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奥运会”_雕塑论文

关于《走向奥林匹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石向东,1967年生,桂林市人。现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室主任、讲师,广西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家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美展。1993年雕塑作品《最后的防线》荣获“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最高奖——特等奖(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先生亲自颁发特等奖奖杯)。同年此作品由中国奥委会做为礼品送给国际奥委会总部并永久存列。1994年雕塑作品《行进》在“中国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中获奖。1996年雕塑作品《战争与居民》、《引擎》参加中国现代艺术文献展“雕塑作品展”。1997年作品《走向奥林匹克》荣获“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最高奖——特等奖,并再次荣获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亲自颁发的特等奖奖杯,作品被国际奥委会总会收藏。

奥林匹克精神意在把人类从战争转向相互友好、和平、平等的气氛中参加体育运动竞技活动。

如何用雕塑语言表现这一体育精神,使作品成为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内涵的载体,但又不使作品最后的完成效果似向欣赏者——解释其内容而变为说明书,在这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雕塑不同于平面的绘画,它是占有空间的实体,它是用自身立体的体积并结合材料为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它的特点是人有立体多面观赏性,从而要求艺术家在创作雕塑作品时,不仅要把握一个面或一个角度的视觉效果,而且必须整体地四面环绕地去塑造它,以求各个角度都达到完美。在用雕塑去表现体育内容时,经过反复思考,我把注意力放在从战争到竞技这一演进中性质产生变化的关键点上,我从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里深深地体会到越是写实的作品,它所表现的内容越抽象(反映精神观念等),而抽象的作品带给人们联想往往是朝着具象的方向想,因此,为了表现体育这一崇高的精神,在表现形式上我采用了写实主义再现手法。在创作中,我塑造一个标枪武士,其身上战甲迸裂、脱落后而出现标枪运动员形象,从作品所体现的视觉感受上给观众直接传达出——战争中标枪武士原来的目标是投杀人类自己,而由于他身上的战甲被内在的力量迸裂脱落出现运动员形象,从而使他原来投杀的目标转变为运动场上的比赛,用这一转变隐喻着奥林匹克精神把战争引向竞技这一演进。为明确作品主题,作品中人体部分我加上了现代运动员服装饰和五环旗标志。

一件好的作品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只注重艺术作品形式而忽略内容,作品表现是非常空洞无力的,无法使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只强调作品的内容不注重艺术形式,作品就没有艺术欣赏价值,只有把思想性和艺术性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作品才能成为精品。

走向奥林匹克(铸铜) 155×170×120cm 石向东 作

标签:;  ;  ;  ;  

关于“去奥运会”_雕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