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中心校 535427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作文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生活,典型拔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生活化,回归了自然,回归了主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是作文的目的所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尊重儿童意愿的基础上,让孩子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聘,使他们的习作能真正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童心童趣,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外,而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通过感觉事物的外表,领悟到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样表达出来的感情才是真挚的、深刻的。例如让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参观、访问、游览等形式。儿童有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应顺应儿童的心理,构建作文过程。游戏活动是他们的乐园,游戏不仅使他们情绪盎然,而且感悟深刻,他们乐于把游戏的过程介绍给他人,乐于把游戏的情趣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俗话说:“磨破嘴皮,不如拿出例子。”我们平时教学所用教材,文质兼美,也是不可多得的习作范本。教材中的阅读是学生作文的积累、感悟、体验、迁移、模仿,因此不可忽视阅读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篇,连段成篇的方法。从教学实践摸索到善于让学生去观察、去领悟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能力掌握的较高。如教学《爬天都峰》、《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记金华双龙洞》描写祖国山川的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生动的语句、形象事物对比,使学生想试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又如写人《忆爸爸》、《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思路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人物的好品质,再举例分述,最后总结,分别从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理解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并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仿写就是把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运用到另一结构相似的词句或片断中去,它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习作的桥梁,是创造的基础。
其次是让学生注重积累,加强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法语正确地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就不会难了。因此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深入社会,勇于实践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作文应重视交往的过程。例如,有的学校搞联校活动,把农村的孩子接到城里来,感受城市的生活。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洞察最新科学动态,了解科普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了解最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是写作不竭的动力与源泉。平时,在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时,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学生从各个思维角度切入问题,独具心匠的精构细想,出奇制胜的布局谋篇,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在赏心悦目的同时神游四海,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深受启发,在津津有味的同时余音缭绕。除此以外,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如“清准扶贫”、“城乡清洁工程”等让学生在实践、生活、讨论等方面争做有心人,从而使文章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文章更有真情实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句诗形容得多好呀!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像春雨润物那样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我相信我们农村的小学生会渐渐喜欢上作文,学会作文,爱写作文,作文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天地。
论文作者:卜永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事物论文; 能力论文; 他们的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论文;