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全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与培训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势在必行论文,教育改革论文,管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刚刚结束的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与培训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系承办的“全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与培训学术研讨会”针对近几年我国图书馆及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和新问题展开了极有成效的讨论。本刊近几年十分关注图书馆人才的培养问题,跨世纪的,即将步入现代图书馆行列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呼唤着有志于图书馆工作,热爱图书馆,热爱书籍的新一代高级图书馆员。为此,刊出廖璠的这篇专稿,及时报道这次会议的概貌。
自1992年10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率先将系统名改为“信息管理系”以来,这一改革的举措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同类系科和专业,时隔三年,正当人们积极投身于改革的热潮中而又苦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理论指导时,“全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与培训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2月19日——22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这次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与培训组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系承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探讨与争鸣,明确培养跨世纪图书情报及信息人才的路向,将我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改革引向深入。
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专家、学者50余人齐聚羊城,就当前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而具有实际意义的探讨和嗟商,讨论的主题广泛,视角新颖,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两天内,通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论文交流、嗟商交谈,代表们对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图书情报和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教育改革中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以及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等,进行了坦诚的讨论和争鸣,加深了了解,提高了认识,并在部分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彭斐章、孟广均、付孝佐、谭祥金、黄俊贵、乔好勤、马恒通、张厚生、张涵等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1.关于改革的必要性认识
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不少专家仍然认为,图书馆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文明建设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这给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自80年代以来得到较快的发展,图书馆学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确立了学科基础,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是对图书馆学办学成功的肯定一面。但与会者们一致认为,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新的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和推进。
这是因为:第一,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遇到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办学方向不明确、学科内涵较混乱、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践,师资不稳定,招生不景气,办学规模呈萎缩趋势等,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第二,美国14所图书情报教育单位的关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然,这其中也有因管理部门和单位领导主观不努力造成的。但是,图书馆学教育是否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对社会现实,扩大教学范围,调整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学规划,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三,图书情报学教育在改革中求发展,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任何悲观的论调和情绪都是阻碍本学科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积极探寻改革的思路,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也是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关于学科定位
由更改系名而引发的学科定位的争鸣是这次会议的讨论焦点。前提是,在图书馆学教育改革中,应该找准自己所属的位置,方能“对症下药”。既不要勉为其难,也不宜掠人之美。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意见认为,图书馆学是独立的一级学科,有着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内涵;而信息管理是一个很广的笼统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其内容目前谁也无法说清楚。至于后者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在学科体系中占一席之地,有待于今后的发展,既然如此,名称当然是不能改变的,并认为,更名是一种缺乏自信力的表现。应该坚持图书馆学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图书馆工作者。
而与之相对的意见则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也逐步成为社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部门。信息时代的到来,早已宣告了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的信息管理学的诞生,图书馆学、档案学等等成为信息管理学下属学科,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必然,应该正视和承认这一事实,在这次会议上,不仅有同志对信息管理系的概念加以界定,而且对其学科体系进行了论述。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观点则认为,学科定位与培养模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无论是一级学科,或是二级学科,对教育培养本身影响不大。教育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因素和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
对于系名的更改,同样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系名和专业(学科)名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系名可以随着招生分配等社会条件的需要而改变,但专业名称不能随意更改。另一种观点是,系名的更改无关紧要,改有改的理由,不改自有不改的道理,但改革的关键在于其实质性的内容,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主体,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大力气,及时调整办学方向,使教育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科学的发展变化和专业(分支学科)的消长演进是自然规律,随着社会实践活动或自然界的变化,学科(专业)名称的更改也是必然的。系名的变革必然导致专业名称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变革,名实不符的现状是不能持久的。当前诸多信息管理系下分设几个专业,并在图书馆学专业增设新的专业方向的做法,是科学合理的。
3.关于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
无论系名更改与否,然全国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教育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和经验是有目共睹的。在改革中求发展,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因此,与会专家就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办学层次、课程结构、在职教育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面对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挑战,图书情报教育部门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有人提出,在探讨培养目标之前应澄清两个误区:一是,适应社会需要不等于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培养适应全社会各行各业信息管理所需人才”的提法值得商榷;二是,图书情报学教育属于高等正规教育中的一支,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而大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和适用知识的方法、能力,从知识的积累到素质的培养。至于具体目标,有人认为,图书情报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都成为信息产业的部门之一,今后社会所需专业人才应该是既能适应图书情报工作,也能适应其它特定信息部门和信息服务业需要的复合型信息产业管理人才。
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必须通过具体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师资配置等多环节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在教学模式中,应以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为背景,以专业知识为主导,以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为工具,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并通过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合理配置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抓紧非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人员的在职教育等方式和途径来实现多元化、灵活性、整体化、复合型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尽早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最终与国际化发展趋势相接轨。
关于课程建设问题,是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学者们的意见大同小异,一致认为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完成的,课程建设,特别是核心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有人提出,在充分吸收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扩大学科范围,从封闭式走向开放;有人认为,课程设置必须遵循学科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专家指出,“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改革是扬弃而不是抛弃,传统方法是现代技术的基础,应在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更新的基础上,压缩传统课程及其课时,增加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关于课程体系建设,有人提出了“以信息管理为龙头”,由若干知识模块或知识系列所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的构想。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处理与信息检索,信息源和信息服务、信息管理、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等。另外,还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这样,图书馆学情报学才能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吸收和消化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并为我所用,而不至于在多科学交叉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本次会议讨论的另一焦点。与会专家们对此非常关注,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与会代表反应尤为强烈。理论脱离实际,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脱节,是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与会者一致强调,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一方面,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加强应用技术课、实践操作课、管理模拟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走馆(所)系合作,教育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的道路。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教育部门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学方向,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适应不断变化中的业务部门的需要。努力缩短从理论到实际应用之间的过程和距离,培养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迅速从事各项实际工作的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在今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为之奋斗的目标。
专家还指出,目前,图书情报机构所需的人才有三种:一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的人才;二是管理人才;三是高质量的业务工作人才。前两者的需求毕竟是少数,而第三种才是大量需要的基础人才。针对这一状况,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在不同层次里解决“通”与“专”的矛盾:在学士层次上培养复合型、通用人才,这是解决大量需要的基础人才;在硕士层次里重点培养管理型人才;在博士层次里培养专门研究型人才,以不同的办学层次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所需人才。这一建议中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但并非绝对化。
而与此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出席会议的馆长、学者们一再呼吁,在人才素质的培养中,一定要加强敬业、乐业、爱业教育,培养出安心图书情报工作,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强烈要求。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代表或理论阐述,或实践总结,或经验介绍、或方法推广,会议气氛活跃且具有浓厚的学术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开得很成功,教育要发展,改革是必由之路,在改革中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探寻多种多样的培养模式,摸索丰富多彩的办学经验。希望在我们脚下,前途光明璀灿。这次学术研讨会将在中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史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为当前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