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迪言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6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于我院儿内科进行诊疗并需行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穿刺,研究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1%(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7%(p<0.05)。结论:在对儿内科患儿行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采取静脉留置针行穿刺操作可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内科;临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95-01
当前静脉留置针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在降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与恐惧的同时还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临床危急病重患者紧急用药的重要护理技术之一。本案选取了236例于我院儿内科进行诊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研究对象236例,均为于2017年1月至2018年于我院儿内科进行诊疗并需行静脉穿刺的患儿,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118例。对照组男62例,女56例;年龄1-12岁,平均(7.3±1.2)岁;住院时间7-28d,平均(15.4±2.3)d。研究组男63例,女55例;年龄1-11岁,平均(7.1±1.1)岁;住院时间10-26d,平均(15.2±2.1)d。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静脉穿刺,研究组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若患儿需要行头皮静脉置管,则应先将患儿头部部分头发剃除后再选择适当的静脉血管行穿刺操作,如正中央静脉、头部双侧浅静脉,严格依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常规消毒后再行穿刺操作,护理人员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保持20℃角斜刺入静脉,待套管均已进入血管后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并打开调节器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液体外渗、皮肤过敏、静脉炎等。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比[n(%)],并进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109例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37%;对照组患者95例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51%,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7.086;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儿内科护理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患儿年龄较小,血管较细,再加上患儿配合度较低,所以患儿输液相对困难。在行静脉穿刺时,因患儿无法很好地配合,部分患儿需反复穿刺,而反复穿刺又会加大患儿的恐惧心理,致患儿抗拒输液,更是加大了穿刺的困难度[1]。
传统一次性钢针穿刺不但加大了患儿的痛苦,而且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风险。另因患儿好动,若家属护理不周,还极易导致钢针脱落而需行二次穿刺。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一次性钢针,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操作相对简便,可选择的穿刺部位也较多,且留置针通常可保持3-5d,在一次穿刺成功后也无须再反复穿刺,大大减少了给患儿带来的生理痛苦与心理抗拒[2]。
本案比较了常规静脉穿刺与静脉留置针穿刺于儿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vs80.51%),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2%vs27.97%),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于儿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较好,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蕾.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2):157-159.
[2]贾莹莹.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44.
论文作者: 翁迪言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