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同富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它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在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之后,社会所有成员在物质及精神生活方面,都得到整体性提高的社会现象。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共同富裕”这个概念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社会经济时期,有不同的“共同富裕”观。共同富裕的标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容。2.“共同富裕”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地域、国域的不同、民族习惯的不同,政治文化、尤其是经济条件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生活需要,而共同富裕的形式也不会同一。3.共同富裕以整个社会都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为前提。4.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共同富裕”,必须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都能从整体上不断得到提高,而不存在仍有部份社会成员没有提高或相对贫困的现象。
但要注意:一方面,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能企望用现阶段事实上无法做到的,可能导致平均主义倾向的同步富裕代替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实现层次。我国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达到小康是一个层次;赶上先进地区人民进一步富足是一个层次;赶上发达国家,整个社会全体成员更加富裕又是一个层次;在实现整个社会全体成员更加富裕的基础上,实现按需分配则是最高层次。此外,共同富裕是通过以求全方面的平衡、具体方面的不平衡方式来实现的。既有先富后富、此富彼富、快富缓富、富多富少的具体差别,但整个社会却又是处于总体富裕状态。
在我国现阶段,出现了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收入过分悬殊的情况。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即使按相同速度发展,也会出现经济收益差距拉大的情况。一些贫困地区,甚至会陷入类似“贫困恶性循环”的地步。第二,由于产业结构长期失调,而至今未能得到根本扭转。如今,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中,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而一些生产部门的畸型发展,可能在这些部门造成暂时性的较大收益。第三,各企业之间,各行业之间,由于经营状况不同,在市场竞争中效益不同,造成各企业之间的收益差别。第四,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国家向一些地区、部门、企业的政策倾斜,引起收入不平衡;第五,多种分配形式,使得一部份社会成员除了按劳动取得报酬外,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取得大量收入。第六、市场经济尚未规范运转、法制不健全,国家调控手段不力,都可能造成部分社会成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巨额收入。
要实现共同富裕,需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前者以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充分体现效率为表征;后者是以消除不合理(包括两极分化及剥削)、充分体现公平为表征。当然,这种效率与公平,是有其历史内容的。
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从而造成效率低下,甚至负效率。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且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又经常挫伤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因而在这种条件下要体现分配上的公平(合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于是必然出现两种结局:一是导致社会产品生产低效率或无效率;二是导致挫伤劳动积极性的“大锅饭”——真正的“不公平”、“不合理”。所以,如果谈“共同富裕”没有其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只能导致共同贫困。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效率最高的经济类型。所以,现代市场经济,能够提供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不少弊端。具体体现在:1.由于社会成员拥有的资源不同,从而可能造成不同的分配形式。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特别是市场功能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形成部份社会成员不是以同等代价去换取同等价值的财富。这种不等份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特别严重。2.在市场功能不完善时,一些社会产品的个体效益与社会效益会发生冲突;3.市场调节失灵时(这种倾向是经常存在的),将导致垄断形成,因而反过来破坏市场机制,排斥正常竞争,导致效率下降;4.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经常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造成效率的浪费与损失;5.市场机制对竞争的失败者,有时无法给予获得新的智能及体力,使其重新参与竞争的机会。这种弊端,通常是通过宏观调控来消除。
尽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把社会成员不合理的收入限制在一定范围。并且由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市场经济出现的弊端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这样就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尽管也采取宏观调控来消除市场经济的弊端,但旨在保护市场经济的效率,不在于主观上实现公平或合理。这可以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得到说明。
实际表明,西方国家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的确使收入悬殊的矛盾得到了某些缓解,但还不能说明实现了公平与合理。因为这些国家经济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是因为: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要求,在于通过保护与发展私有制度,达到保护市场经济的效益。对市场经济的弊端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特别是分配上的不公平),并无积极消除的内在要求。其次,其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私有制度。最后,按资分配的分配形式,造成广大劳动者与资本持有者的心理对立以及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并且引发其它社会问题。虽然,西方国家还实行社会保障及收入调节,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平问题,反而增加了政府开支,形成沉重财政压力。
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凭借基本经济制度的力量进行宏观调控是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1.利用新税制,使发达地区多交纳一些税利,支援落后地区发展。2.用税收调节不合理收入,特别是非劳动性高额收入。3.制定有导向作用的,有利于经济发展及兼顾社会公平的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使市场经济健康运行。4.通过政策倾斜,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教育、科技,使这些地区获得富裕的条件。5.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部门和行业,在不参与竞争的情况下,给予财政支持。6.国家在重点建设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考虑经济落后地区,以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7.辅以社会保障制度,使竞争失败者重新获得竞争的机会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