温度适中且降雨量较少的季节进行灌浆。
(三)粘钢施工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应用平砂轮或砂纸将钢板表面的锈迹与杂质进行打磨清理,使钢板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其次,还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应用角磨机清理掉厚度为3mm左右的混凝土表面,使混凝土露出新的面层,再将新面层的粉尘或杂质清理干净。如果被加固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表面较为整洁,可以直接打磨粘贴面。
2.科学配制粘结剂
在配制粘贴钢板的粘结剂时需要严格按照结构胶的使用说明,在搅拌前需要保证搅拌容器的整洁性,并采用同一方向的搅拌方法进行搅拌,搅拌至结构胶呈胶稠状且不随意流动为止。在配制粘结剂时需要控制好配制的胶液量,不宜过多和多少,通常情况下一次配制出的粘结剂需要在50分钟内用完,以确保粘结剂的使用效果。
3.涂刷结构胶
在结构胶配制完毕后需要将其均匀的涂刷在混凝土以及钢板的表面,并且涂抹的厚度要控制在2-3mm,并遵循中间厚、两边薄的涂抹原则。在此环节后需要将钢板粘贴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为了检查钢板粘贴的密实度,施工人员可以沿着粘贴面轻轻锤击钢板并注意锤击时发出的声音,如果声音较为空洞则说明粘贴的密实度有待提高,需要将钢板拿下来进行重新粘贴。如果没有发出空洞的声音则可以判定为钢板粘贴的质量较好。
4.加压固化
在钢板粘贴完毕后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在质量合格后可以进行加压固化的操作[2]。加压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挤出混凝土表面与粘贴钢板之间多余的粘结剂,因此其加压的力度以实际情况决定。在加压完毕后需要对顶板下侧的钢板进行加固,在此环节需要为粘贴的钢板加装支撑,并且该支撑具备可拆卸性,在确定其受力使用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胶本身的性能。在加压固化后需要在粘贴完钢板的位置上放置明显的标识,以提醒施工人员请忽靠近,放置粘贴的钢板受到损坏。
总结: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加固是一项施工难度大且较为复杂的项目,为了充分发挥加固施工技术对房屋建筑稳定性的应用价值,需要结合房屋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以及加固施工的要求来选择碳纤维加固、加大截面灌浆加固以及粘钢施工的方法,进而确保加固施工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有效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朱赴成.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加固施工方法研讨[J].现代盐化工,2016,43(06):46-47.
[2]贾国超,李林霖.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加固施工方法研讨[J].门窗,2014(12):141+143.
论文作者:钟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房屋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表面论文; 主体论文; 结构论文; 钢板论文; 碳纤维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