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卢萍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我国重载交通道路普遍应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因其承载力、整体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能都比较好。但近年来半刚性沥青路面的问题逐渐凸显,裂缝病害、排水不良产生的冲刷、唧浆、层间脱空等病害突出。而大粒径级配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和沥青路面之间的上基层,在功能上可有效地防止和减缓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提高整个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和抗永久变形能力,同时起到排水基层的作用。

关键词: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一、旧路状况评估

1、PCI路面破损调查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评估方法,对旧路面进行检测和评价,PCI指数<60,路面破损状况较差,各桩号的检测表如表1所示。

表1 路面破损状况检测汇总表

由表1可见,除局部桩位外,旧路面破损PCI指数都较低,路面破损状况严重。

2、路面弯沉检测

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弯沉进行评价。FWD通过计算机控制下的液压系统提升并下落一重锤,对路面施加脉冲荷载。通过埋设5~9个传感器测定路面变形情况(见图1)。

图1路面弯沉大小分布图

由图1可见,路面各桩位中,K3、K10处的弯沉值较大,其变异性也较大,其余弯沉测试值均<40(0.01mm),表明半刚性基层旧沥青路面的路基、路面整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结构承载能力,不需要进行结构补强。明确在重建工程中主要工作是恢复路面现有的排水系统、防治反射裂缝、恢复沥青路面的功能。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

通过基层钻芯取样测定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评估旧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得到表2试验结果。

表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

测得的芯样强度基本在6.0mPa以上,平均值达15.6mPa,满足设计要求。这是因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年限内,强度一直增加,在旧路面破坏时,其强度生成完全,将原有路面作为底基层时,其强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二、新建路面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1、材料要求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对于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工程使用的粗集料为石灰岩碎石,细集料为机制砂,矿粉采用憎水石灰岩磨细矿料,要求集料坚硬耐磨,干燥洁净无杂质,颗粒组成合理。结合工程所在地温热多雨气候特点,工程选用70#A级沥青,沥青用量为2.4~2.8Kg/m2。

对于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根据潮湿多雨的特点,选用塑性指数<6的大粒径级配碎石材料,主要包含粒径为37.5~19mm、19~9.5mm、9.5~4.75mm,合理组配以达到较高强度和稳定性。严格控制其细土含量,并控制其公称最大粒径在37.5mm。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20%,压碎值≤30%。

2、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基层设计,此处只有个级配表,感觉和主体不对称)

2.1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

AC-13、AC-16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标准要求的动稳定度、水稳性和渗水系数,结合工程经验,给出其级配范围如表3所示。

表3 AC-13C/AC-16C级配范围表

为了确保在目标配合比级配最佳含水量下的CBR值≥100%,同时固体体积率≥85%,设计的大粒径级配碎石级配范围如表4所示。

表4 大粒径级配碎石设计级配表

3、通过基层质量控制方案得出此面层方案

结合以上分析和工程实际经验,得出重建工程的路面设计方案(见表5)。表5

表5 重建路面结构方案

结语

(1)通过对旧路面的状况调查分析发现,原有路面的破损情况严重,PCI评价较差,但原路面的弯沉和抗压强度都满足作为底基层的标准。新路面的设计基于此条件,在旧路面底基层和新铺沥青混凝土面层间铺筑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能够满足路面强度和路面排水两方面的要求。

(2)大粒径级配碎石结构层的强度,是依靠碾压施工来保证的,通过碾压工序,级配碎石中的大颗粒集料成为联结嵌挤的结构,而细颗粒填充进空隙中,从而取得路用强度。因此碾压施工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质量。另外要采取适合级配碎石的保水措施,保证施工时的最佳含水量,以取得最佳的压实效果。

(3)在针对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碾压施工时,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工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能使结构层空隙率降低,内部更密实。

(4)大粒径级配碎石的强度、耐久性、施工和易性主要受到其级配影响。应避免施工中产生离析,能够使其级配稳定,避免发生级配变异。严格控制材料拌合工序和摊铺、碾压施工质量可以减少离析发生的可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 峰,李红船.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31(1):61-63.

[2]颜海建.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6,17(1):204-206.

[3]李红船,刘洪海,柯 伟,等.级配碎石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24(10):27-29.

论文作者:卢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卢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